拜登全國民調數字落後於多名共和黨參選人,黑石集團CEO表示,美國總統大選可能會出現意外。
美國《國會山報》18日報導,哈佛大學美國政治研究中心和哈里斯民調機構聯合開展的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在幾場假想的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一對一對決中,現任總統拜登的得票率不僅會落後於前總統特朗普,還會落後於前美國常駐聯合國大使黑利和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斯科特。
拜登全國民調數字落後於多名共和黨參選人。AP圖片
報導稱,這項調查是在9月12日至14日進行的,詢問了2103名美國登記選民。結果發現,假如現在就舉行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對決的候選人是特朗普和拜登,有44%的選民表示會投票給特朗普,另外40%表示會支持拜登,還有15%表示不確定或不知道。報導稱,與7月份進行的類似民調相比,這次的結果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當時特朗普的得票率為45%,而拜登為40%。
一對一對決中,黑利得票率高於拜登。AP圖片
民調還發現,假如對決的是拜登和黑利,41%的選民表示會支持黑利,37%支持拜登。當被問及假如是拜登和斯科特對決時,拜登的得票率為37%,斯科特為39%。不過,假如是拜登與共和黨的其他參選人一對一對決,比如美國前副總統彭斯、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拜登均能得到更高的得票率。
一對一對決中,斯科特得票率高於拜登。AP圖片
報導稱,拜登和許多共和黨參選人的民調支持率相差不大,這表明2024年的總統選舉可能會是另一場棋逢對手的選戰。
聯合民調項目負責人馬克•佩恩(Mark Penn)表示,「毫無疑問,拜登總統的全國民調數字落後,現在有多名共和黨參選人領先於他。隨著黑利等(不是特朗普的)潛在對手得到媒體曝光,這是一個新的發展。」
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參選人當中仍處於領先地位。AP圖片
美國《國會山報》報導稱,民調結果還顯示,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參選人當中仍處於領先地位,而德桑蒂斯、彭斯、黑利和其他人正在努力縮小與特朗普之間的差距。
共和黨的大型捐贈者之一,黑石集團CEO Steve Schwarzman近日公開表示,美國公眾對年長的人競選總統不太感興趣,這可能在2024年的選舉中帶來意外,他希望找到一個能夠代替特朗普參選的候選人。
不過,由於大多數其他候選人在民調中的支持率都低於特朗普,因此Schwarzman保持謹慎,不急於支持任何一位候選人,而是在等待更多信息或等待更合適的時機來支持。
據報導,Schwarzman曾向斯科特捐贈,同時暫時不向德桑蒂斯捐款。當被問及美國政治領導層的新一代時,他表示,他一直認為「總會有一些人出現,而你之前並沒有預料到」。
與此同時,拜登一直在努力應對一系列負面民調結果,這些結果指出年齡是拜登要面對的一個大問題。《華盛頓郵報》的一名專欄作家呼籲拜登總統放棄在2024年尋求連任,但說沒有跡象顯示他會改變參選計畫。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泰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動建設連接春蓬府與拉廊府的陸橋港口項目,據指該項目可安全繞過馬六甲海峽,一旦建成將重塑東南亞的經濟格局。
為此,外界普遍對中國公司的相關動向表示關注。有分析指出,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如果想參與其中,必須經過仔細研究、評估和觀察。
泰國總理賽塔。AP圖片
根據泰國《民族報》報道,在出席本月早些時候於三藩市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泰國總理賽塔親自推銷「陸橋項目」,並與美國企業進行交流。
賽塔稱,「陸橋項目」旨在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有望降低運輸成本、縮短運輸時間,同時確保安全。這個預計耗資1.4萬億泰銖(約合31,217億港幣)的基礎設施項目,將在泰國南部春蓬府和拉廊府各建造一座深水碼頭,並修建90公里的公路及鐵路將兩座碼頭連接起來。項目將在2025年開始招標和施工,建成後將連接泰國灣和安達曼海之間的航運,為當地創造28萬個就業崗位。
賽塔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也曾表示,「陸橋項目」能夠為馬六甲海峽提供替代選項,可減少6至9天的運輸時間,為每年價值超過38萬億美元的全球貿易提供一條新的東西向通道。
目前,有亞歐之間的海運基本上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外界擔心,馬六甲海峽未來可能會「不堪重負」。泰國政府正在評估「陸橋項目」的可行性,計劃向法國、沙特阿拉伯和中國等潛在投資者做進一步推介。
在泰國政府的積極推介下,已有包括甲骨文、亞馬遜在內的十餘家美國公司對「陸橋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德國新任駐泰國大使拉赫爾曾在本月稍早前對泰國政府官員表示,他將遊說德國商界投資該項目,不過,「德國之聲」認為,德國參與的可能性「有限」。
多數分析人士預期,該項目大部分資金將來自中國,因為中國是東南亞基礎設施項目的最大投資者。不過,《南華早報》報道稱,至少目前中國對泰國的這一項目興趣不大。
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稱,中國尚未確信可以從該項目中獲得什麼。如果是為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北京已斥巨資與俄羅斯聯合建設「西伯利亞力量」管道。還有聲音認為,中國政府今後將把「小而美」的項目作為對外合作優先項目,因此可能不會急於在短期內參與大型項目。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該項目本身是一個戰略性項目,建成之後將對地緣政治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最重要的影響在於衝擊馬六甲的地位,也有可能破解馬六甲困局。在此背景下,想要建成該戰略性項目需要相關國家政局保持高度穩定。而且由於涉及多方利益,該項目想要開始興建並不是那麼容易。
泰國周邊國家又是如何反應?
新加坡交通部代部長兼財政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表示,「陸橋項目」雖然可以縮短一些船隻的通行時間,但所需成本可能比馬六甲海峽更高,「具體節省的時間也將取決於許多因素」,如卸載貨物、將貨物運過陸橋並裝載到另一端等待船隻上所需的時間。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陸兆福表示:「馬來西亞必須堅定不移地提高其港口的競爭力和生產力,而不是擔心泰國的『陸橋項目』。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效率、應變能力和生產力方面提高自己。」
在泰國國內,「陸橋項目」也面臨一些不同聲音。首先是巨額資金投入對泰國財政造成的壓力。其次,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對周邊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素里亞就表示,新項目面臨反對意見是很自然的事情,他有責任通過傾聽和解釋來消除疑慮,以增進公眾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