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颱風「蘇拉」上月襲港,民青局今起一連四日推出系列短片,回顧各區民政處同各個部門幫助市民守護家園的經歷。
首集就率先帶大家睇睇觀塘區,如何全力投入應對風暴來襲,貫徹「民政幫到你」精神,竭盡所能為居民提供支援,令社區盡早恢復秩序。
觀塘區民政處全力投入應對「蘇拉」風暴來襲。民青局FB影片截圖
因應「蘇拉」襲港,天文台一度發出10號風球,是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以來首次於9月發出10號風球。位於觀塘區的鯉魚門,由於地勢低窪,一向較易受風暴影響及水浸威脅。觀塘民政處在風暴來臨之前已保持高度戒備,時任民政專員林兆康Andy亦全力以赴,除了提早預備庇護中心,提醒有需要的居民盡早入住,亦馬不停蹄開展地區協調工作,希望將居民的損失減到最低。
時任觀塘民政事務專員林兆康說,9月1日傍晚臨時收到來自天文台的最新預測,水位高度會上升到3.3米。所以當機立斷,動員民政處及民安隊同事,第一時間到村內,將最新的信息傳遞給村民。民青局FB影片截圖
鯉魚門打風會長期水浸,政府為當地居民設置水閘,擋住洪水。民青局FB影片截圖
風雨過後,林兆康同民政處同事隨即投入善後工作,去到各處視察。又聯同各政府部門、動員機制下的政府人員、以及地區自發義工隊,搬走沙包及擋水板,清理塌樹、路面雜物及淤塞渠道。
鯉魚門街坊感激民政處和渠務處的幫忙。「只要我們稍有動作,就會問我們需要甚麼,吃飽了沒有、吃好了沒有。很感動。」民青局FB影片截圖
除了風暴期間開放庇護中心讓居民入住,民政事務總署亦於早前動用地區小型工程撥款,在鯉魚門興建石築海堤,自此之後颱風的影響已大大減少。民青局FB影片截圖
林兆康說,民青局口號「民政幫到你」重點之一,是作為公務員一定要為市民想多一步、走多一步。颱風下留下來幫忙的同事們將自己的安危放在一旁,盡量將市民的性命財產放在第一位,令他覺得非常感動。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施政報告建議提升8間大學非本地學生限額至學額40%, 有家長疑惑,非本地生學額增加會影響本地生學額分配嗎?
遵理創辦人梁賀琪在facebook上發布影片分析問題,話答案是NO!
梁賀琪是這樣分析的:
香港8間大學的非本地生與本地生所施行的是兩種不同的學額分配方式,本地生學額共15000名,其中80%是分配給JUPAS大學聯招,即HKDSE考生(包括學校考生與自修生)。剩下20%是分配給A-level、IB、SAT、AP、副學士升讀生、其他類型考生。
梁賀琪
未來非港籍學額增加至6000名,但沒有減少香港學生學額!
教資會在2024-25學年間放寬8間資助大學非本地學生錄取限額,由20%增加至40%。而非本地生學額則是在本地生學額基礎上額外增加的,15,000 x 20% (現增加至40%) = 3,000 (現增加至6,000),學額會分配給高考、A-level、IB、SAT、AP及副學士升讀生,也包括DSE內地非港籍生。
其實香港8大、非8大,其實一向也有提升學額的空間,他們沒有這樣做,是因為:
1. 政策沒有獲大力支持;
2. 他們不想公開考試不達目標學生也錄取,影響聲譽及排名;
3. 他們亦想透過非考試的方法,例如副學士或高級文憑畢業生收生,以廣納不同能力的學生。
所有學額總和約為 15000 +6000
有兩點大部份人也沒有注意:
(i) 過去3000名學額,很好多所大學並沒有按此取錄足夠的名額。換言之,就是Quota 無用盡。現時學額上限雖然提升至6000名,也要根據個別大學收生政策如何實踐;
(ii) 有人認為每年3000名學額絕大部份是內地生;但以科大為例,本科生合共11,628人,來自內地1,897人,全球各地國際生也有1,146人。當然內地生不少,但來自亞洲及其他地方的學生亦很多啊!
2022/23年度按原籍國家劃分的學生入學人數
傳媒及網上很多資訊也十分煽情,例如強調仍然好多香港高中生沒辦法升大學之類;其實考獲大學最低門檻的有17,450人,以13,000多個聯招資助學額計算,只是1.3人爭一個位,入大學機會率也頗高。而且有部份可能是因為填Jupas (大學聯招)選項時,估算失誤所致,錯失了offer。還未計其他Non-UGC funded 的自資大學、大專院校學位,也未計經High Diploma 與副學士課程升回8大的學生數。每年香港學士及副學位共45500個學額,較香港日校考生多出一成。
公道點說,這個政策是多方共贏,沒有增加本地生透過考DSE入大學的難度,但增加了本地大學的收生多元化;也沒有將香港的大學降格。
網民喜歡吃瓜,批評政策也很容易。然而批評之前要看清楚事實與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