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料明年第二季首批受託人陸續將積金帳戶轉至積金易平台

香港電台

料明年第二季首批受託人陸續將積金帳戶轉至積金易平台
香港電台

香港電台

料明年第二季首批受託人陸續將積金帳戶轉至積金易平台

2023年10月04日 15:02 最後更新:15:20

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表示,積金易平台今年6月已完成軟件開發,目前正重複進行測試,預計明年第二季首批先行者受託人可以陸續將強積金計劃帳戶轉至積金易平台,其餘受託人會在先行者全部過渡至新平台後,按受託人管理的資產規模,由小至大將帳戶轉移,整個過程可如期於2025年內完成。

劉麥嘉軒說,強積金計劃有約470萬名成員,涉及過千萬個帳戶,平台轉移涉及大量資料,要小心處理,新平台構建及測試進展良好,有信心在明年第二季推出。至於會否影響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的時間表,她說兩者沒有直接關連。

另外,劉麥嘉軒提到疫情下僱主為僱員作自願性供款的數字上升,2019年有16300名僱主為約38萬名僱員作自願供款,涉及供款額約112億元,去年有19900名僱主為約42萬名僱員作自願供款,總額約146億元。

劉麥嘉軒解釋,疫情期間各行業人手短缺,員工除了重視即時福利,亦注重僱主提供的額外退休保障,因此越來越多僱主願意提供自願性供款以吸引人才。

至於向拖欠強積金供款僱主發出的付款通知書,疫情期間有所上升,由2019/20年度的約26萬張,升至2022/23年度的約34.6萬張,增幅達33%。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物理治療學會稱免轉介服務仍需取得醫生診斷 跟目前做法分別不大

2023年12月06日 10:00 最後更新:10:10

政府提出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建議在3種情況下容許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可在指定情況下毋須醫生轉介,直接為病人提供服務,包括病人在特定時間內曾獲註冊醫生診斷有關健康狀況。

物理治療學會及社區組織協會對有關建議均表示失望,認為未能做到真正的免轉介。物理治療學會會長彭耀宗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免轉介可以讓病人有自主權,選擇先看醫生或直接尋求物理治療,可以節省金錢和時間,更快得到更適切治療,讓病況能得以盡快改善。

彭耀宗說,建議需要先取得醫生的診斷,跟目前做法分別不大,也是要先看醫生。他指出現時收到的轉介信,很多都只列出症狀問題而非醫學診斷,最終也要靠物理治療師評估。他說,物理治療師管理委員會轄下工作小組經過業界討論,就有關問題草擬建議書並於今年初提交政府,但跟立法會文件內容有很大落差。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如果要求在12個月內取得診斷信才能免轉介,對病人會較麻煩,時間上未必遷就到。他認為要發展基層健康網絡,病人有問題應可以盡快尋求治療,不一定要經醫生,任何一個服務提供者也應是進入網絡的第一個接觸點,包括物理治療師。

彭鴻昌說物理治療師經過訓練,有能力判斷及分辨甚麼情況下可以接受治療,甚麼情況要盡快轉介醫生。但今次建議令人感到對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訓練未夠信心,因此加添許多框架限制。他認為文件的大方向是支持免轉介,可能是令到起步安全及穩妥些,期望之後再檢討,下一階段可考慮擴大適用範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