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面部都會生粉刺、暗瘡,對此不以為意,但要留意如長時間未消去可能是更嚴重的問題。

示意圖。設計圖片
內地一名40多歲女子花姐(化名)早前發現自己左側耳邊長了一顆黃豆大小的小疙瘩,她以為這只是個「痘痘」(暗瘡),認為過一陣可能會消失,沒有在意。怎料過了一年多那粒「痘痘」仍在。幾個月前,「痘痘」突然變大,並且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摸上去感覺很硬。塊腫物已大到花姐的左右臉明顯不對稱了。
花姐意識到情況不對,於是趕緊去深圳市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
腫瘤侵蝕到顱底
經過深圳市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張國權的看診,結合核磁共振的檢查報告發現她左臉的這個腫物並不是普通的「痘痘」,而是腮腺腫瘤。可怕的是臉上凸起的腫物只有3cm左右,但是腫瘤往深處發展已經侵蝕到顱底,大概有6×4cm的大小。
張醫生表示「這個腫瘤是發生在腮腺深葉並向顱內發展的罕見巨大腫瘤,其實腮腺腫瘤並不罕見,但是瘤體巨大,增長較快且侵蝕入顱內的實屬罕見。並且這種腫瘤難以發現,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與不適,部分患者會出現面部不對稱、面癱(口角歪斜、閉眼不全等)等症狀,容易復發甚至惡變,需要盡快手術去除。」

Getty示意图
切除手術難度攀升
因為腮腺組織裡有很多的面神經,這些神經僅略粗於頭發絲,夾在腮腺組織中,就像三文治裡的夾層一樣,醫生在切除腮腺腫瘤的同時還要保證不損害面神經。花姐的腫瘤位置深,體積大,包繞下頜骨髁狀突,穿過下頜升支的內外側,死死卡在面部深面的顳下窩和翼齶窩,部分瘤體還侵犯到顱內,周圍都是重要的血管神經,不僅暴露困難,切除更加困難。
手術難度比普通的腮腺腫瘤手術難度要高得多,並且腫瘤發展迅速,有惡變可能,時間相當緊迫。經過醫生緊急會診,隨後為花姐安排了手術。手術結束後經過精心護理,花姐恢復良好,已經順利出院。

Getty示意图
對此,醫生提醒大家留意:
腫塊按壓無痛感可能更危險,耳朵邊上長腫塊很常見,腮腺位於耳前及耳下區域。如果腫塊長在耳朵前方或下方,就要特別注意了,很有可能是腮腺炎症或者腮腺腫瘤。
近幾年,腮腺腫瘤的發病率逐漸提升,但目前發病原理尚不清楚,相關研究證明這和遺傳因素、生活方式都有一定的關系。在日常生活當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適當運動;不抽煙、不酗酒;最重要的是定期身體體檢,一旦發現異常請盡快到醫院就診。

示意圖。設計圖片
此外,醫生也提醒身體出現7類腫塊別大意
頭頸腫塊
河南省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張智風刊文,很多人頭頸部附近會出現小腫塊,但只要不疼不癢,大部分人都沒有當回事,此時可學學初步診斷。
即發病時間在7天內的多為炎症;發病在7周-7個月的多為腫瘤;發病在7年以上的多為先天性畸形。發生的幾率因年齡而異,孩童及年輕人多半是良性的發炎性淋巴結腫大或先天性囊腫,但40歲以上的人士,腫瘤的可能性較高。
牙齦腫塊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醫師毛馳刊文,臨床中不少患者把牙齦癌的症狀當成是牙周炎,結果誤拔牙齒使拔牙後的創面長期不愈,導致腫瘤快速生長。
如有原因不明的牙齦腫塊、糜爛或牙痛伴有牙齒松動,拔牙後創口長期不愈合,牙齦上出現彈坑狀潰瘍,尤其年齡在40歲以上的患者應及時進行口腔科檢查,以排除牙齦癌。
乳房腫塊
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腫瘤內科主治醫師毛志遠提醒,乳房腫塊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見的表現,但光從腫塊來判斷乳腺癌有些太武斷,也有可能是乳腺良性腫瘤。
如果腫塊較硬,活動度差,實性質地,皮膚出現褶皺,乳頭出現凹陷,乳頭出現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一般沒有疼痛,則要高度警惕乳房腫塊的惡變。及時就醫檢查。

示意圖。設計圖片
眼眶外腫塊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魏銳利刊文,眼眶外上方有個腫塊,硬硬的,推不動,還很疼,且沒幾天的工夫就見長大了些,這可能是淚腺腫瘤,需要盡快手術治療。
一般30歲-40歲的中年人出現的這種生長較快的帶有明顯疼痛的眼眶周圍的腫瘤要小心淚腺囊樣腺癌。
淚腺囊樣腺癌女性較多,有明顯頭痛,眶周和球結膜水腫,單側進行性眼球向前內下方突出,運動障礙,常有復視、上瞼下垂等。顳上方眶緣處可觸摸到堅硬腫塊,常有壓痛。常是淚腺區腫脹多年,短期內症狀明顯加重。
腹腔腫塊
有些人突然出現腹部變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去醫院就診才查出患了間質瘤。
江蘇省南京市第二醫院外科主任醫師丁海介紹,間質瘤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若腹部出現腫塊就要及時就診。
大部分胃腸間質瘤發生於胃和小腸。症狀依賴於腫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無特異性。
通過內鏡檢查如胃鏡、腸鏡檢查的非黏膜發生腫瘤,CT或內鏡超聲顯示的發生於胃腸道壁的腫瘤,可以初步診斷為間質瘤。
腋下腫塊
手臂腫塊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腋下腫大的淋巴結,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王東林提醒,如果腋下可以摸到腫大的淋巴結要警惕乳腺癌的轉移或者是惡性淋巴瘤,同樣需要穿刺或切除做病理檢查明確。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項穎指出,淋巴瘤最常見的表現是無痛性淋巴結腫大,易見於頸部、腋窩和腹股溝以及胸腔和腹腔淋巴結區域。除了淋巴結腫大外,還可伴有肝脾腫大、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症狀。
肛門腫塊
肛門出現腫塊大部分都是因為痔瘡引起,同時可能為肛瘺、肛裂等,可能會伴有大便帶血,有時也可能由直腸癌引起,所以如果出現以上問題一定要及時到專業醫院就診,避免因為誤診而耽誤了治療。
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腫瘤內科主治醫師毛志遠指出,位於肛門口的腫塊,肛門指診可基本判斷腫塊的大概性質,明確診斷可做腸鏡檢查取病理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