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每天都在和死神較量,但有時仍嫌不夠快,內地一群醫護接力飛奔搶救窒息小嬰兒,隔著熒幕都覺得很驚險。
示意圖。設計圖片
據內媒報導,山東臨沂一家醫院日前一群醫護的樣子太暖心,當時一名只有10個月大的小嬰兒因氣管不慎卡入異物、即將窒息,醫護懷中緊緊抱住嬰兒,當救護車一到達醫院,他一個飛奔馬上下車,立刻衝去醫院,把嬰兒的父母都遠遠拋在身後。
點擊看圖輯
醫護人員每天都在和死神較量,但有時仍嫌不夠快,內地一群醫護接力飛奔搶救窒息小嬰兒,隔著熒幕都覺得很驚險。
據內媒報導,山東臨沂一家醫院日前一群醫護的樣子太暖心,當時一名只有10個月大的小嬰兒因氣管不慎卡入異物、即將窒息,醫護懷中緊緊抱住嬰兒,當救護車一到達醫院,他一個飛奔馬上下車,立刻衝去醫院,把嬰兒的父母都遠遠拋在身後。
接著他把嬰兒交接給早就已經候命在門口另一個醫生並一路跟隨,但是電梯人滿為患,於是這位醫生馬不停蹄選擇直接跑樓梯上手術室。之後又將嬰兒轉交給早就已經換好手術服並在門外一直焦急等待的醫護團隊手上。最終,醫護人員僅用了10分鐘便將卡在嬰兒氣管內的異物取出,目前嬰兒已無大礙。
這批白衣天使焦急的樣子讓無數人動容,紛紛評論道,「醫護跑好快啊,把孩子家長都甩後面了」、「這些白衣天使穿梭在生死之間,用行動挽救了一條小生命,爭分奪秒的搶人」;
也有網友在科普嬰兒窒息時可用的急救妙招——嬰兒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者曲膝跪坐地上,抱起寶寶,其臉朝下,身體倚靠在大人膝蓋上,單手用力拍兩肩胛骨之間5次,然後翻正,用食指和中指按壓胸骨下半段5次,重復上述動作,以壓力幫其咳出堵住氣管的異物,直到東西吐出為止。
醫護一下車立刻飛奔。影片截圖
醫護一下車立刻飛奔。影片截圖
接著他把嬰兒交接給早就已經候命在門口另一個醫生並一路跟隨,但是電梯人滿為患,於是這位醫生馬不停蹄選擇直接跑樓梯上手術室。之後又將嬰兒轉交給早就已經換好手術服並在門外一直焦急等待的醫護團隊手上。最終,醫護人員僅用了10分鐘便將卡在嬰兒氣管內的異物取出,目前嬰兒已無大礙。
轉交給另一醫護。影片截圖
之後兩人一路狂奔。影片截圖
這批白衣天使焦急的樣子讓無數人動容,紛紛評論道,「醫護跑好快啊,把孩子家長都甩後面了」、「這些白衣天使穿梭在生死之間,用行動挽救了一條小生命,爭分奪秒的搶人」;
最後成功轉交到早已準備好的醫護手中。影片截圖
最後成功轉交到早已準備好的醫護手中。影片截圖
也有網友在科普嬰兒窒息時可用的急救妙招——嬰兒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者曲膝跪坐地上,抱起寶寶,其臉朝下,身體倚靠在大人膝蓋上,單手用力拍兩肩胛骨之間5次,然後翻正,用食指和中指按壓胸骨下半段5次,重復上述動作,以壓力幫其咳出堵住氣管的異物,直到東西吐出為止。
手術10分鐘就完成了。影片截圖
示意圖。設計圖片
山西一家四代出了20位教師,堅守教育工作至今75年,培育學生已達數千名。
影片截圖
近日,山西太原李巍老師和妻子任曉梅老師的家族教育傳承故事引發了廣泛關注。據悉,李巍和任曉梅夫婦從事教育工作已有20餘年,然而讓人感到欽佩的是,除了他們之餘,其家族共有20名成員均從事著這一行業,其中不僅包括中小學教師,還有大學教授,這對夫妻及其家族成員四代接力的教育事業已長達75年,至今共培育了數千名學生。
影片截圖
李巍透露自己姥爺於1948年開始從事教師職業,算是第一代,現在的他則屬於是第四代,至今家裡一共有14位教師,而妻子任曉梅家裡共有6位。其中以中小學教師居多,但也少數從事著大學教師的職業。他指出自己於2000年從事該行業,當中有10年在小學教學,後期才轉戰到中學進行教育工作,今年已有24年。
影片截圖
他描述「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奇,沒想到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句話就是對家族這種從事教育工作傳承最好的詮釋,這也讓他感到特別的幸福與自豪,「一家人堅持教育傳承,感覺是特別幸福的事情」。同時他也認為,教育不僅是職業,更是一種使命和責任,為此他希望在接下來的工作崗位上能夠繼續堅定立德樹人,繼續為國培養未來的棟樑。
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