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及,特區政府正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政府,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服務,為病人在醫院之間提供點對點接送。
政府新聞影片截圖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記者會表示,「救護直通車」的理念是以醫院作為點對點運送,在預先評核救護車、救護人員、車上藥物及器材,確保符合香港標準後,將適合送回香港醫治的病人,由當地醫院點對點送返本港。
政府新聞影片截圖
他強調,「救護直通車」並非為需要即時搶救的病人服務,例如在內地遇到交通意外的病人,而是病人在當地定點醫院病情穩定,經評估後適合送回香港,才會啟動有關服務。他估計,內地或澳門的南向救護服務會先行。
關於容許物理治療師毋須經醫生轉介直接提供服務的修例建議,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有關安排不等於免診斷。
職業治療。博愛醫院網站圖片
政府提出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建議容許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毋須經醫生轉介直接提供服務,但病人需要出示12個月內的診斷紀錄。盧寵茂早上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表示,有關安排不等於免診斷,強調要以病人福祉為依歸,同時平衡專業意見,顧及市民健康風險。
議員林素蔚表示,收到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團體的意見,認為修例是「換湯不換藥」,又關注當局有否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做到完全免轉介。盧寵茂回應說,尊重物理治療等界別,當局有參考外國的情況,但並不是「抄」。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關注,病人要出示12個月內的診斷紀錄是否可以電子病歷代替。盧寵茂表示,文件不一定要紙本,但必須由病人出示,確認曾經看過病。他又說病徵應該屬於常見疾病,例如膝關節炎等退化毛病。
資料圖片
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表示,開放專職醫療是好事,但期望容許有關人員獨立運作,有如普通醫生一樣處理。盧寵茂重申物理治療師並非醫生,醫生亦不是物理治療師,大家各司其職,發揮專職的能力。
議員陳凱欣提到部分病人接受義診,醫生可能只是口頭診斷,未必有紙本證明。盧寵茂說,所謂的義診要符合醫委會守則,如有錯誤的診症決定是嚴重的事。
博愛醫院網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