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非常神秘的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發表講話 「以色列只是美國的一個工具」

博客文章

非常神秘的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發表講話 「以色列只是美國的一個工具」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非常神秘的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發表講話 「以色列只是美國的一個工具」

2023年11月04日 10:39 最後更新:12:11

11月3日,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賽義德·哈桑·納斯魯拉打破沈默,發表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的首次公開講話。他警告,黎巴嫩前線的戰鬥完全可能升級,事態發展取決於以色列方面的行動。

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

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

從現場畫面可見,當天下午有數以萬計的支持者聚集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伊朗首都德黑蘭和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廣場上觀看了這場事先錄制的、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講話。可見納斯魯拉在伊斯蘭世界,特別是在什葉派信徒中有很大影響力.

數以萬計的支持者聚集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廣場上觀看納斯魯拉的講話。

數以萬計的支持者聚集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廣場上觀看納斯魯拉的講話。

納斯魯拉講話前夕,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表示,以色列軍隊在以黎邊境地區處於「極其高度戒備」狀態,以納斯魯拉發表講話後馬上會激發衝突.

據黎巴嫩廣場電視台報道,黎巴嫩真主黨方面幾天前就預告了這次在烈士紀念儀式上的重要講話,受到多方密切關注。此前有以色列媒體推測,該講話可能決定衝突的進程和黎巴嫩的未來,但納斯魯拉此次似乎並沒有就真主黨之後的下一步行動進行任何更詳細披露。

納斯魯拉在講話中首先對真主黨和其他與以色列作戰的組織中「犧牲的烈士」和被殺害的平民表達了哀悼和慰問,並對在這場「聖戰」中「得到殉難榮譽」的戰士表示了感謝和祝賀。

納斯魯拉表示,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境內的突襲行動「100%是巴勒斯坦人所為」。他形容這次突襲是「偉大且神聖的」,稱「高度的保密性使這次行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以色列內部引發了「地震」。

支持者在貝魯特廣場觀看納斯魯拉講話時情緒激動。

支持者在貝魯特廣場觀看納斯魯拉講話時情緒激動。

納斯魯拉譴責稱,加沙局勢顯示了以色列人的「愚蠢」和「邪惡」,後者正在加沙地帶殺害婦女兒童。他同時認為,美國才應該為加沙人民及其當前局勢負責,「美國反對停火、反對一切」,以色列只是美國正在「利用」的一個「工具」。

納斯魯拉說,從哈馬斯發起突襲行動的第二天起,真主黨就已加入了這場衝突。他稱,與2006年的黎以衝突不同,這是一場「不同於所有其他戰爭的真正戰鬥」,真主黨在邊境沿線的行動正在引起「敵軍的恐懼」。2006年的黎以衝突是兩方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當時黎方超過1200人死亡,其中許多是平民,至少165名以色列人也在戰爭中喪生。

「如果敵人開始攻擊黎巴嫩的任何地區,他們就會犯下最大、最愚蠢的錯誤。」這位真主黨領導人警告說,「黎巴嫩戰線升級為廣泛戰鬥的可能性是一個現實的選擇」,該組織「為所有選擇做好準備」,而這取決於「加沙正在發生的事情」和「我們的敵人對黎巴嫩的道義」。

納斯魯拉還提到美國在附近東地中海部署的軍艦,稱真主黨「沒有受到這些船隻的威脅」,對此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我們有武器來對付他們」。他強調,真主黨「準備好」幫助哈馬斯取得成功,「無論誰想要停止地區戰爭,都必須迅速停止對加沙的侵略」。

圖: 美國第六艦隊指揮艦「惠特尼山號」已派駐東地中海,以支援美國在當地的行動。

一名情報人士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情報官員正在密切關注納斯魯拉11月3日的講話,以尋找有關真主黨意圖的信號。但納斯魯拉並未清楚表態真主黨會否出兵支持哈馬斯.

63歲的納斯魯拉1960年出生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郊區的一個什葉派穆斯林家庭。16歲時,納斯魯拉到中東著名的伊斯蘭教什葉派聖城,伊拉克南部城市納傑夫學習宗教。在納傑夫市,納斯魯拉結識了後來成為黎巴嫩真主黨首任總書記的賽伊德·阿巴斯·穆薩維。

1978年夏天,納斯魯拉回到黎巴嫩。次年,他加入了「阿邁勒運動」,擔任貝卡地區的領導人。1982年,以色列軍隊入侵黎巴嫩,大量什葉派穆斯林難民湧入貝魯特南郊。難民們希望擁有自己的組織,於是納斯魯拉脫離「阿邁勒運動」,在當時伊朗何梅尼政權方面的支持下,納斯魯拉和穆薩維一起創建了真主黨。穆薩維被推舉為首任總書記。

1992年2月16日,穆薩維在黎巴嫩南部被以色列戰鬥機炸死。真主黨領導層內部在總書記人選上發生了爭執。因為納斯魯拉同穆薩維的特殊關係,他最終成為了真主黨的總書記,並一直擔任此職到今天。

從創建之初起,真主黨就把以色列視為頭號敵人,而以色列也把它看作是眼中釘,對當了十多年真主黨總書記的納斯魯拉,以色列也一直想早日除之而後快。

2003年,以色列一家報紙刊登一副「啤牌通緝令」。在這副「啤牌通緝令」中,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是「大王」,納斯魯拉則是「小王」。納斯魯拉的排名如此靠前,足見以色列對他是多麼恨之入骨。納斯魯拉為了保護自身安全,行蹤飄忽不定,僅有極少數親信才知其確切去向。他有多處辦公地點和住所,從不在一個地方長時間滯留。他出門時乘坐高級防彈車,且行駛速度極快,以免成為以色列戰鬥機的活靶。

如今納斯魯拉已成為巴以衝突中的一個關鍵人物.

與此同時,美國想控制住巴以衝突不要擴散.國務卿布林肯再次訪問色列。據半島電視台報道,布林肯11月3日在特拉維夫與以色列領導人會談後重申,美國認為,在巴以衝突中不應該出現第二條或第三條戰線。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則表示,除非哈馬斯釋放所有人質,否則以色列反對任何暫時停火協議。

此前一天(11月2日),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宣佈動用導彈、火箭彈及其他武器對以軍陣地發起19次同步打擊。另外,兩架載有炸藥的自殺式無人機還攻擊了以色列佔領的薩巴阿農場內以軍指揮所。黎巴嫩邊境地區居民告訴路透社記者,雙方當天的相互炮擊比前幾天都要猛烈。

當天晚些時候,以軍通報其對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多個目標發起打擊,動用戰機、坦克等,打擊目標包括指揮和控制中心、火箭彈發射點及軍火庫等軍事設施。以色列國防軍予以還擊,導致黎境內南部一座村莊至少4人死亡。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地震

往下看更多文章

蓋茨最新採訪:馬斯克和喬布斯太強硬 我覺得自己更隨和

2023年12月10日 12:50 最後更新:12:51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表示,相比馬斯克和喬布斯,自己是個更輕鬆的老闆,但他亦承認,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新領導者,需要「一定的強度」。

蓋茨近日接受訪問,分享企業管理理念、對人工智能技術看法等。AP資料圖片

蓋茨近日接受訪問,分享企業管理理念、對人工智能技術看法等。AP資料圖片

據外媒報道,蓋茨最近獲得了紐約經濟俱樂部頒發的彼得·彼得森卓越領導力獎(Peter G. Peterson Leadership Excellence Award)。在頒獎典禮後,蓋茨接受了一場短暫的媒體採訪,分享了他的企業管理理念、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看法以及教育領域發生的深刻變革。

在爐邊聊天時,蓋茨首先提到了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和蘋果聯合創始人喬布斯。與他們相比,他認為自己是個更容易讓人感覺放鬆的「好老闆」。

1975年,蓋茨與兒時好友保羅·艾倫(Paul Allen)共同創立了這家軟件巨頭。當被問及在執掌微軟期間,在塑造創新文化方面學到了哪些經驗教訓時,蓋茨回答說,像他這樣的領導者在領導創新型公司時,必須考慮自己應該有多「硬核」。

他笑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領導風格。馬斯克和喬布斯都是非常努力的人,但他們的領導風格過於強硬。相比之下,我可以算是比較隨和的老闆。」

喬布斯於1976年與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共同創立了蘋果公司,而馬斯克是SpaceX和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的創始人,同時還是人工智能創企OpenAI和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的聯合創始人。

蓋茨與馬斯克和喬布斯的關係都相當微妙。他和喬布斯之間的糾葛持續了數十年,從盟友到對手,又幾度和好。他們反復的競爭精神常常被認為是多年來推動微軟和蘋果進行重大創新的原因。

2011年喬布斯去世後,蓋茨表示,他尊重這位蘋果創始人,並感謝他們之間的競爭。

近年來,蓋茨與馬斯克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張。從太空旅行到氣候變化,兩人在公開場合相互指責,並經常在各種問題上產生分歧。

蓋茨在2022年告訴馬斯克的傳記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馬斯克對他「超級刻薄」。他解釋說:「他一聽說我做空了蘋果的股票,就對我很刻薄,但他實際上對很多人都很刻薄,所以你不能太往心裡去。」

但蓋茨在週四的討論中承認,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新領導者,確實需要「某種程度的硬核」。他說:「在我20多歲的時候,我偏執地專注於微軟,幾乎從來沒有週末或假期。」

蓋茨還在談話中證實了這樣一則傳聞:在微軟成立初期,他記住了所有員工的車牌號,這樣他就能知道誰在加班。蓋茨似是而非地說:「沒有那麼多車牌,當時我們只有幾百名員工!」

他補充說:「除此之外,我還可以告訴你他們什麼時候來的,或者什麼時候走的。」

蓋茨將他的激情與他在微軟的「積極經歷」聯繫在一起,他說這些經歷至今仍然引導著他的思考,「我從創新的角度看待每一個問題」。

蓋茨還表示,他原本希望互聯網能讓世界變得更基於事實、更理性,但現實讓他認識到,互聯網已經成為虛假信息和「瘋狂想法」的聚集地。他說:「我承認,推動數字革命的人,包括我自己,真的認為世界會變得更加理性。」

他說,他希望年輕一代能夠有足夠的創造力來解決當今的虛假信息問題。

儘管蓋茨承認對互聯網現狀感到不滿,但他稱對人工智能持積極態度,認為它可以幫助緩解勞動力短缺,讓世界變得更富裕。他說:「我對人工智能更樂觀,因為它能帶來短期好處。」比如,人工智能可以使醫療保健系統受益,幫助加快藥物和疫苗的開發。

此外,蓋茨稱他對人工智能監管持開放態度,並補充說,任何反對人工智能監管的人聽起來都很「愚蠢」。他還強調,在推進人工智能方面,有必要確保「壞人」不會走在「好人」前面。

在這次訪談中,蓋茨也聊到了教育領域翻天覆地的變化,亦強調對數學教育差距的擔憂。雖然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一直在努力培訓老師、引入新的教學方法,但蓋茨承認,目前效果還不是特別明顯。

有專家指出,美國學生的數學技能相比全球學生較差,這可能會影響到經濟競爭力,甚至引發國家安全問題。而且,要在創新方面保持全球領先地位,需要一個健全的教育體系。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