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香港決意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特區政府致力打造有利研發、科學突破和研究成果可持續商業化的創新生態系統。

邵逸夫奬舉行頒獎禮。 邵逸夫奬Facebook
李家超在邵逸夫奬頒獎禮致辭說,香港擁有世界頂尖的大學及研究機構,本地學術人才致力在多個科學領域帶來社會變革,從生命科學和醫學,至機械人和月球車項目,最終造福人類。

政事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香港決意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特區政府致力打造有利研發、科學突破和研究成果可持續商業化的創新生態系統。
邵逸夫奬舉行頒獎禮。 邵逸夫奬Facebook
李家超在邵逸夫奬頒獎禮致辭說,香港擁有世界頂尖的大學及研究機構,本地學術人才致力在多個科學領域帶來社會變革,從生命科學和醫學,至機械人和月球車項目,最終造福人類。
香港新聞博覽館12月2日舉行五周年慶祝活動,行政長官李家超擔任主禮嘉賓,並出席座談會,闡釋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的獨特優勢及香港未來發展前景。
香港新聞博覽館舉行五周年慶祝活動,行政長官李家超擔任主禮嘉賓。
新聞博覽館主席陳祖澤致辭時表示,博覽館於2018年12月5 日開幕,經過三年新冠疫情,香港社會終於恢復正常。博覽館自今年四月起亦已恢復全面運作,來館參觀人數亦有增長,尤其是有愈來愈多學校組織、學生來館參觀,但與預期的每年五萬人次仍有一段距離,館方還需要繼續努力。
博覽館持續豐富展覽內容,令參觀大眾亦能感受到社會的最新發展。今年在地下展區推出配合香港房屋協會成立75周年的「建屋惠民75年」專題展覽,以及為「香港戰疫」專題展覽更新第五波疫情報道。此外,亦最新推出一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的專題展覽,向市民展示在大灣區工作及生活的最新便利安排。至於「新聞人是我」展區亦會陸續添加資深新聞工作者的訪問,令參觀大眾能更全面體會新聞工作。
同日,香港新聞博覽館亦舉辦座談會,由李家超擔任嘉賓,與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交流對話。李家超表示,受外圍環境等因素影響,香港經濟面對不同挑戰,但他強調香港仍有很多優勢,國家亦會給予支持。
李家超提到,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應妄自菲薄,要努力把握機遇。李家超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一定優勢,政府將會推出不同措施,包括增加股票市場流動性、減少極端天氣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等。李家超指出,近日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訪港,除了提升市民對航天、科技的興趣,亦感受到中央對香港的關愛和支持,期待香港未來可成為創新科技中心。
早前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到香港要成為文化交流中心,並增加兩間博物館。李家超認為市民應加強學習歷史,提升文化素質。
李家超在座談會結束後,到新聞博覽館地下展覽參觀「香港戰疫」專題展覽,以及最新推出的「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專題展覽。
另外,香港新聞博覽館2日亦舉行「再闖高峰· 香港運動員的奮鬥」講座,請來香港體育學院主席鄧竟成、香港賽馬會公司事務總監譚志源、香港女子劍擊運動員江旻憓、香港前乒乓球運動員趙仲熙出席分享會。
香港體育學院主席鄧竟成表示,近年本港運動員不斷打破世界紀錄,值得港人驕傲,香港體育學院非常滿意運動員的表現,會繼續支持他們的訓練和發展,包括課後支援、以至退役後的工作發展。
香港賽馬會公司事務總監譚志源認為,馬會一直重視和支持運動員發展,相信推廣體育運動可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馬會現時在運動員的訓練、比賽、學業、以至發展第二事業提供不同支援,並期待將本港體育產業化及專業化。
香港女子劍擊運動員江旻憓與香港前乒乓球運動員趙仲熙分別分享了昔日訓練和比賽的經歷。
此活動為香港新聞博覽館賽馬會資訊素養公眾教育項目。講座重溫片段將於稍後上載至香港新聞博覽館YouTube 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