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2020年起就皇都戲院展開為期6年的復修及保育計劃,本月在中環舉辧《皇都之夜2023》沉浸式歌舞晚宴,向皇都「小上海」歷史致敬。
為了提高外界對皇都戲院的認識,新世界發展本月在HKGTA Town Club舉辧《皇都之夜2023》沉浸式歌舞晚宴,向皇都「小上海」歷史致敬。
新世界發展於2020年宣布就一級歷史建築前皇都戲院,展開為期6年的復修及保育計劃。作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角「小上海」以至全港的文化地標,多名中外殿堂級音樂家都曾在皇都表演。但其後經歷多番內部改建,已變得面目全非。不過隨著復修工程清拆改建部分,皇都戲院的原貌漸重見天日,保育團隊發現皇都有三處遺跡可反映昔日「小上海」中西交匯、紙醉金迷的獨有面貌。
點擊看圖輯
新世界2020年起就皇都戲院展開為期6年的復修及保育計劃,本月在中環舉辧《皇都之夜2023》沉浸式歌舞晚宴,向皇都「小上海」歷史致敬。
新世界發展於2020年宣布就一級歷史建築前皇都戲院,展開為期6年的復修及保育計劃。作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角「小上海」以至全港的文化地標,多名中外殿堂級音樂家都曾在皇都表演。但其後經歷多番內部改建,已變得面目全非。不過隨著復修工程清拆改建部分,皇都戲院的原貌漸重見天日,保育團隊發現皇都有三處遺跡可反映昔日「小上海」中西交匯、紙醉金迷的獨有面貌。
其中最大亮點為「璇宮樓」夜總會,保育團隊在地基某處發現一節彎曲牆壁,翻查當年圖則,正是璇宮樓的建築遺跡。璇宮樓於1955年開業時,除了是主打川菜的餐廳,亦曾是不少頂級歌手演出之地,如方逸華、張露、顧媚等,來自上海的殿堂級歌后潘迪華首次登台亦是於璇宮樓,足證皇都當時是頂級表演及娛樂場所。
保育團隊亦發現兩處皇都戲院的設施遺跡,可見當年是為上流階層而設,包括三樓超等座旁的梯間,發現一部奧的斯(OTIS)手動升降機,用以便利超等座顧客上落。當年戲院有此設施甚罕有,如今手動升降機在香港亦碩果僅存;在地下基座部分圓柱,亦發現提醒泊車於適當位置的標示,證明當年皇都宣稱設有遠東首個有蓋停車場確曾存在,方便當年駕車的上流階層前來皇都戲院。
保育團隊在現場採集200多個油漆樣本,送至英國分析,發現皇都多年來曾用上不同顏色油漆,綠色、紅色、藍色更推斷為1952年開幕時,劇院內部所用的主要色調。保育團隊已妥善保存各項皇都遺跡,會研究把箇中歷史文化元素、用色等,融入日後整體保育項目的設計,重塑皇都為融古匯今的「現代化古蹟」。
為了提高外界對皇都戲院的認識,新世界發展本月在HKGTA Town Club舉辧《皇都之夜2023》沉浸式歌舞晚宴,向皇都「小上海」歷史致敬。
保育團隊在地基某處發現一節彎曲牆壁,翻查當年圖則,正是「璇宮樓」夜總會的建築遺跡。
其中最大亮點為「璇宮樓」夜總會,保育團隊在地基某處發現一節彎曲牆壁,翻查當年圖則,正是璇宮樓的建築遺跡。璇宮樓於1955年開業時,除了是主打川菜的餐廳,亦曾是不少頂級歌手演出之地,如方逸華、張露、顧媚等,來自上海的殿堂級歌后潘迪華首次登台亦是於璇宮樓,足證皇都當時是頂級表演及娛樂場所。
於地下基座部分圓柱,保育團隊發現提醒泊車於適當位置的標示,證明當年皇都宣稱設有遠東首個有蓋停車場確曾存在,方便當年駕車的上流階層前來皇都戲院。
保育團隊亦發現兩處皇都戲院的設施遺跡,可見當年是為上流階層而設,包括三樓超等座旁的梯間,發現一部奧的斯(OTIS)手動升降機,用以便利超等座顧客上落。當年戲院有此設施甚罕有,如今手動升降機在香港亦碩果僅存;在地下基座部分圓柱,亦發現提醒泊車於適當位置的標示,證明當年皇都宣稱設有遠東首個有蓋停車場確曾存在,方便當年駕車的上流階層前來皇都戲院。
在皇都戲院三樓超等座旁的梯間,保育團隊發現一部奧的斯(OTIS)手動升降機。
保育團隊在現場採集200多個油漆樣本,送至英國分析,發現皇都多年來曾用上不同顏色油漆,綠色、紅色、藍色更推斷為1952年開幕時,劇院內部所用的主要色調。保育團隊已妥善保存各項皇都遺跡,會研究把箇中歷史文化元素、用色等,融入日後整體保育項目的設計,重塑皇都為融古匯今的「現代化古蹟」。
而為了提高外界對皇都戲院的認識,新世界發展本月在位於中環新世界大廈的私人會所HKGTA Town Club,舉辧《皇都之夜2023》沉浸式歌舞晚宴,並由恒生銀行冠名贊助,邀請商界、演藝、文化界等人士出席。
為了提高外界對皇都戲院的認識,新世界發展本月在HKGTA Town Club舉辧《皇都之夜2023》沉浸式歌舞晚宴,向皇都「小上海」歷史致敬。
為了提高外界對皇都戲院的認識,新世界發展本月在HKGTA Town Club舉辧《皇都之夜2023》沉浸式歌舞晚宴,向皇都「小上海」歷史致敬。
歌舞晚宴以過去三年搜集的皇都歷史資料為藍本,邀請千禧世代的舞者及音樂團隊,創作以五十年代為背景,一位來自上海的年輕舞者來港實踐表演夢想的故事,透過《夜上海》、《給我一個吻》等名曲,配以各種舞蹈,向皇都「小上海」歷史致敬。
新世界旗下區塊鏈平台River Chain,在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中,於金融科技(科技應用方案)類別獲得金獎。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舉行頒獎禮。(Facebook)
新世界發展表示,River Chain於去年成立,運用區塊鏈技術,全港首創一站式平台處理建築供應商和分包商的融資,提升建築供應鏈市場的融資效率,並可追溯過往資料,省卻過往繁瑣的文件審批,加快有關公司,尤其中小企能從金融機構獲得現金流,從而在建造業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新世界發展總經理(科技創新)黃振南表示,River Chain獲得該奬中金融科技(科技應用方案)類別的金獎,證明River Chain和新世界發展在金融科技、建築供應鏈市場上帶來的轉型及影響。黃說,公司未來會繼續致力在物業科技、金融科技領域取得更多突破,為建築、物業發展等範疇帶來更多創新發展。
新世界發展科技及變革總監冼君行(左二)、新世界發展總經理(科技創新)黃振南(中)及新世界發展經理(科技創新)伍灝琪(右二)領獎。(新世界圖片)
新世界指,截至今年9月,River Chain已有逾400間建築、銀行和其他相關行業的公司加入。作為區塊鏈平台,River Chain能無縫連接建築分包商和供應商,與銀行和貸款人等資金提供方,透過從用戶收集的數據,運用區塊鏈技術創建完整且可追溯的「單一真實消息來源」,讓金融機構能即時在平台內,獲取分包商和供應商既透明又全面的記錄,加快融資流程,為許多分包商和供應商在獲取發票融資、應收帳融資、採購融資和綠色融資方面提供協助。
集團估算,香港的建築供應鏈市場估值近4000億港元,但過往資金流動是市場痛點。River Chain整合了過往碎片化的建築供應鏈,使中小型的供應商和分包商更容易獲得融資選項,以及有機會獲得更低的貸款利率,令極需日常現金流的中小企毋須再以較高的利率,負擔貸款來為其訂單提供融資,窒礙業務發展。
2023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策動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