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生活事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生活事

生活事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更多相片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Tags:

台灣

台灣醫生警告食用錯誤保存的西瓜,恐染菌甚至引發敗血症,建議要這樣處理減少潛在隱患!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錯誤保存西瓜可能危及性命

炎炎夏日,西瓜是許多人消暑的首選,然而西瓜保存不當後食用可能會感染細菌危及性命。

內地獨居者食西瓜感染李斯特菌引發敗血症身亡

有「無毒教母」之稱的台灣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挖健康》節目中分享病例稱,內地曾有一名獨居者拿匙羹挖西瓜吃,然後將吃剩的西瓜和匙羹一同放回雪櫃,此動作重複數次,最終感染李斯特菌引發敗血症身亡。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西瓜切割後易滋生細菌

譚醫生指出,西瓜在離開雪櫃後,特別是在切割之後非常容易滋生細菌。此外,如果用過的刀具或湯匙直接放回食物中,也可能將口腔中的細菌帶入,這樣的交叉污染是非常危險的。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覆上保鮮膜的水果表面易滋生細菌

譚醫生表示,她本人也非常喜歡吃西瓜,但因為家中人口不多,所以她通常會買店家切開的部分西瓜,而不會購買一整個,且拿回家後她會立即取下西瓜上的保鮮紙,「因為有研究發現,覆上保鮮膜的水果表面易長細菌」。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醫生對食用西瓜及如何保存提出建議

因此,她建議,食用西瓜時應使用乾淨的刀具將西瓜切開立即食用,並用乾淨的叉子取用該食物,切忌將刀叉或匙羹放入未吃完的水果等食物中,以免滋生細菌,引發腸胃道發炎。對於購買已經切開的西瓜,則應在回家後立即去掉保鮮膜,然後用刀薄薄地切除表層,再去皮切塊,放入保鮮盒中存放於雪櫃,以減少細菌生長的風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