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本港八大高校全國政協委員雲集港專 與逾200嘉賓分享兩會見聞

23條立法

本港八大高校全國政協委員雲集港專 與逾200嘉賓分享兩會見聞
23條立法

23條立法

本港八大高校全國政協委員雲集港專 與逾200嘉賓分享兩會見聞

2024年04月22日 16:46 最後更新:17:35

由港專學院(港專)、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合辦,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及香港河北聯誼會教育科技專業委員會協辦的「港區高等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 2024 全國兩會見聞分享」22日假港專賽馬會本科校園舉行,吸引了現場及線上逾 200 位參加者,聆聽各個全國政協委員分享兩會期間的見聞和體會。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此次分享會由立法會議員、港專校董周文港主持,並由多位港區高等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包括港專校長陳卓禧、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科大(廣州校區)副校長吳宏偉、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及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擔任主講嘉賓。

更多相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致歡迎辭時表示,今日的分享會不僅是為了交流思想,分享經驗,更是為了凝聚共識,勉勵共進,他深信通過今次的交流分享,大家將會更深入的了解 2024 年全國兩會的精神和重要訊息,以及高等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角色。同時,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能夠從各位委員的經驗中學習,從而更好地貢獻國家、大灣區和香港的不同領域包括香港高等教育這個重要範疇。

港專校長陳卓禧致謝辭時表示,今日能集結 8 位高校全國政協委員雲集港專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機會,他表示,今屆高校全國政協委員中有來自公立大學及自資院校的代表,很高興大家能聚首一堂,不分背景,一同盡力出謀獻策,回應國家對香港及教育界的重視和期盼。

港專圖片

港專圖片

多位作為高校領導的主講嘉賓先後分享其親身參與國家事務的真摰感受,認為在「23 條」立法後,香港將能在穩定的環境下繼續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作用,集中精力解決香港社會經濟發展上的深層次問題,推動香港迭代更新、轉型升級。多位嘉賓更不約而同地指出,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與以往不同,採用較多數據分析,內容客觀務實、政策貼地到位,當中更不乏章節提及香港發展,反映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重視,以及國家對香港的關懷關愛、對香港經濟發展、地區治理的殷切期待,確切體現了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和意志及對香港發展的全力支持。另外,主講嘉賓更重點提及「新質生產力」,並強調當中的「三高」概念,包括「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建議香港高校要團結一致,為建設科技強國、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而盡力。

為推動香港創科界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主辦的「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2025年兩會創科精神香港宣講會」今日(4月24日)在香港科學園圓滿舉行,吸引逾250名精英親臨參與。活動匯聚港區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創科界領軍企業與人才及跨行業專家,透過「政產學研投」協同合作,共商以創新科技驅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策略,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樞紐。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辦的「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2025年兩會創科精神香港宣講會」,吸引逾250名精英親臨參與,共同探討香港創科發展的新機遇。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辦的「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2025年兩會創科精神香港宣講會」,吸引逾250名精英親臨參與,共同探討香港創科發展的新機遇。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第三次會議在今年3月圓滿落幕。宣講會由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致歡迎辭,並邀得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發表主題演講。

在「圓桌討論・領袖對話」環節,亦有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包括三位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鄧健榮和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以及全國人大代表、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會長楊德斌,從自身的專業領域分享兩會精神。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左三);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中);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教授(右三);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鄧健榮(左二);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右二);全國人大代表、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會長楊德斌(左一);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發展總監簡依雯(右一)出席科技園公司主辦的「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2025年兩會創科精神香港宣講會」。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左三);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中);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教授(右三);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鄧健榮(左二);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右二);全國人大代表、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會長楊德斌(左一);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發展總監簡依雯(右一)出席科技園公司主辦的「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2025年兩會創科精神香港宣講會」。

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為宣講會致歡迎辭時表示:「今年,全國兩會多次強調『科技創新』作為關鍵議題,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在當前複雜的地緣政治和貿易環境下,創科界必須攜手合作,加快推動創科產業的發展。國家已在頂層設計上制定了明確框架,朝著在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目標邁進。香港應同步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及政府服務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潛在價值。科技園公司作為香港創科的旗艦,肩負著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使命,將持續構建充滿活力的創科生態圈,團結創科力量,引進國際科技企業與人才。」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為宣講會致歡迎辭時表示,創科界必須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攜手合作,加快推動創科產業的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為宣講會致歡迎辭時表示,創科界必須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攜手合作,加快推動創科產業的發展。

梁振英在主題演講中分享國家在創科領域的目標和規劃,包括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促進綠色發展、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也強調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市場、支持民營企業承擔重大技術任務,深化教育改革等。他指出,香港應助力國家,發揮自身獨特作用,做好融入國家科創發展大局的工作。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香港應助力國家,發揮自身獨特作用,做好融入國家科創發展大局的工作。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香港應助力國家,發揮自身獨特作用,做好融入國家科創發展大局的工作。

在宣講會上的「圓桌討論・領袖對話」環節,各演講嘉賓先後發表見解。衞炳江教授提出成立體育爭議中心,利用香港在普通法的優勢,助業界解決爭議,和國家體育系統接軌。另外,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教育水平。衞教授認為,香港是國際城市,可以跟內地在項目上進行合作,吸引優秀學生和教授來港發展。

鄧健榮分享他在兩會中的提案,包括建構航空燃油產業鏈、發展大灣區航空樞紐和工商用地使用權等,旨在增強商界信心。他指出,香港在國際上擁有優勢和良好關係,企業可以善用這些網絡,將創科成果推向海外,豐富國際內涵,為國家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與國家共同發展,邁向更繁榮的未來。

宣講會中的「圓桌討論・領袖對話」環節,由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發展總監簡依雯(左一)主持,有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包括全國人大代表、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會長楊德斌(右一),以及三位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右二)、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左二)和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鄧健榮(中),從自身的專業領域分享兩會精神。

宣講會中的「圓桌討論・領袖對話」環節,由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發展總監簡依雯(左一)主持,有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包括全國人大代表、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會長楊德斌(右一),以及三位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右二)、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左二)和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鄧健榮(中),從自身的專業領域分享兩會精神。

黃錦輝教授指出,香港可利用其國際化優勢,支援內地人工智能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為實現國際化,人工智能應用須符合規範及道德標準,而香港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可提供支持。

楊德斌分享了他在兩會中的提案,包括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數字貿易中心。他指出,河套有潛力發展成一個專注於研究全球領先人工智能算法的中心,其研究成果可廣泛應用於生命醫藥、大型模型等領域,進而推動相關行業的進步與發展。這將使河套不僅成為一個技術創新的搖籃,也是促進區域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平台。

查毅超在宣講會總結致辭時指出,2025年是國家發展進程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既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重要起點。他表示:「科技園公司將以更積極的姿態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機遇,包括把海外頂尖科研專家和企業『引進來』,以及引領本港具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走出去』,讓香港在國家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擔當更重要的引擎角色。」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