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歐洲三國率先承認巴勒斯坦國 它們為何能走在隊伍前列?

博客文章

歐洲三國率先承認巴勒斯坦國 它們為何能走在隊伍前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歐洲三國率先承認巴勒斯坦國 它們為何能走在隊伍前列?

2024年05月23日 16:58 最後更新:17:01

挪威、西班牙、愛爾蘭表態承認巴勒斯坦國,折射出歐洲舞台上的複雜棋局,也提醒著世界,實現中東地區的持久和平,需要更多外交智慧和共同努力。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據「上觀新聞」,當地時間5月22日上午,挪威、西班牙、愛爾蘭分別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於5月28日正式生效。

三國指出,此舉旨在通過「兩國方案」推動巴以衝突的解决,也「符合以色列的最大利益」。輿論認為,這一歷史性舉動不僅是對加沙平民的聲援、對巴勒斯坦的外交支持,也是對以色列的最新外交打擊,可能會引發吸引更多國家效仿。「2024年5月,料將載入巴勒斯坦外交史册。」

挪威首相斯特勒。AP圖片

挪威首相斯特勒。AP圖片

由於時差關係,當地時間當天上午8時,挪威首相斯特勒率先宣布,挪威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决定將於5月28日生效,這一决定已通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當局。「兩國解决方案符合以色列的最佳利益。」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AP資料圖片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AP資料圖片

隨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議會宣布,西班牙計劃於5月28日承認巴勒斯坦國,這一决定只為「和平與正義」。愛爾蘭總理哈里斯在都柏林舉行的記者會上說,這一天對巴勒斯坦和愛爾蘭來說都具有歷史意義。愛爾蘭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决定也將於5月28日生效。

愛爾蘭政府官員在政府大樓外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AP圖片

愛爾蘭政府官員在政府大樓外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AP圖片

消息傳出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迅速發表聲明,對三國的决定表示高度贊賞和歡迎。以色列方面同樣反應强烈,宣布立即召回駐愛爾蘭和挪威大使,並威脅西班牙將召回駐西班牙大使。

愛爾蘭、西班牙都是歐盟成員國。挪威是北約成員國,與歐盟保持密切關係。這將是最近10年裡歐盟成員國首次承認巴勒斯坦國。自1988年以來,193個聯合國成員國中有139國承認巴勒斯坦國。但整個歐盟不承認巴勒斯坦國,美、英、法、德等西方大國均不承認。在歐盟成員國中,有8個國家已承認巴勒斯坦國,最近一次是瑞典於2014年承認。

如今,歐洲三國的集體行動在全球媒體版面佔據一席,但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最近幾周,西班牙總理桑切斯一直在歐洲展開「穿梭外交」,與愛爾蘭、斯洛文尼亞、挪威和馬耳他等國領導人舉行一系列會議,多次討論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事宜。愛爾蘭此前預告,考慮於本月21日與其他國家采取集體行動。

據稱,桑切斯原本希望在歐盟層面推動這一計劃,但遭到德國等國反對。德國政府稱,只有在以色列承認巴勒斯坦獨立後才會承認巴勒斯坦國;比利時政府不支持將5月21日作為最後期限;葡萄牙總理稱,如果沒有歐洲聯合行動,葡萄牙政府「不會像西班牙走得那麽遠」。

放眼歐洲,西班牙、愛爾蘭、挪威為何能走在本輪承認巴勒斯坦國的隊伍前列?綜合輿論觀點,歷史因素或從中發揮很大作用。

先看愛爾蘭,其民眾一直對巴勒斯坦人保持較高支持度。1980年,愛爾蘭成為第一個呼籲巴勒斯坦建國的歐盟成員國。它也是最後一個允許以色列開設常駐大使館的歐盟成員國(1993年)。在新一輪巴以衝突期間,愛爾蘭政客發出歐洲範圍內對以色列最嚴厲的批評。

AP圖片

AP圖片

究其背後,有輿論指出,愛爾蘭是以白人為主的歐洲國家,但一個多世紀前,愛爾蘭和巴勒斯坦都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愛爾蘭人也曾在19世紀遭遇嚴重饑荒。他們對眼下巴勒斯坦人的艱苦處境産生同情和共鳴。「當我們看到巴勒斯坦人的遭遇時,我們身上的所有傷疤都被揭開。」有愛爾蘭網友稱。此外,不少愛爾蘭人認為,巴以衝突與北愛爾蘭天主教與新教之間長達數十年的衝突亦有相似之處。

再看西班牙,與愛爾蘭相似,西班牙也對巴勒斯坦長期保持獨特的支持。政府層面,自新一輪巴以衝突發生以來,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是對以色列批評最大聲的歐洲領導人之一,將「兩國方案」視為解决中東危機的唯一答案。民間層面,有調查顯示,西班牙民眾是西歐最支持巴勒斯坦的人群。

究其背後,歷史因素同樣不容小覷。一方面,西班牙地理位置靠近北非馬格里布地區。在1939年至1975年佛朗哥獨裁統治期間,為了避免被西方孤立,西班牙與中東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建立關係。另一方面,由於馬德里與納粹德國的關係,以色列與西班牙在戰後很長時間相互疏遠。直到佛朗哥時代結束、西班牙加入北約後,西班牙才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1986年)。

隨後幾年裡,西班牙成為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之間的調解者。1991年馬德里和平會議的召開,被視為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簽署《奧斯陸協議》的前奏。

最後看挪威,它是30多年前《奧斯陸協議》的誕生地,一直熱心支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兩國方案」。1993年8月,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秘密會面後達成和平協議。同年9月,雙方於美國白宮正式簽署協議,被認為是以巴和平進程中的里程碑。

西班牙方面此前希望,其對巴勒斯坦國的支持,能在歐盟産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外界預計,不久之後可能會有更多國家加入承認巴勒斯坦國的隊伍。其中,斯洛文尼亞、馬耳他有望於本月采取行動。

歐洲多國的承認究竟意味著什麽?

從巴勒斯坦的角度看,這無疑是其近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將賦予其繼續鬥爭的國際合法性。聯合國大會本月10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决議,支持巴勒斯坦「入聯」,多個歐洲國家準備進一步提升巴勒斯坦的外交地位。這表明承認巴勒斯坦國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從以色列的角度看,它將背負更大的壓力,陷入更孤立的境地。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不過,較為扎眼的是,到目前為止,暫無西方主要大國承認巴勒斯坦國。歐洲三國的最新承認進一步凸顯歐盟內部的不同聲音和嚴重分歧。

「歐洲國家對以色列施加壓力的有效方式是嚴厲制裁、停止出售武器。」意大利前駐伊拉克大使卡爾內洛斯稱,但除了愛爾蘭,沒有哪個歐洲國家願意走這條路。歸根結底,歐盟成員國仍需要在巴以問題上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氣和决心。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教宗方濟各首度現身G7,被認為是「歷史性地出席」,不過現場卻產生一個小插曲,拜登彎腰與教宗進行親密的額頭碰撞,現場畫面顯示,教宗表情顯露出不適,拜登亦因此引發批評。

拜登彎腰與教宗「親密接觸」。AP圖片

拜登彎腰與教宗「親密接觸」。AP圖片

教宗方濟各受邀現身G7,被認為是「歷史性地出席」,因為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參加七國集團會議的教宗。據報道稱,當意大利總理宣佈教宗將要參會時,與會者們都很高興。

今次是教宗首次參加七國集團會議。AP圖片

今次是教宗首次參加七國集團會議。AP圖片

在會議上,現年87歲的方濟各與多國領導人坐在一起,討論了關於人工智能、能源以及非洲-地中海地區的問題。方濟各在談到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時,警告在座的各國領導人說,「任何機器都不應該選擇奪走人類的生命」。

年屆81歲的拜登,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二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當他見到教宗時的舉動卻引起譁然。和其他人俯下身握住教宗的手並進行簡單的寒暄不同的是,拜登竟然把額頭緊緊地貼在了方濟各的額頭上,與此同時另一隻手還按住了方濟各的肩膀,仿佛他站立不穩,急需找一個支點。現場畫面顯示,教宗對這一毫無界限的舉動表現驚訝,瞬間瞪圓了眼睛。

據稱,拜登還和方濟各進行了私下會面,不過隨行記者團成員,包括攝像師,均被禁止參加此次會面,就連白宮助手也不清楚細節,拜登本人也只是在走出房間時說了一句「一切順利」,之後就不再有任何的回應。

一位外交內部人士評價拜登「表現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糟糕」。AP圖片

一位外交內部人士評價拜登「表現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糟糕」。AP圖片

據悉,隨著和教宗的會晤結束,拜登在此次G7峰會上的任務也都完成了。而對於拜登在可能是他最後一次的G7峰會上的表現,《紐約郵報》轉述一位外交內部人士的話稱,「表現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糟糕」。

就連美國之外的與會者也認為,拜登在會議第一天的失態很是「令人尷尬」,並且認為他「正在失去最基本的注意力」。

拜登第一天先是遲到了20分鐘,以至於梅洛尼不得不用開玩笑的語氣責備他說:「你不應該讓女士這樣等待。」而之後當所有人觀看跳傘表演的時候,拜登又「迷失」了,他漫無目的向相反的方向走去,好在梅洛尼將他拉了回來。

據報道稱,拜登的精神健康狀況越來越讓民主黨議員和助手們擔憂,他經常被發現在會議上閱讀小抄並「休息眼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