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精英匯圓滿落幕 兩日賽事吸引逾9000球迷入場觀賽

社會事

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精英匯圓滿落幕 兩日賽事吸引逾9000球迷入場觀賽
社會事

社會事

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精英匯圓滿落幕 兩日賽事吸引逾9000球迷入場觀賽

2024年08月13日 15:51 最後更新:15:52

隨著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8月12日離港,今年的「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精英匯」亦圓滿結束,本地青年球員與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於過去一周的時間,進行了多項文化及足球交流活動。

曼聯名宿貝碧托夫 (圖1, 中) 與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及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參與社區服務,與近百名本地學童在沙田馬場波地分享足球樂趣。

曼聯名宿貝碧托夫 (圖1, 中) 與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及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參與社區服務,與近百名本地學童在沙田馬場波地分享足球樂趣。

曼聯名宿貝碧托夫與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及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參與社區服務,與近百名本地學童在沙田馬場波地分享足球樂趣。

曼聯名宿貝碧托夫與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及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參與社區服務,與近百名本地學童在沙田馬場波地分享足球樂趣。

「精英匯」的焦點活動包括兩場友誼賽: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在旺角大球場與超級青年聯賽選手隊及中國香港16歲以下代表隊對賽。兩日賽事共吸引逾9,000名球迷入場觀賽,一睹曼聯名宿奧沙及貝碧托夫風采,更可近距離與曼聯贏得的英格蘭足總盃獎盃「打卡」留念。

更多相片
曼聯名宿貝碧托夫 (圖1, 中) 與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及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參與社區服務,與近百名本地學童在沙田馬場波地分享足球樂趣。

曼聯名宿貝碧托夫 (圖1, 中) 與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及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參與社區服務,與近百名本地學童在沙田馬場波地分享足球樂趣。

曼聯名宿貝碧托夫與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及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參與社區服務,與近百名本地學童在沙田馬場波地分享足球樂趣。

曼聯名宿貝碧托夫與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及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參與社區服務,與近百名本地學童在沙田馬場波地分享足球樂趣。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體驗划龍舟,為今年的「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精英匯」劃上完美句號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體驗划龍舟,為今年的「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精英匯」劃上完美句號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參觀天壇大佛。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參觀天壇大佛。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8日一同體驗舞龍。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8日一同體驗舞龍。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學習武術及雙節棍,於賽前放鬆身心。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學習武術及雙節棍,於賽前放鬆身心。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學習武術及雙節棍,於賽前放鬆身心。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學習武術及雙節棍,於賽前放鬆身心。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體驗划龍舟,為今年的「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精英匯」劃上完美句號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12日體驗划龍舟,為今年的「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精英匯」劃上完美句號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參觀天壇大佛。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參觀天壇大佛。

除了友誼賽和足球訓練,兩地青年球員亦透過「精英匯」參與連串文化交流活動,以及參與社區服務,回饋社會。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8日一同體驗舞龍。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於8月8日一同體驗舞龍。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學習武術及雙節棍,於賽前放鬆身心。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學習武術及雙節棍,於賽前放鬆身心。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學習武術及雙節棍,於賽前放鬆身心。

曼聯16歲以下青年隊與本地青年球員學習武術及雙節棍,於賽前放鬆身心。


「精英匯」是馬會與曼聯及中國香港足球總會自2017年攜手合作的項目,旨在開拓青少年眼界及其全人發展。透過一系列同交誼、同體驗及同進步的活動,協助年青球員提升體能、心智和社交上的發展,啟發潛能。

Tags:

曼聯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馬會歷來最大型香港國際慈善論壇 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正式啟動

2024年10月09日 11:40 最後更新:12:54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辦,公益慈善研究院協辦的2024 香港國際慈善論壇,於 9 月 9 至 10 日一連兩日在西九文化區舉行,同時亦為香港首個「公益慈善周」以及馬會140周年舉辦的一系列大型活動揭開序幕。

今屆的主題為「行公益 結碩果」,雲集2000多位來自40個國家及地區的代表,包括超過200個本地、區域和國際基金會的代表,通過多場主題演講、座談演講和專題討論,匯聚一眾嘉賓的真知灼見,以及探索如何將慈善力量轉化為實在和可持續的影響。

李家超:論壇體現香港積極貢獻公益慈善事業決心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論壇上發表錄影致辭表示,論壇由多年以來領導慈善業界的香港賽馬會和其慈善信託基金隆重呈獻,體現香港積極貢獻公益慈善事業的決心:「特區政府明確指出致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慈善中心。我們的願景是為慈善業界提供管理財富的工具,同時協助他們將資源投放到富有影響力的社會項目中。我們決心推動香港成為矢志改善社會的環球家族辦公室落戶的首選。」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前排中)、馬會主席利子厚(前排左六)、副主席廖長江(前排左五)、眾馬會董事、行政總裁應家柏(前排右六)及眾馬會管理委員會成員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合照。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前排中)、馬會主席利子厚(前排左六)、副主席廖長江(前排左五)、眾馬會董事、行政總裁應家柏(前排右六)及眾馬會管理委員會成員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合照。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發表錄影致辭。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發表錄影致辭。

主席利子厚:共同研究策劃、管理及量度不同慈善項目

論壇開幕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馬會主席利子厚和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主禮。利子厚致辭表示,亞洲作為全球最多人口和經濟增長最快速的地區,慈善事業隨著區內財富增長正在急速發展,徹底釋放亞洲區慈善事業的潛力,對有效應對區內社會和環境的挑戰至關重要,今年論壇的主題「行公益 結碩果」,旨在共同探索慈善業界的測量指標及模型,讓慈善組織能夠可靠地使用,而達至最有影響力的成果。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致辭,並期望今屆論壇能集思廣益,結出碩果累累的方案。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致辭,並期望今屆論壇能集思廣益,結出碩果累累的方案。

利子厚期望今屆論壇能集思廣益,結出碩果累累的方案,讓慈善組織有效地在社會踐行公益,為各地民眾謀求最大福祉。他表示:「公益慈善業界需要花多點心思去研究,如何用一個更科學去策劃、管理及量度不同的慈善項目,希望大家聚在一起『腦震盪』,去研究一下如何一起向前。」

多個基金會亦派代表參加今年的香港國際慈善論壇,當中包括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日本財團、洛克菲勒基金會、陳江和基金會、淡馬錫基金會、騰訊基金會和Wellcome信託基金。

澳洲前總理、Wellcome信託基金主席、全球女性領導力研究所主席Julia Gillard(右)在香港國際慈善論壇上以「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公益慈善在不同社會的差異及如何更有效地協作?」為題發表首個主題演講,並由洛克菲勒基金會信託委員會成員、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前主席史美倫(左)主持。

澳洲前總理、Wellcome信託基金主席、全球女性領導力研究所主席Julia Gillard(右)在香港國際慈善論壇上以「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公益慈善在不同社會的差異及如何更有效地協作?」為題發表首個主題演講,並由洛克菲勒基金會信託委員會成員、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前主席史美倫(左)主持。

第二場主題演講由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院菲爾・奈特管理學榮休教授、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ichael Spence教授就「捐贈經濟學:為何捐贈?為何不捐贈更多?」發表精闢見解。

第二場主題演講由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院菲爾・奈特管理學榮休教授、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ichael Spence教授就「捐贈經濟學:為何捐贈?為何不捐贈更多?」發表精闢見解。

「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宣佈啟動

論壇第一日,馬會和公益慈善研究院聯合支持分別在三間大學成立健康衛生項目,並與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就大灣區傳染病預防工作加強合作。至於第二日,則宣佈啟動為期三年的「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由公益慈善研究院和Asia Philanthropy Congress 共同推行,匯聚亞洲區重要基金會和慈善機構,一同推動慈善業界專業化,釋放亞洲慈善業界潛力,普惠社群。

為加強大灣區傳染病預防工作加強合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三間本地大學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由馬會主席利子厚(後排右二)、馬會董事、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後排左一)、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後排右一)和香港特區政府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後排左二)見證。

為加強大灣區傳染病預防工作加強合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三間本地大學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由馬會主席利子厚(後排右二)、馬會董事、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後排左一)、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後排右一)和香港特區政府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後排左二)見證。

論壇的第二日,由一場名為《「亞洲公益慈善計劃」啟動 亞洲捐獻之道:釋放亞洲公益慈善力量 共鑄可持續未來》的座談演講掀開序幕,並正式啟動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

論壇的第二日,由一場名為《「亞洲公益慈善計劃」啟動 亞洲捐獻之道:釋放亞洲公益慈善力量 共鑄可持續未來》的座談演講掀開序幕,並正式啟動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

應家柏:構建「植根亞洲、惠澤亞洲」的慈善生態系統

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在閉幕禮發表演說,感謝各演講嘉賓點出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的重要性:「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與十家在亞洲頂尖的基金會攜手合作,構建『植根亞洲、惠澤亞洲』的慈善生態系統以加強亞洲慈善業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研究計劃矢志鼓勵百家爭鳴而非千篇一律。相反,研究計劃的目的是學習和分享亞洲公益慈善事業的豐富多樣性。」

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在香港國際慈善論壇發表閉幕演說。

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在香港國際慈善論壇發表閉幕演說。

為響應今屆論壇主題,公益慈善研究院出版了兩本分別委託麥肯錫和Bridgespan編撰的研究報告;公益慈善研究院亦與《史丹福社會創新評論》聯合發表一份與衡量慈善事業影響力有關的特別補充報告。

論壇的閉幕座談演講,由2009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創作獎得主、美籍編劇、導演及監製Dustin Lance Black;奧運跳水金牌得主Tom Daley;2023年浪琴國際騎師錦標賽冠軍、香港賽馬會騎師何澤堯;2007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得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中心總監楊紫燁;聯同「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體育學院前院長李翠莎,一同探討體育和藝術投資如何換取社會收益。

論壇的閉幕座談演講探討投資藝術和體育如何換取社會收益。演講嘉賓包括(由左至右)Dustin Lance Black;楊紫燁; Tom Daley;何澤堯。演講由「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體育學院前院長李翠莎主持。

論壇的閉幕座談演講探討投資藝術和體育如何換取社會收益。演講嘉賓包括(由左至右)Dustin Lance Black;楊紫燁; Tom Daley;何澤堯。演講由「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體育學院前院長李翠莎主持。

一如其他慈善捐助項目,馬會對香港國際慈善論壇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透過賽馬和博彩業務所得收益,帶來稅收及慈善捐款,同時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回饋社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