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尹錫悅陷危局 美國抗中計劃現變數? 李在明曾質問南韓為何要介入台海問題 用中文「謝謝」中國

博客文章

尹錫悅陷危局 美國抗中計劃現變數? 李在明曾質問南韓為何要介入台海問題 用中文「謝謝」中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尹錫悅陷危局 美國抗中計劃現變數? 李在明曾質問南韓為何要介入台海問題 用中文「謝謝」中國

2024年12月13日 16:39 最後更新:16:42

南韓總統尹錫悅是美國堅定的追隨者,近日的戒嚴風波令其政權深陷危局,英國《金融時報》11日援引外交官、官員和分析人士的話稱,有人猜測韓新政府可能來自政治光譜另一端,這給美國對抗中國的計劃帶來不確定性。

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講師斯奈德(Daniel Sneider)說:「與美國和日本建立三邊安全合作架構最有可能成為新政府的目標,我認為它很有可能被打回原形。事實上,特朗普對這一聯盟也未表現出興趣,南韓極有可能退出這一架構」。

報道指出,尹錫悅政府上台以來被認為立場向美西方國家傾斜,並發表過一些涉華不當言論。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多次批評尹錫悅的外交政策,稱「南韓陷入外交史上最可恥和災難性的時刻」。

李在明。AP圖片

李在明。AP圖片

尹錫悅曾公開叫囂「台灣問題不僅是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問題,而是像朝鮮問題一樣,是個全球性問題……南韓將同國際社會一道,堅決反對依靠力量改變現狀」。

對於尹錫悅的言論,李在明質問道,「我們為何要介入(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兩岸問題?無論台灣海峽發生什麼,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如何發展,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只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不行嗎?」

他還補充說,只要對中國(大陸)與台灣都說謝謝就好了。他說「謝謝」時還特別用了中文。

報道認為,如果尹錫悅提前下台,最有可能接替他的就是李在明。

南韓國家安全研究院智囊團中國中心負責人說:「李在明和共同民主黨是親華派,因為他們認為改善與北京的關係是改善與朝鮮關係的前提。」

據報道,外國的外交官和官員現在都在質疑,他們是否忽視了尹錫悅的反民主傾向。亞洲政治專家、羅馬路易斯大學客座教授德勒里(John Delury)表示,亞洲保守派政客得到華盛頓的認可,往往是因為他們打著「親美」和「親同盟」的旗號。

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安全專家庫珀(Zack Cooper)則認為,尹錫悅很有親和力,英語說得也好,他完全有能力同美國建立聯繫,與特朗普建立富有成效的關係。

一名前駐韓美軍顧問聲稱,無論南韓下一任總統是誰,美國主導的「重塑」區域經濟、國防和技術供應鏈遠離中國,都將繼續下去,「現實情況是,如今的地緣戰略環境使南韓無法遠離美國,而與中國保持更緊密的關係」。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12日,尹錫悅發表全國講話否認「緊急戒嚴」是「內亂」,並表示將坦然面對彈劾和調查。AP圖片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12日,尹錫悅發表全國講話否認「緊急戒嚴」是「內亂」,並表示將坦然面對彈劾和調查。AP圖片

尹錫悅2022年5月就任南韓總統後,他的支持率在同年7月首次跌破40%。國民力量黨在今年4月舉行的國會選舉中慘敗後,尹錫悅的支持率一直處於30%以下低位。

民調機構「蓋洛普南韓」6日發佈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尹錫悅的支持率降至13%,創下其就任以來的新低。

從各政黨來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支持率為27%,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支持率為37%,兩黨支持率相差10個百分點,為尹錫悅上台以來最大值。當被問及未來南韓領導人合適人選時,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支持李在明。

尹錫悅現雖躲過第一次彈劾,但包括共同民主黨在內的6家在野黨已再次向國會提交針對尹錫悅的彈劾動議案。預計南韓國會14日下午5點將再次就尹錫悅彈劾動議案進行表決。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談判桌上能得到和平嗎? 以色列和哈馬斯停火時間點洩美國意圖

2025年01月16日 11:49 最後更新:11:52

當加沙的廢墟上終於傳來停火消息,以色列人歡呼著親人即將回家,巴勒斯坦人慶祝著炮火將要平息。然而,在這份來之不易的協議背後,潛藏著新的危機。

被哈馬斯殺害和綁架並帶入加沙的人的親友在參加示威時對停火協議做出反應。AP圖片

被哈馬斯殺害和綁架並帶入加沙的人的親友在參加示威時對停火協議做出反應。AP圖片

以色列方反對派領導人拉皮德欣喜若狂,說:「今晚,整個國家都屏住了呼吸!」。他說:「我們都在等待,我們都在祈禱,正如《創世記》中所寫的那樣:『我在尋找我的兄弟們』。」

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則稱,這是一個痛苦的協議,因爲以方必須釋放一些謀殺猶太人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我們必須在糟糕和非常糟糕之間做出選擇」。

巴勒斯坦人在汗尤尼斯的街道上慶祝。AP圖片

巴勒斯坦人在汗尤尼斯的街道上慶祝。AP圖片

哈馬斯加沙街頭,人們歡呼、跳躍、鼓掌和揮舞巴勒斯坦國旗。視頻中,還可以聽到慶祝的槍聲。

CNN引述一位巴勒斯坦人的話說:我們非常高興,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這場危機、悲傷、轟炸和死亡終於要結束了,我們將回到我們的家鄉,回到我們的家人身邊。

哈馬斯也表態,「停止對加沙的侵略協議,是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抵抗、我們的國家和全世界自由人民的成就。它標誌著與敵人鬥爭的關鍵轉折點。」

這個歷史性的停火協議,是在卡塔爾、埃及和美國的努力下達成的。實施時間是1月19日,即拜登下台、特朗普上台的前一天。

根據協議,哈馬斯將釋放33名被扣押的以色列人,作爲回報,以色列將釋放約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

這33名以色列人,都是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當天,從以色列境內帶走的。根據以方的推測,其中大多數人還活著。

按照美聯社披露的信息,33人中,還包括5名以色列女兵,她們每人將交換50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包括30名被定罪無期徒刑的武裝分子。

約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會被釋放,但其中被認爲對殺害以色列人負責的巴勒斯坦囚犯,不會被釋放到約旦河西岸,而是會被釋放到加沙地帶和國外。

停火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月19日開始,爲期42天,以色列和哈馬斯交換囚犯,以軍從加沙中心地帶撤軍,並逐漸减少在加沙-埃及邊境,即所謂的費城走廊一帶的軍力部署。

第二階段,雙方談判,達成永久停戰協議,以色列全面撤軍。用拜登的話說,「在接下來的六周內,以色列將就進入第二階段的必要安排進行談判,即永久結束戰爭。讓我再說一遍:戰爭的永久結束。」

第三階段,用拜登的話來說就是:「任何被殺害的人質的遺體,都將歸還給他們的家人,加沙的重大重建計劃將開始」。

如果協議得到落實,中東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就此結束。因為每一個死亡數據背後,是一條又一條的生命。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境內,按照以色列方面的統計,襲擊共造成1200人死亡,250人被劫持。這也是以色列建國以來境內遭遇的最慘烈襲擊事件。

以色列隨即對加沙大打出手,按照巴勒斯坦方面的統計,1年多時間,加沙已有4.6萬人被打死,其中絕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

整個加沙成爲了一片廢墟,完全被炸回了石器時代。230萬加沙巴勒斯坦人,都流離失所,他們被從北驅趕到南,又從南驅趕到北,每天掙扎在饑餓和死亡的邊緣。

內地資深傳媒人「牛彈琴」分享三點看法:

第一,停火是一個好消息。

已經那麽多人倒在血泊中,以色列人迫切希望親人回家,巴勒斯坦人迫切盼望戰爭結束。如果雙方能落實協議,一場噩夢就此終結。

第二,爲什麽要到現在才停火?早一天達成協議,可以少死多少人,可以有多少婦女和孩子能够存活,但偏偏拖到現在。而且,美國還沾沾自喜,認爲自己居功甚偉,扮演了促成停火的關鍵角色。

拜登就以哈停火協議會見記者。AP圖片

拜登就以哈停火協議會見記者。AP圖片

但多少冤魂,因爲美國的偏袒、拖延、不作爲,就此離開了人世。

不排除美國未來繼續的偏袒會導致停火協議被破壞,雙方繼續大打出手。

第三,整個中東地緣政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年前,哈馬斯進攻以色列,隨後,拉開了加沙戰爭的序幕。一年後,加沙被徹底摧毀,真主党也遭受重創,叙利亞政府更突然垮塌,以色列和伊朗多次大動干戈。

不得不說,哈馬斯的每一次重大進攻,遭受的是以色列10倍100倍的猛烈反擊,哈馬斯的中東盟友,甚至都被以色列徹底擊垮。

但以色列也要想一想,爲什麽這樣絕情的反擊,但巴勒斯坦人依然不屈服,依然在呐喊,依然在反抗。

被釋放的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不排除裏面有「巴奸」(在以巴衝突中,出賣巴勒斯坦人民利益,與以色列合作或投降的巴勒斯坦人),但很多人將成爲反擊以色列的中堅力量。

攻城爲下,攻心爲上。

戰場上得不到的,永遠別指望談判桌上能得到。如果讓對方總是陷入絕望,那意味著和平永遠不可能,戰火將一浪接著一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