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註冊處公布,去年新成立的本地公司有14萬5053多間,令本地公司總數截至去年底達146萬494間,較前年增加29736間,創歷史新高;去年亦共有1079間非香港公司在香港新設立營業地點及註冊,令非香港公司總數達15126間,較前年增加2%,同樣是歷史新高。
資料圖片
公司註冊處又指出,去年交付登記的公司財產押記數目,共有12137宗,較前年減少1.87%;交付登記的償付及解除財產押記通知書,去年增加至18201份,升幅3.13%。
資料圖片
至於去年根據《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向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者批出的新牌照共有798個,令相關牌照持牌人總數截至去年底共有6817個。至於放債人牌照,去年牌照法庭共發出138個新牌照,令截至去年底持牌放債人總數為2110個。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完成對公司註冊處資料外洩事故的調查,並發表調查結果。
私隱專員公署
發言人說事件源於公司註冊處去年4月通報的資料外洩事故,表示「電子服務網站」內的電子查冊系統出現個人資料外洩風險。公署調查後認為,公司註冊處在翻新系統的過程已採取一系列保安措施,包括處方透過合約規範要求承辦商在翻新相關系統所採取的措施、處方及承辦商在推出相關系統前進行的測試及評估,以及額外的編碼審查,因此認為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公司註冊處違反保障資料第4(1)原則。
私隱公署指出,考慮到相關系統的個人資料確實曾經存在外洩風險,公署已建議公司註冊處對載有個人資料的系統進行定期及全面的檢視,確保沒有其他系統設計及安全漏洞。
公司註冊處
公署補充說,根據公司註冊處及承辦商提供的資料,外洩事件源於在設計系統的相關功能時使用了常用模組,未有移除部分數據字段,導致「額外」的個人資料被傳輸到查冊者的電腦。調查顯示,公司註冊處自2023年12月推出相關系統起,便出現上述情況,但相關「額外」資料並非顯示在查冊結果頁面上,亦無證據顯示涉事的「額外」個人資料曾受到未獲准許的或意外的查閲。
外洩事件可能有約10萬9千人受影響,近九成涉及的個人資料,包括公司董事資料,仍可從已登記文件中經查冊服務查閱。公司註冊處事後已通知所有可能受影響人士、即時修正相關系統設計、委託獨立的第三方全面檢視系統,採取改善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