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陳恒鑌指滲水辦積壓個案嚴重 倡普及使用測試滲水新方法

香港電台

陳恒鑌指滲水辦積壓個案嚴重 倡普及使用測試滲水新方法
香港電台

香港電台

陳恒鑌指滲水辦積壓個案嚴重 倡普及使用測試滲水新方法

2025年02月05日 15:30 最後更新:15:50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發表《全面改革滲水辦》倡議書,多名區議員到場分享個案經驗。倡議書指出,在2020年至2022年,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每年接獲約4萬宗滲水個案,近一半被評為不予調查,每年只有約1.4萬個案完成調查,亦有個案從2009年已經向滲水辦反映漏水情況,至今仍未解決。

倡議書表示,滲水辦存在個案積壓嚴重、資源利用率、技術應用濟後等問題。陳恒鑌說目前對滲水問題的新測試方法,包括紅外熱成像分析及微波斷層掃描,滲水辦現時並未應用至所有滲水個案。

他說新技術測試方法找到滲水源頭的成功率達76%,較傳統方法為高。如普及使用至全部個案,將能更快更準確地獲得依據,加快修復滲水情況。他曾向相關部門查詢普及新測試技術是否會增加成本等,但未收到回覆。

陳恒鑌表示,現時滲漏位置濕度需要超過35%,建議將30%至34.9%濕度列入「觀察期」,並持續進行更多回訪。處理滲水問題時經常遇到糾紛,他建議政府引入仲裁制度,賦予滲水辦調解及仲裁權力,去決定責任誰屬等。

政府在2003年推出計劃,鼓勵發展商在新建私人發展項目中興建安老院舍,包括可獲豁免地價的樓面面積等;而在23年6月政府優化計劃,提供更多誘因,包括放寬每幅用地獲豁免地價的合資格安老院舍數目和總樓面面積上限。

政府表示,在推出優化措施前,共接獲8宗申請,其中兩個項目已落成,另外有1宗因涉及業權法律訴訟而未能繼續處理。而在優化措施實施後,申請宗數明顯增加,23年6月至今,共接獲10宗申請,但有1宗申請人其後撤回。

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上,選委界議員林筱魯說,政府2003年提出政策,但直至2023年,20年來只有8宗申請,得兩個項目落成,反映政策不成功。他又關注,政府在處理申請時,有無分析當中的問題,令政策目標得以彰顯。

勞工及福利局副秘書長莊永桓說,20年來只得數宗申請,兩個項目落成是不夠理想,因此政府在前年推出優化措施,希望令計劃更有成效。至於發展商是否申請屬於市場主導行為,交由發展商決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