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慕安會萬斯「教師爺」言論震驚歐洲政壇 中國「暖風外交」贏掌聲 歐外交官讚:巨大勝利

博客文章

慕安會萬斯「教師爺」言論震驚歐洲政壇 中國「暖風外交」贏掌聲 歐外交官讚:巨大勝利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慕安會萬斯「教師爺」言論震驚歐洲政壇 中國「暖風外交」贏掌聲 歐外交官讚:巨大勝利

2025年02月16日 12:19 最後更新:12:26

當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安會上「教師爺」式訓話歐洲,甚至拉攏德國極右翼引發軒然大波時,中國外長王毅的「暖風外交」卻讓歐洲感受到久違的尊重。從「中國是歐洲夥伴」到支持歐洲主導和談,王毅的魅力攻勢讓歐洲外交官直呼「巨大勝利」。

「中國向疲憊不堪的歐洲示好,而西方聯盟正出現動搖。」《南華早報》2月16日以此為題發文指出,慕尼黑峰會期間美歐跨大西洋聯盟出現嚴重裂痕,而中國在此期間展開魅力攻勢,展現出友好合作的姿態和建設性態度,不僅強調中國是歐洲夥伴以及多邊主義的維護者,還支持歐洲在和平談判中發揮作用,與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這樣的情況下,儘管中歐仍在貿易等領域存在摩擦,但一些歐洲領導人對中國態度也出現積極的變化,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是其中之一。

萬斯在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講話。AP圖片

萬斯在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講話。AP圖片

文章稱,本週末在慕尼黑舉行的一場盛大的安全峰會上,跨大西洋聯盟出現了深深的裂痕,令世界為之震動。但有一位「客人」已準備好從中獲利:那就是中國。

美歐高官們就價值觀、烏克蘭等問題相互指責,萬斯還趕在德國選舉前拉攏「極右翼」政治勢力,與多位德國領導人發生衝突。

「我最擔心的歐洲威脅不是俄羅斯,不是中國,也不是任何其他外部勢力。我擔心的是來自內部的威脅。歐洲正在背離其一些最基本的價值觀。」萬斯說,「我擔心,在英國和整個歐洲,言論自由正在倒退。」

隨後,他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間隙,會見了在德國被視作「極端主義」的德國選擇黨領導人魏德爾,在德國政壇引發軒然大波。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烏克蘭和俄羅斯問題特使基思·凱洛格15日直言,歐洲官員將不會參與解決俄烏衝突的談判。

而另一邊的中國,做法大相徑庭。

《南華早報》注意到,會議期間,中國外長王毅相繼會見了德國總理朔爾茨、德國基民盟主席默茨、北約秘書長呂特,以及來自歐盟、德國、西班牙和法國的官員。每次會面時,中方都強調自己是歐洲的夥伴以及現有秩序的朋友。

王毅對朔爾茨表示,德國是具有全球影響的歐洲大國,中方樂見德國在多極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願同德方深化全方位合作,推動雙邊關係向前向好發展,維護全球和平穩定,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提供更多確定性。

德國總理朔爾茨會見王毅。外交部圖片

德國總理朔爾茨會見王毅。外交部圖片

在應約會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時,王毅強調,中方支持一切有利於和平的努力,支持歐洲在和談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這與凱洛格聲稱歐洲不應參與的說法形成鮮明對比。

王毅14日在「中國專場」致辭並回答現場提問時說,這些年,總有人說中國要改變秩序、另起爐灶。但現在真正挑戰秩序、毀約退群的國家讓歐洲每天都能感受到陣陣襲來的寒意。中國是在現行秩序中發展起來的,是這一秩序的受益者,我們要做的,就是按照大多數國家的願望,推動這一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儘管中方並不是首次表達這樣的觀點,但與萬斯的言論對比強烈,引發強烈反響。許多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看到了改善與歐洲關係的契機,並且有可能在本就緊張的跨大西洋聯盟中再「打入一個楔子」。

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李成表示,美國在峰會上的言論「令人震驚」,「從中國方面來看,現在美歐基於意識形態的聯盟有可能發生變化,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南華早報》寫道,初步跡象表明,在中歐關係經歷了風雨飄搖的幾年之後,如今面對特朗普的衝擊,一些歐洲領導人或許願意接受北京方面釋放的善意。

一位歐洲外交官稱,「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場巨大的勝利。在(就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特朗普為他們帶來的成果簡直令人驚嘆。」

眼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對華態度明顯軟化。在兩場引人注目的演講中,她表示在「地緣政治高度競爭和高度交易化的時代」,歐盟應深化與北京的貿易關係並「達成協議」。

曾警告德國企業投資中國「風險巨大」的默茨,在慕尼黑也改變了論調,而他有望成為下一任德國總理。他對中方表示,德國堅定支持自由貿易,支持德中、歐中深化合作,願為推動妥善解決歐中摩擦發揮建設性作用。

但也有西方官員認為,中歐關係進一步改善並非易事。前美國駐北約大使庫爾特·沃爾克在慕尼黑接受採訪時稱,歐洲有自己的評估,會自主判斷「中國帶來的風險」,並且正在採取一些措施應對,他們不會僅僅因為不喜歡特朗普政府的溝通方式就改變立場。

李成認為,改善中歐關係的主動權在中國,但歐洲也不應再拿所謂「人權問題」指責中國,不應秉持不同的標準。「看看中東吧。怎麼能只針對新疆,卻對世界其他地方視而不見呢?」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王毅

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17日在記者會上回應一位法國左翼政客要求美國歸還自由女神像的言論時,毫不留情地表示:「絕對不還。」

萊維特諷刺道,「我建議那位法國低級政客記住,若非美國的幫助,法國人現在可能還在講德語,他們該心懷感恩。」這番尖銳言辭引發記者席一陣驚呼。據「政客新聞網」報道,萊維特指的是二戰期間美國與法國聯手擊敗納粹德國的歷史。

記者提及法國政客的言論,萊維特聽笑了。影片截圖

記者提及法國政客的言論,萊維特聽笑了。影片截圖

這場爭議的導火索,來自法國社會黨歐洲議會議員格魯克斯曼對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的不滿。16日,他公開喊話,稱美國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已背棄自由女神像所象徵的價值觀,選擇與「獨裁者」為伍。他說:「我們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們,但你們顯然不再珍惜。既然如此,還給法國吧!」格魯克斯曼還稱,若美國因特朗普政府的解僱潮而流失科研人員,法國願意敞開大門歡迎這些美國人才。

自由女神像由法國雕塑家巴托爾迪設計,1886年作為法國贈予美國的禮物揭幕,既是美法友誼的象徵,也是美國夢的標誌。然而,美聯社指出,雖然格魯克斯曼言辭激烈,但自由女神像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歸美國政府所有,法國收回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這場口水戰的背後,是美法關係因關稅爭端日益緊張的縮影。歐盟委員會近日對美國威士忌等商品加徵關稅,以報復美國的鋼鋁關稅。特朗普迅速追擊,威脅對法國紅酒和香檳等產品徵收高達200%的關稅。法國總理貝魯起初強硬表態「絕不屈服」,但三天後在接受採訪時改口,承認將美國威士忌列入報復清單「可能失誤」,並呼籲通過談判避免對法國干邑行業造成更大打擊。他強調,與美國的談判仍有兩周時間,「尚未完全無望」。

1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與加拿大新任總理卡尼的聯合記者會上再次批評美國的關稅政策,稱其只會推高通脹、破壞產業鏈與經濟一體化。他強調,法國和加拿大支持在國際規則下的公平貿易,以促進共同繁榮。

結論就是這場從關稅吵到自由女神像的風波,表面看似無厘頭,卻折射出當前全球貿易與價值觀的激烈碰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