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來港的浪琴香港國際馬術盛典,16日圓滿落幕,世界級馬術比賽、馬術表演一一在港上演。作為盛典的創始合作夥伴,馬會充分運用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活動提供馬匹運送、生物安全、獸醫事務和馬房管理等技術支援。
浪琴香港國際馬術盛典,16日圓滿落幕。馬會圖片
是次盛典亦為大灣區及內地城市的馬術愛好者和運動員,提供一個與國際聯繫的機會。馬會馬術隊成員林立信、賴楨敏和黎嘉怡,代表中國香港參加部分賽事,與國際好手同場較技,其中林立信更於大獎賽(Longines Stakes)勇奪季軍,冠軍則由來自丹麥的騎手Zascha Nygaard Lill獲得。
點擊看圖輯
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左一)及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左二),頒獎予The Longines大獎賽 (Grand Prix) 的冠軍、丹麥騎手Zascha Nygaard Lill。馬會圖片
是次盛典亦為大灣區及內地城市的馬術愛好者和運動員,提供一個與國際聯繫的機會。馬會圖片
是次盛典亦為大灣區及內地城市的馬術愛好者和運動員,提供一個與國際聯繫的機會。馬會圖片
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16日亦有到場,在馬會主席及中國香港馬術總會會長利子厚陪同下首先參觀場內不同攤位。馬會圖片
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左一)及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左二),頒獎予The Longines大獎賽 (Grand Prix) 的冠軍、丹麥騎手Zascha Nygaard Lill。馬會圖片
馬會圖片
馬會一直致力推動馬術運動發展,同場設馬會馬術場地障礙賽(HKJC National Class),讓一眾馬會青少年馬術隊成員有機會在同一場地作賽,親身感受世界級比賽。
是次盛典亦為大灣區及內地城市的馬術愛好者和運動員,提供一個與國際聯繫的機會。馬會圖片
是次盛典亦為大灣區及內地城市的馬術愛好者和運動員,提供一個與國際聯繫的機會。馬會圖片
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16日亦有到場,在馬會主席及中國香港馬術總會會長利子厚陪同下首先參觀場內不同攤位,當她經過馬會的互動攤位見到模擬騎馬機時,即興致大發主動上馬試玩,有板有眼。擁有多年馬術經驗的利子厚亦向她過幾招,結果她即順利過關,振臂歡呼。
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16日亦有到場,在馬會主席及中國香港馬術總會會長利子厚陪同下首先參觀場內不同攤位。馬會圖片
其後羅淑佩與利子厚、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中國香港馬術總會行政總監兼秘書長Masami Toda,以及馬會馬術事務主管龐雅雯,與一眾馬會馬術隊及青少年馬術隊成員見面、打打氣。
林立信對於今次人生第二次參加五星級國際馬術賽成績不俗表示高興,「很開心回到香港這個家比賽,我十分享受整個過程,能夠跟其他國際騎手較勁,不但學習良多,更充滿樂趣。特別感謝馬會對我多年來的支持,讓我可以無憂地追逐馬術的夢。」
馬會圖片
賴楨敏亦感謝馬會的全力支持,「作為運動員,能夠參加今次的馬術大賽對我力求進步很重要,馬會的支持令我可以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馬術境界,我亦希望透過今次活動能令年輕人對馬術感興趣。」黎嘉怡亦相信,馬會贊助的「香港賽馬會Live Zone」讓更多市民認識馬術運動。
另外,馬會贊助場內的互動攤位,設模擬騎馬機,讓參加者體驗策騎;其中的騎手分享會,有馬會馬術隊成員蕭頴塋和何苑欣,分享於杭州亞運盛裝舞步項目赢得獎牌的點滴,鼓勵年輕人。
盛典中的樂韻騎乘馬術表演,由「馬會退役賽駒駿展新生計劃」(RESTART)的六匹退役馬匹參與。
同時,馬會為慶祝成立140週年,將開展一系列青年藝術社區活動,結合藝術、創意,以及以畫馬聞名的中國藝術家徐悲鴻的藝術文化底蘊。盛典開幕當天,馬會主席利子厚參與由藝術家馬興文帶領的藝術活動,與30名小學生一同為小型馬雕塑上色;未來數月相關活動將推展至全港學校,鼓勵年輕人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
香港賽馬會祝賀中國香港欖球總會順利舉辦「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賽事於3月30日晚上圓滿結束。馬會主席利子厚獲邀頒發女子銀碗級別的獎座給國家隊,並與其他嘉賓陪同行政長官李家超頒發男子盃獎座予冠軍隊伍 — 阿根廷。
政長官李家超(第二排,左六)、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第二排,左二)和一眾嘉賓出席「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頒獎禮。
馬會主席利子厚(後排右六)頒發女子銀碗級別的獎座給國家隊。
馬會主席利子厚與國家隊合照。
今年「七欖」熱潮載譽歸來,馬會很高興連續第四次支持「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並成為官方社區合作夥伴。透過「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一系列的社區活動,讓超過一萬名來自不同年齡層、能力和背景的人士體驗欖球以及多元運動的樂趣,多年來逾三萬人受惠,全城投入體育盛事。
馬會主席利子厚(後排右八)、馬會董事韋安祖(後排左七)及羅啟華(後排左六)與輪椅人士於馬會展區合照。
馬會主席利子厚(右)與輪椅人士參觀場內的馬會展區。
馬會主席利子厚(左)獲「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受惠者致謝。
馬會義工隊CARE@hkjc成員為馬會主席利子厚(右)畫彩繪。
早前的「賽馬會多元運動體驗日」於3月上旬為社區計劃揭開序幕,讓學生獲得嶄新的運動體驗,感受運動帶來的正能量。此外,於3月中舉行的「賽馬會精英運動員分享會暨嘉年華」邀請到九位來自欖球、賽馬、足球、籃球、板球、競技體操、障礙競技和霹靂舞界別的傑出運動員,向現場和網上觀眾分享自身經歷,探討運動共融的意義和重要性,並鼓勵大眾勇於追求夢想。同場的嘉年華設置七個運動主題的攤位,讓中小學生及公眾人士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享受各項運動的樂趣。
「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早前舉辦「賽馬會精英運動員分享會暨嘉年華」,凝聚社會各界投入體育盛事。
「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早前舉辦「賽馬會精英運動員分享會暨嘉年華」,凝聚社會各界投入體育盛事。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的學員在「七欖」賽事現場採訪馬會騎師田泰安(左二)。
一連三日的「七欖」賽事於啟德體育園舉行,除了上演多場精彩刺激的比賽,「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更為賽事添上色彩。「賽馬會小型欖球表演賽」讓本地欖球小將在啟德體育園主場館對壘,親身參與體壇盛事,大顯身手。
馬會義工隊組成的「CARE 樂隊」在「七欖」球迷村帶來精彩演出。
馬會董事馮婉眉(後排中)與行政總裁應家柏(左)參觀馬會展區。
同時,「賽馬會七人欖球賽學校導賞團」和「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賽體驗日」讓學生和基層市民,包括長者和殘疾人士等,入場感受世界級「七欖」賽事。馬會義工隊CARE@hkjc成員亦陪同輪椅人士一起現場體驗賽事,為入場人士提供面部彩繪服務。由馬會義工隊組成的「CARE樂隊」更在「七欖」球迷村舞台上演出,增添現場氣氛。
馬會義工隊CARE@hkjc成員陪同輪椅人士一起感受「七欖」賽事。
馬會義工隊CARE@hkjc成員陪同輪椅人士一起感受「七欖」賽事。
「賽馬會眾心行善平台」義工帶領「賽馬會七人欖球賽學校導賞團」參觀啟德體育園,增加對欖球運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