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主食吃多易肥? 研究揭:增高質碳水攝入有助減緩衰老控制體重

生活事

主食吃多易肥? 研究揭:增高質碳水攝入有助減緩衰老控制體重
生活事

生活事

主食吃多易肥? 研究揭:增高質碳水攝入有助減緩衰老控制體重

2025年03月12日 07:00

主食本質上等於碳水,許多人認為吃多容易變肥,然而研究指出,增加高質量碳水攝入反有助減緩衰老和控制體重。

高質量碳水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碳水化合物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的3大能量營養素之一,但由於許多人認為「吃碳水」容易發胖並且可能導致血糖問題,因此選擇減少或不吃米飯、麵條等主食,甚至完全斷絕碳水攝入。然而,《健康時報》報導指出,碳水化合物其實也有高低之分。研究顯示,高質量碳水化合物飲食對健康有顯著益處。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高質量碳水有助減緩衰老

2025年1月《營養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高質量碳水化合物的飲食與減緩衰老相關,攝入富含植物性營養素的食物能減少氧化壓力和炎症反應,進而影響DNA甲基化,有助延緩衰老過程。研究顯示,最高質量碳水化合物飲食與表觀年齡衰老減緩1.2年相關。

高質量碳水有助控制體重

除了抗衰老之外,高質量碳水還有利於減肥。2023年《英國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限制添加糖、含糖飲料、精制穀物和澱粉類蔬菜等低質量碳水的攝入,增加全穀物、水果和非澱粉類等高質量的碳水,有助於控制體重。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什麼是高質量碳水化合物?

高質量碳水化合物,簡稱「好碳水」,主要來源於全穀物、薯類、豆類、某些高澱粉蔬菜以及水果。這些食物不僅能提供能量,還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和整體免疫系統。

1. 全穀物

包括糙米、粟米、黑米、薏米、莜麥、燕麥以及蕎麥等,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其他營養素

2. 薯類

薯仔、紅薯、紫薯、木薯、芋頭、山藥等,膳食纖維含量較高。

3. 豆類

紅豆、芸豆、綠豆、豌豆、鷹嘴豆等雜豆,蛋白質佔比大,飽腹感強。

4. 高澱粉蔬菜

南瓜、蓮藕等,含有大量有益健康的多糖。

5. 水果類

含有大量易吸收的果糖、葡萄糖,還有膳食纖維,適量吃對血糖影響不大。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低質量碳水的危害

低質量碳水又被稱為「壞碳水」,幾乎只提供熱量,大多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食物,這類食物通常具有高油、高鹽以及高糖等特點,味道較好,容易進食過多,主要食物有以下這些:

1. 油炸薯類:包括薯條、薯片等。

2. 添加糖食物:如糕點、蛋糕、餅乾等。

3. 含糖飲品:包括果汁、飲料、奶茶等。

精白米麵不等於「壞碳水」

許多人將精白米麵視為碳水的代表,因此對於這類食品有不少誤解。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李亞茹表示,雖然精白米麵的升糖指數較高,可能對某些人群不利,但並不意味著它們一定屬於「壞碳水」。對於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來說,精白米麵會更加容易消化,腸胃負擔較小。如果主食全部攝入粗糧、薯類、雜豆類反而會導致腹痛、腹脹等。因此,粗細搭配才是正道。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如何合理安排主食攝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對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薦成年人每天攝入200-300克谷類食物,其中約1/4至1/3來自全穀物。另外,應保證每天攝入不少於300克新鮮蔬菜和200-350克水果,並將豆類食物納入日常飲食,以促進均衡營養。

控制碳水的「質」比「量」更重要

專家強調,控制碳水化合物的「質」比「量」更為重要,選擇全穀物、豆類、蔬菜和水果等高質量碳水,不僅能維持理想體重,還有助於延緩衰老過程,保持健康。

專家指出,錯誤的洗澡方式可能會誘發疾病,並列出6大注意事項幫助避開風險。

錯誤洗澡方式帶來健康風險

寒冷天氣下,不少人會透過洗熱水澡的方式驅寒取暖。然而,《生命時報》報導指出,錯誤的洗澡方式恐對身體帶來潛在健康風險。

示意圖

示意圖

5個錯誤洗澡方式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副主任委員董曉秋指出,洗熱水澡雖然對身體有諸多裨益,諸如消除疲勞、改善睡眠以及舒筋活血等,但應該要避免以下5個錯誤的洗澡方式:

1. 出汗後立即洗澡

人體出汗時,皮膚毛孔處於打開狀態,此時洗澡,浴室內產生的熱蒸汽會通過空氣中的水分形成濕氣,「趁虛」進入體內。還有人喜歡出汗後用冷水洗澡,冷水洗澡帶走熱量的同時,還會引起上呼吸血管收縮,使局部抗病力下降,容易引發感冒、傷風和氣管炎等疾病。另外,毛細血管受冷急劇收縮,體內循環血液供應減少,會導致心跳加快和血壓異常。

示意圖

示意圖

2. 運動後立即洗澡

運動期間,由於代謝活躍和身體產熱增加,心率加速,汗液蒸發,皮膚血管擴張,流向目標肌肉的血液增多。如果此時立即洗澡,皮膚血管會進一步擴張,導致血流量集中在皮膚,可能引起重要器官如心臟或大腦供血不足。

3. 洗澡水溫過高

使用過高溫度的水洗澡也是不可取的,尤其在寒冷天,熱水突然傾瀉而下,會導致大量血液湧向皮膚表面,可能造成心臟缺血、缺氧,引發頭暈,甚至可能導致摔倒和心腦血管疾病。

示意圖

示意圖

4. 浴室門窗緊閉

浴室門窗若長時間閉合不通風,室內會變得悶熱,容易導致暈厥。加上浴室地面濕滑,一旦摔倒,如無人在旁,可能無法及時獲得救援。

5. 洗澡時間過長

洗澡時間過長會對皮膚造成損害,破壞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導致皮膚乾燥、瘙癢,並可能因環境封閉、氧氣供應不足而引起疲勞和大腦缺氧。

6個正確洗澡方式

1. 返家後先休息再洗澡

天氣寒冷時,回到室內後應先休息30分鐘至1小時,待身體逐步回暖後再進行洗澡,不要直接進衛生間洗澡,以避免身體受冷。

2. 洗澡前後補充水分

洗澡前準備約500毫升溫開水,並用1小時左右慢慢飲完。洗澡後也應補充水分,但不宜一次性大量飲用,避免增加心臟負擔,建議少量多次飲用為宜。

示意圖

示意圖

3. 太飽/太餓不宜洗澡

悶熱的洗澡環境會消耗人體部分能量,加速新陳代謝,導致人在洗澡時可能出現飢餓感,若未進餐就洗澡,容易感到頭暈、噁心,最好保持5至6分飽的狀態,但也不易吃得太飽。

4. 調整適宜水溫

洗澡水溫最好不超過體溫40℃,先打開花灑預熱浴室,等浴室變暖後再開始沐浴。若天氣特別冷,或體質較差,可以先開啓電暖器或浴霸預熱。

5. 控制洗澡時間

洗澡時間應控制在10至15分鐘,避免長時間在封閉且不透氣的環境中洗澡,以防身體缺氧和血液循環不良,同時確保浴室內有良好的通風設備,促進空氣流通。

6. 洗澡後適當保暖

洗澡後要立即擦乾身體,穿上保暖的睡衣,避免身體因冷空氣刺激而導致冠狀動脈突然收縮,並等身體逐漸適應外部溫度後再離開浴室。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