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方大同病逝 生前因氣胸多次入院 醫生列5類人屬高危族群

生活事

方大同病逝 生前因氣胸多次入院 醫生列5類人屬高危族群
生活事

生活事

方大同病逝 生前因氣胸多次入院 醫生列5類人屬高危族群

2025年03月04日 07:00 最後更新:03月07日 18:02

41歲金曲歌王方大同病逝,生前曾因氣胸多次入院,醫生對此列出5類人屬高危族群,需特別注意。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方大同社交網站)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方大同社交網站)

方大同病逝消息曝光 生前因氣胸數度入院

更多相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方大同社交網站)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方大同社交網站)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3月1日,賦音樂有限公司發文證實,41歲金曲歌王方大同已於2月21日病逝。據公司透露,方大同已面對頑疾5年,雖未透露具體離世原因。不過,此前有報導指出,方大同早於14年前因操勞過度,出現「氣胸」爆肺而數度住院治療。如今,他的離世令「氣胸」的危險性再次引起大眾關注。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氣胸」是什麼?

台灣義大醫院家醫科醫生洪暐傑曾在社交平台解釋,「氣胸」是指空氣異常滲入胸腔(肋膜腔),導致肺部受壓,無法正常擴張吸入空氣,患者會因此感到呼吸困難、喘促甚至缺氧。 若氣體積聚過多,還可能壓迫心臟,使心臟無法順利將血液打到全身,產生休克,無論是肺部或心臟功能都會嚴重受影響,嚴重時可導致病患死亡。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高中生誤以為壓力大 就醫才發現患上氣胸

洪暐傑分享,一名瘦瘦高高的男高中生曾向媽媽表示,「最近總感覺有股氣在胸口流動,從左邊跑到中間,中間又跑回左邊。」症狀持續近3日,由於並無出現胸痛、胸悶或喘促等症狀,僅覺得「氣真的有在跑」,因此以為只是課業壓力所致,經就醫檢查後才確診為氣胸。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5大高危族群需警惕氣胸

洪暐傑指出,以下5類人群較易患上氣胸:

1. 身材高瘦的男性

2. 吸煙人士

3. 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4. 肺癌患者

5. 曾經遭到外傷

氣胸復發率高 恐發展成「張力型氣胸」

台灣大千綜合醫院胸腔外科醫生楊絡勝曾表示,首次發生氣胸後,約3分之1的患者會復發,若第2次發作,復發機率更高達7成,且氣胸復發時間不定,可能短短數日內便再度發作,也可能相隔數月,而發作時若未及時獲得治療發展為「張力型氣胸」,可能會影響血液循環及呼吸系統,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方大同2月21日離世,終年41歲。微博圖片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沖廁所有否蓋馬桶蓋,馬桶坐墊及周圍環境病菌量一樣多。

研究揭:沖廁所蓋有否蓋馬桶蓋病菌量差異不大

不少人如廁完後習慣蓋上馬桶蓋再沖水,以避免細菌噴出。不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2024年發表在《美國感染控制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一項研究指出,無論是否蓋上馬桶蓋沖水,馬桶坐墊及周圍環境的病菌量實際差異不大。

示意圖

示意圖

研究人員實驗證實污染程度相似

研究團隊使用MS2噬菌體模擬人類腸道病毒,並測量了在「加蓋沖水」與「不蓋沖水」的情況下,噬菌體的污染程度。結果發現,無論有否蓋上馬桶蓋,沖水後,馬桶周圍的地板和牆面都會受到污染,且噬菌體的數量幾乎相同。

示意圖

示意圖

研究集中於分析馬桶周圍地板和牆壁病毒量

台灣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郭憲文對此指出,美國以往研究指出,未蓋馬桶蓋沖水時,水會迅速向上噴射高達150釐米,然而最新研究並未測量病菌傳播的高度,而是專注於分析沖水後,馬桶周邊環境的病毒量,包括周圍地板和牆壁等區域。

示意圖

示意圖

降低感染風險的3大關鍵措施

不過,郭憲文教授指出,這兩項研究結果都表明,即便馬桶蓋已經蓋上,病毒仍會污染周圍環境。考慮到每1公斤糞便中可能含有超過10億顆病毒,並且僅需100顆病毒就可能造成感染,因此在狹小且濕潤的廁所空間中,病菌易於傳播到附近的衛生用具。所以,定期清潔、保持良好的通風及注意手部衛生是降低感染風險的關鍵措施。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