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近十年全國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的變化,去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降至每立方米30微克以下,超越「十四五」規劃定下降低10%的目標。
黃潤秋表示,近十年全國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的變化。新華社圖片
黃潤秋在全國兩會的「部長通道」又表示,24年北京的PM2.5平均濃度為30.5,較10年前下降62%,全年只有一天的重度污染,北京的天空從「APEC藍」、「閱兵藍」、「冬奧藍」,到今日藍天漸成常態,但仍在輕度污染,污染防治攻堅戰不能停步。
國家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說,國家堅持節水優先方針,大力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近1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1倍,但全國用水總量零增長。
黃潤秋表示,近十年全國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的變化。新華社圖片
國家農業農村部部長韓俊說,近3年國家糧食平均產量達到1.39萬億斤,24年糧食產量邁上1.4萬億斤的新台階,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1.4萬億斤左右的預期目標,相信經過努力後能夠實現,農業農村部將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奮力實現全年農業和糧食豐收。
由香港理工大學及港專學院合辦、 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及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協辦的「港區高等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 2025 全國兩會見聞分享會」,上午假理大校園蔣震劇院舉行。
由香港理工大學及港專學院合辦、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及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協辦 的「港區高等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 2025 全國兩會見聞分享會」吸引逾 300 位人 士親臨現場及線上參與。
分享會匯聚來自八間香港高等院校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分享全國兩會期間的見聞和體會,吸引逾 300 位人士親臨現場及線上參與。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港專校董周文港議員擔任分享會主持,與各位嘉賓熱 烈討論。
是次分享會由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港專校董周文港主持,並邀得多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擔任主講嘉賓,包括理大校長滕錦光、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香港大學副校長(健康)暨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大學拓展及對外事務)劉智鵬、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研究生事務)吳宏偉,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會與各界齊心協力,將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到 各項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引領作用。
理大校長滕錦光致歡迎辭時表示:「作為香港高校的全國政協委員,我們肩負著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貢獻力量的重要責任。香港擁有完善的教育體系、世界一流的高校、國際化的學術環境及領先的科研創新能力,這些優勢將助力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及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讓香港更好地貢獻國家發展。我們會齊心協力,將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各項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高等 教育的引領作用。」
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教授發表致謝詞稱,今日分享會顯示出香港高校齊心協力、貢 獻教育強國建設的心意,籲群策群力為香港高等教育界貢獻力量。
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教授發表致謝詞稱:「今日來自香港八所高等院校的全國政協委員聚首一堂,實屬難得機會,大家不僅傳遞今年兩會核心精神和重要訊息,更顯 示出香港高校齊心協力、貢獻教育強國建設的心意。大家從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建議。希望藉本次交流分享的機會,能夠帶來思想碰撞和啟發,群策群力為香港高等教育界貢獻力量,不負國家的重視和期盼。」
各位主講嘉賓先後分享了他們親身參與全國兩會的真切感受,指出25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應為「十五五」規劃打牢基礎,科學制定發展目標, 令香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及「深 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仍是25年國家工作的重點,且與香港社會息息相關,香港各界應加強學習和宣傳,努力實現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來自香港八所高等院校的全國政協委員分享了他們親身參與今年全國兩會的真切 感受,建議香港高校要團結一致,進一步將香港發展成爲「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 地」。
多位講者均指出,25年全國兩會提及港澳工作重點時特別強調「推動香港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發展」及「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香港應把握「由治及興」的重大 機遇,進一步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為國家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擔任重要窗口。與會者建議香港高校要團結一致,進一 步將香港發展成爲「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