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情報部門將公開「全球威脅評估」報告 俄羅斯是敵還是友?

博客文章

美國情報部門將公開「全球威脅評估」報告 俄羅斯是敵還是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情報部門將公開「全球威脅評估」報告 俄羅斯是敵還是友?

2025年03月26日 11:27 最後更新:11:31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情報部門將於當地時間25日向國會公開最新的「全球威脅評估」報告,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應是特朗普政府對俄羅斯的立場,究竟俄美關係是敵是友?俄羅斯又是否值得信賴的商業夥伴?

美國情報部門的困惑不難理解。報道指,因為美國及其盟友過去一直認為他們低估了俄羅斯的「野心」,放任俄羅斯在2014年接管克里米亞和在2022年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美國情報部門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目標是「摧毀烏克蘭政府,並削弱美國與西方」,但特朗普上台後,卻試圖將普京描述為「可信賴的未來合作夥伴」,認為俄羅斯只是想「結束一場骯髒的戰爭」,奪回「本就屬於他的烏克蘭部分領土」,與美國回復正常關係。

特朗普上台後,卻試圖將普京描述為「可信賴的未來合作夥伴」。AP圖片

特朗普上台後,卻試圖將普京描述為「可信賴的未來合作夥伴」。AP圖片

這一矛盾的態度在近期變得更加明顯,尤其是特朗普的密友、房地產大亨出身的中東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最近發表的親俄言論,他接受保守派名嘴Tucker Carlson)訪問時,刻意淡化歐洲對俄羅斯可能違反停火協議的擔憂,並批評了英國提出的組建國際維和部隊前往烏克蘭的想法,認為只是「擺姿態」,甚至質疑「俄羅斯為什麼要併吞烏克蘭?他們到底要烏克蘭做什麼?」威特科夫指,「有一種觀念認為我們都得像邱吉爾那樣,還認為俄羅斯人會橫掃歐洲。這太荒謬了。我們現在有北約,二戰時期可沒有」,又大讚普京親切、聰明直率。

威特科夫還為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四個佔領區舉行的「公投」背書,指頓內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四州已表現出脫離烏克蘭的意願, 稱「有壓倒性多數的當地人希望歸屬俄羅斯」,然而,這些所謂的公投早已被國際社會譴責為非法,且有證據顯示當地選民受到威脅與迫害。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民主黨領袖華納(Mark Warner)直言,「如果你在情報界待了這麼多年,深知普京的所作所為,但現在政府卻完全倒向俄羅斯,你要怎麼理解這一切?」

《紐時》指出,美國情報機構的評估,應建立在對收集的情報和開放的資訊分析,到目前為止,沒跡象表明美國情報界對俄羅斯的觀點有任何變化,故報告的內容將取決放新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Tulsi Gabbard)與中情局(CIA)局長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的決定,他們將在國會聽證會上如何措辭。

美國中東特使威特科夫。AP圖片

美國中東特使威特科夫。AP圖片

威特科夫的言論很快就遭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亞歷山大·梅列日科駁斥,要求華府將威特科夫免職,還質疑威特科夫是特朗普的特使還是普的特使?

華納認為,美國情報部門25日公佈的「威脅評估」文件,可能沿用以往關於「俄羅斯威脅」的措辭,但沒人知道特朗普政府的情報部門負責人會作出什麼樣的表態。他警告,美國對俄羅斯政策的轉變將影響與情報夥伴的關係,若盟友對美國政策及其情報分析的擔憂增加,他們將減少與美國共享的情報。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18日表示,俄方注意到雙邊關係上的進展,認為美國試圖恢復前政府破壞的俄美外交接觸,嘗試及希望以某種方式使局勢降溫。但札哈羅娃強調,俄方不會只根據言語採取措施,會關注美國的具體行動。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近期對稀土出口實施精準管制,作為對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反擊,不僅有效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還令西方汽車與防務行業陷入供應短缺的恐慌。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對中重稀土(如鏑、鋱、釤)的出口管制,直接威脅到歐洲和日本汽車行業的生產線。這些稀土是製造高性能磁鐵的關鍵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動車、混合動力車的電機、變速器,以及軍用戰鬥機和導彈等。貿易商預警,若中國完全切斷稀土出口,全球磁鐵庫存可能在數月內耗盡,汽車工廠將面臨停產風險。

法蘭克福貿易商Tradium的金屬交易員揚·吉澤(Jan Giese)表示,車企及其供應商的磁鐵庫存僅能維持2至3個月。他警告:「若這段時間內磁鐵無法運抵歐盟或日本,汽車供應鏈將出現嚴重問題。」目前,企業正競相囤積稀土並尋找替代來源,但效果有限。

2024年巴黎車展。新華社圖片

2024年巴黎車展。新華社圖片

稀土雖在地殼中較為常見,但低成本、環保的提取與加工難度極高。中國在重稀土加工領域幾乎處於壟斷地位,2023年全球約90%的精煉稀土來自中國。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是目前唯一具備重稀土分離能力的國家,這使其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不可替代的地位。

此次管制聚焦中重稀土,涉及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軍民兩用物項。中國政府強調,此舉旨在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符合國際通行做法。一位汽車行業高管將今次管制的影響評為「7到8級」(滿分10級),直言這將對特斯拉及其他車企造成「重大」衝擊。

不過,在磁鐵中大量使用的輕稀土(如釹、鐠)尚未納入管制。總部位於北京的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副總監庫姆斯(Cory Combs)預測,若貿易衝突升級,這可能成為中國的下一張「王牌」。

為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日本寄希望於澳洲萊納斯(Lynas)公司,該公司計劃2025年中前擴建馬來西亞工廠以生產鏑和鋱。日本政府表示,國家重稀土儲備可額外提供2至3個月緩衝,但長期解決方案仍取決於替代供應鏈的建立。

然而,西方國家的努力屢屢受挫。《紐約時報》指出,早在2010年中國對日本實施稀土禁運後,美國就意識到供應鏈風險,但15年來,政策推進緩慢,美國國內稀土礦因環境法規和成本問題發展受限,企業也因市場競爭力不足而不願投資稀土加工與磁鐵生產。

專家表示,中國的策略是通過稀土管制向美國企業施壓,迫使其遊說政府改變關稅政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稱,稀土是中國在貿易戰中最強大的武器之一,而特朗普政府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簡單總結,對於西方國家而言,建立獨立的稀土供應鏈不僅耗時漫長,還需克服技術、成本與環境的多重障礙。如今中國的稀土牌尚未打完,全球產業鏈就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