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7.9級強震,是今年以來全球發生的最大地震,雲南多個地區震感強烈。
內地九派新聞諮詢了三位地震領域的專家,其中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人員等風(化名)分析,此次地震的震中恰好位於伊洛瓦底江的平原地區,周邊分布著眾多大城市,如曼德勒、密鐵拉及緬甸首都內比都等,破裂長度非常長,可能有數百萬人暴露在高烈度區域內。

AP圖片
而對於中國的影響,四川大學自然災害預警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地震局地震預警技術研究成都中心主任王暾介紹,結合目前情況研判,地震破裂方向大概率是往泰國,對中國影響偏小,但雲南等地區仍需注意餘震帶來的影響。
中國科協地球物理信息科學首席傳播專家陳會忠表示,緬甸地震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的擠壓造成。緬甸處於歐亞地震帶上,歷來地震多發,且歷史上也有過大地震。這次7.9級地震過後又接著出現了6.4級餘震,之後還會有一些強餘震,小餘震更是會接連不斷。
他介紹,一般來說,7.9級地震和8級相當,8級地震的能量相當於1500萬噸TNT當量,當初美國投放日本的原子彈大約1至3萬噸當量,這次緬甸地震可以說相當於上千枚美國投到日本的原子彈威力。
「根據我看到的一些資料,初步計算這次地震破裂帶大概有400公里,這個數據還需要重新校驗,但是這說明這次地震確實相當大,當初汶川地震破裂帶是300多公里。」

AP圖片
據中國地震台網消息,本次強震是今年以來全球發生的第17次六級及以上地震,也是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接著發生的6.4級強餘震則是第18次六級及以上地震。
王暾告訴九派新聞,緬甸處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衝撞的一個區域,地震大概率是板塊運動的結果。這次地震發生在陸地,緬甸是山區國家,並不會引發海嘯,但會引發山泥傾瀉等次生災害。
等風介紹,地震的破壞方式與斷層破裂的規模密切相關,地震規模越大,破裂斷層範圍也越大。
此次發生在緬甸境內規模最大的斷裂帶——伊洛瓦底江斷裂帶,該斷裂帶縱貫緬甸南北,而震中恰好位於伊洛瓦底江的平原地區,周邊分布著眾多大城市,如曼德勒、密鐵拉及內比都等,破裂長度非常長。這意味可能有數百萬人暴露在高烈度區域內,包括上述人口密集區。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預估,此次地震至少會造成過萬人喪生。

初步計算的緬甸地震烈度圖
再加上緬甸長期處於戰亂狀態,有叛軍和反政府武裝活動,當地抗災、抗震能力極為薄弱。2008年5月,納爾吉斯熱帶氣旋登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就曾造成緬甸10萬多人死亡,所以此次地震在緬甸亦可能造成數萬人遇難。

AP圖片
王暾表示,緬甸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建築抗震能力可能相對較差,應急能力應該也比較有限,可能需要更多國際援助和支持。
王暾稱,處於震區的人,對於受破壞的建築要小心,要結合建築本身安全性的評價,留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救援過程中,一定要防範餘震,目前已經發生6.4級左右的餘震,後續如果有餘震,最高可能達到7級左右。
至於此次緬甸地震對中國的影響,陳會忠表示,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都會有震感,甚至強烈有感,但對中國大陸內部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他還表示,雲南等地尤其是瑞麗居民應注意防範強餘震。
由於此次地震在緬甸大陸中間,所以對海裡沒有什麼大影響,也不會有海嘯。「它沒有發生在海底下,所以海上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王暾介紹,從目前地震破裂方向來看,很大概率是往泰國,在這種背景下,由於地震本身離中國邊境較遠,如果說緬甸還會發生餘震,對於中國境內的影響仍然偏小。
此外,需要關注的是新地震(非餘震),是有可能發生在破裂方向相反的地方,「地震學中有這麼一個事實,地震過後,可能會觸動本來沒有準備要發生地震的地方,這叫作關聯性地震。」他以汶川地震舉例,當時汶川地震是往東北方向破裂,5年後發生的蘆山7級地震,則是往西南方向破裂,可以理解為是汶川地震觸動的局限性地震。
王暾提醒大家,保持開啟手機裡的地震預警功能。特別是對於雲南的居民,近期緬甸會有更多餘震,有可能觸動本身就不穩定的坡體,引發山泥傾瀉。要提高應急意識,第一是不要過度緊張;第二是要把地震預警用好,還沒下載地震預警app和沒開啟的,要做好準備;第三是如果收到預警後有序避險,不要慌亂,要始終沉著冷靜。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