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扎哈.哈迪德設計藝術花園@The Henderson開放 恒地打造藝術治癒空間

社會事

扎哈.哈迪德設計藝術花園@The Henderson開放 恒地打造藝術治癒空間
社會事

社會事

扎哈.哈迪德設計藝術花園@The Henderson開放 恒地打造藝術治癒空間

2025年03月31日 19:24 最後更新:04月01日 00:08

「恒基地產」(股份代號:12)積極支持香港藝術發展,為藝術愛好者以至普羅大眾提供多元化的藝術體驗。集團與康文署攜手合作,將香港全新地標、集團超甲級商業項目The Henderson 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優化為集藝術、創新及可持續元素於一身的藝術花園。花園由恆基地產管理,並已對外開放,同時展出由本地及國際藝術家創作的多個以大自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當中由本地藝術團隊創作的雕塑更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其展品將展出至5月31日。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藝術治癒空間 展出國際及本地作品

更多相片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美國環境藝術家內德.卡恩 (Ned Kahn) 的「零碳動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Tree),透過藝術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美國環境藝術家內德.卡恩 (Ned Kahn) 的「零碳動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Tree),透過藝術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德國數碼藝術家Philipp Frank創作的數碼光影裝置藝術《Hypnotic Dream》,捕捉樹木的頻率變化,將其轉化為抽象光影及音效,利用數碼技術投射於花園中擁有200年歷史的佛肚樹上。

德國數碼藝術家Philipp Frank創作的數碼光影裝置藝術《Hypnotic Dream》,捕捉樹木的頻率變化,將其轉化為抽象光影及音效,利用數碼技術投射於花園中擁有200年歷史的佛肚樹上。

由本地藝術團隊STICKYLINE x Leanna Lee創作的《The Fractal Forest》,是首個以分形幾何及黃金比例概念創作的雕塑,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促進生物多樣性。

由本地藝術團隊STICKYLINE x Leanna Lee創作的《The Fractal Forest》,是首個以分形幾何及黃金比例概念創作的雕塑,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促進生物多樣性。

英國樹木造型師Darren Lerigo以獨特的修剪手法,為花園設計別具風格的流線型的植物,呼應The Henderson 大廈外型設計。

英國樹木造型師Darren Lerigo以獨特的修剪手法,為花園設計別具風格的流線型的植物,呼應The Henderson 大廈外型設計。

藝術花園內種植多款蜜源植物,為蝴蝶提供友善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蝴蝶前來棲息。

藝術花園內種植多款蜜源植物,為蝴蝶提供友善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蝴蝶前來棲息。

藝術花園與The Henderson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花園同樣由全球知名的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設計,延續其優雅曲線風格與創新精神,成為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首個亞洲雕塑花園。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花園同時展出國際知名藝術家以大自然為主題創作的藝術作品,包括美國環境藝術家內德.卡恩(Ned Kahn)首個於香港永久展出的 「零碳動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Tree)。這座約 7 米高的藝術裝置結合風、水及霧的元素,形象化地展現自然、動態與能量。

美國環境藝術家內德.卡恩 (Ned Kahn) 的「零碳動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Tree),透過藝術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美國環境藝術家內德.卡恩 (Ned Kahn) 的「零碳動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Tree),透過藝術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德國數碼藝術家 Philipp Frank 創作的全球首個永久擺放的數碼光影藝術裝置《Hypnotic Dream》,捕捉樹木的頻率變化,將其轉化為抽象光影及音效,利用數碼技術投射於花園中擁有200年歷史的佛肚樹上。

德國數碼藝術家Philipp Frank創作的數碼光影裝置藝術《Hypnotic Dream》,捕捉樹木的頻率變化,將其轉化為抽象光影及音效,利用數碼技術投射於花園中擁有200年歷史的佛肚樹上。

德國數碼藝術家Philipp Frank創作的數碼光影裝置藝術《Hypnotic Dream》,捕捉樹木的頻率變化,將其轉化為抽象光影及音效,利用數碼技術投射於花園中擁有200年歷史的佛肚樹上。

另外,集團一直支持本地年青藝術家,特別邀請本地藝術團隊 STICKYLINE x Leanna Lee為藝術花園設計期間限定作品,並首次以分形幾何及黃金比例概念創作雕塑《The FractalForest》,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促進生物多樣性。集團期望透過藝術連繫公眾,喚起公眾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同時促進人際互動,增加社區的凝聚力。

由本地藝術團隊STICKYLINE x Leanna Lee創作的《The Fractal Forest》,是首個以分形幾何及黃金比例概念創作的雕塑,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促進生物多樣性。

由本地藝術團隊STICKYLINE x Leanna Lee創作的《The Fractal Forest》,是首個以分形幾何及黃金比例概念創作的雕塑,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促進生物多樣性。

打造蝴蝶友善生態環境

同時,集團重視可持續發展,在花園設計上考慮平衡區內的生態系統。中環及金鐘是多種蝴蝶的棲息地,為此,集團與生態學家及各種專家合作,特意在藝術花園內種植多款蜜源植物,為蝴蝶提供友善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蝴蝶前來棲息,實現發展與保育之間的平衡。

英國樹木造型師Darren Lerigo以獨特的修剪手法,為花園設計別具風格的流線型的植物,呼應The Henderson 大廈外型設計。

英國樹木造型師Darren Lerigo以獨特的修剪手法,為花園設計別具風格的流線型的植物,呼應The Henderson 大廈外型設計。

藝術花園內種植多款蜜源植物,為蝴蝶提供友善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蝴蝶前來棲息。

藝術花園內種植多款蜜源植物,為蝴蝶提供友善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蝴蝶前來棲息。

康文署將於今年6月舉辦首屆「香港非遺月」,以「香港處處有非遺」為主題,在全港多區舉辦一系列活動提升市民對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當中涵蓋超過100項非遺項目,超過50名非遺項目工作者將參與,包括國家級項目傳承人,預計總參與人次超過10萬。

非遺六月網站截圖

非遺六月網站截圖

康文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總監吳雪君接受港台訪問,指活動將在5月31日端午節當日,在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開幕禮暨嘉年華,配合龍舟活動的傳統節慶氣氛,期間將以巡遊形式,展示長洲飄色匯演及龍船舞等,吸引市民和旅客參與。

非遺六月網站截圖

非遺六月網站截圖

她表示,計劃在6月的周六及周日,在全港多區舉辦嘉年華或同樂日,包括在荃灣舉辦融合傳統和創新的非遺文化時裝展,以及搭建戲棚,舉行傳統曲藝「南音」加入新歌詞的表演,希望為觀眾帶來新體驗;同時選出本港6個地區,包括油尖旺、東區、沙田、大埔、荃灣和離島,打造「非遺精華遊蹤」,包括免費導賞活動,預計下月中開始報名。

非遺六月網站截圖

非遺六月網站截圖

吳雪君希望藉導賞活動加深市民對社區文化的認識,舉例油尖旺區發展歷史悠久,涵蓋傳統中醫藥文化及木雕技藝等非遺項目,屆時將舉辦參觀考察,並由相關項目工作者講解示範。她又說,以往辦事處在不同月份舉辦的活動較單一,每次只能認識個別非遺文化項目,希望今次在一整個月份集中舉辦一連串活動,讓市民更聚焦地同一時間了解不同非遺項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