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港時間今晨4時公佈對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挑起史詩級貿易戰。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將如何撼動全球經濟?
特朗普宣布瘋狂加稅。AP圖片
「對等關稅」由10%至49%不等,於4月9日生效,其中對中國徵收34%關稅,並有官員指對中國實際總關稅率累升至54%;中國周邊地區包括台灣地區32%、日本24%、韓國25%、印度26%、泰國36%、印尼32%、菲律賓17%,越南及柬埔寨更徵收高達46%及49%關稅。
「對等關稅」由10%至49%不等,於4月9日生效。
可見,美國一方面各種手段拉攏東南亞,另一方面關稅大棒當頭就打。至於印度總理莫迪親自去到美國熱情擁抱,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白宮瘋狂擦鞋,台灣當局更是獻上各種投名狀,都難以倖免。
對於親密的西方盟友,美國同樣沒有手軟,無一豁免。英國、澳洲加徵10%關稅已是最輕微「起步價」,對加拿大此前已宣佈了25%關稅,歐盟則是20%,瑞士31%,以色列亦都被徵收17%關稅。
受消息影響,美國紐約股市主要股指期貨全線遭遇暴跌行情。截至美東時間下午6時35分,道指、標指和納指期貨分別下跌2.43%、3.6%和4.35%,至於有「恐慌指數」的標普500波動率指數(VIX)飆升近8%。
內地時政評論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形容,特朗普野心勃勃,「要大幹一場」。
特朗普宣稱,簽署「對等關稅」行政令是「美國經濟獨立宣言」,他說:「幾十年來,我們的國家被近處和遠方的國家掠奪、搜刮、侵犯和摧殘,無論是盟友還是敵人。」「我這麼說,朋友和敵人——在許多情況下,朋友在貿易方面比敵人更糟糕,但這種可怕的失衡摧毀了我們的工業基礎,使我們的國家安全處於危險之中。」
文章指出,關稅是特朗普的一個重要手段,他意圖來重振美國工業,讓美國再次偉大。比如,他宣佈對所有進口汽車都徵收25%關稅,不管是來自加拿大、日本還是歐盟。在特朗普的辭典裡,關稅是萬能的,「可以割全世界的韭菜、可以平衡美國貿易逆差、可以刺激美國製造業、可以彌補美國財政赤字、可以替代美國國內徵稅」。
然而,文章認為,相關政策令全世界,包括美國自身都很受傷。
分析預測,若美國堅持單邊主義路線,不僅衝擊美國自身,面臨嚴重經濟衰退,更可能引發全球供應鏈的系統性重構,全球貿易體系或面臨1930年代以來最嚴峻考驗。
早前一份彭博經濟研究的報告顯示,根據美聯儲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基於模型得出的估算數據,關稅提高28個百分點可能會給美國GDP帶來4%的衝擊,令核心PCE通脹上升近2.5%。而穆迪的一項模擬研究發現,貿易戰升級將導致550萬個工作崗位消失,失業率升至7%,美國GDP從高峰到低谷下降1.7%。穆迪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形容「這對經濟來說是一場毀滅」。
CNN直言,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未來10年將導致美國人多支付6萬億美元——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增稅。美國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傑弗里斯亦反駁特朗普的講法指,4月2日,「這不是解放日,而是(美國)衰退的開始。」
多個機構和專家早前亦發出預警,認為美國強行推行「對等關稅」計劃,不僅無法獲得長期利益,反而會加劇全球貿易摩擦,使整個國際貿易體系受到損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指出,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給全球經濟活動帶來風險,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根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最新報告顯示,在3月份的預測中將2025年全球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下調至2.5%。這將是2009年以來除疫情衝擊之外最弱的結果。
「牛彈琴」指出,考慮到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美國赤裸裸向全世界宣戰,很多國家將難以幸免。一些國家將不得不向美國屈服,但這意味著本國經濟將遭受嚴重衝擊,甚至引發經濟危機乃至社會危機。但更多國家,將不得不奮起反抗,結果就是一場史詩級的貿易戰。原先的世界貿易體系,正在崩潰。
然而,在全球產業鏈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單邊主義行徑都將付出沉重代價,「牛彈琴」文章斷言,特朗普不可能成功。
文章認為,各國應該認清現實,拋棄成見團結起來。否則,被美國連插兩刀的加拿大、幻想在中美之間坐收漁利取代「中國製造」的印度和越南、對中國新能源車下手卻遭美國背刺的歐盟,就全是前車之鑑。「這個世界,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國務院將實施全面重組計劃,國務卿魯比奧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目前的國務院機構臃腫、官僚主義盛行,難以履行重要外交使命。
內地澎湃新聞刊文稱,美媒曾陸續曝出特朗普政府提議大幅削減國務院與國際開發署(USAID)預算,關閉大批海外使領館等涉及國務院改組的內容。自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以來,美國聯邦政府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風暴,而國務院成為此次改革的主要對象。如今這一激進改革的齒輪已開始轉動,其所帶來的衝擊或將成為美國霸權和國務院職能的歷史拐點。
AP圖片
在特朗普看來,美國國務院是其「排乾華盛頓泥沼」的天然對象。這一機構處於「美國優先」議程的對立面。
其一,國務院是美國多元化議程的主要推動者。國務院長期以來被視為美國推動所謂美式民主價值的核心機構,通過對外援助、文化交流和外交政策,將美國理念從國內延伸至全球,影響國際政治生態。這其中,多元化議程成為「美式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國際開發署作為國務院分支,在推廣性別平等、少數族裔權益和氣候變化等議題上扮演了關鍵角色,向發展中國家投入大量有關性別平等、支持跨性別組織、氣候變化運動的援助項目。
特朗普的支持者認為,這些項目與美國國家利益無關,甚至可能在一些敏感地區引發爭議,讓美國民眾面臨新的風險。此外,國務院和USAID員工在政治捐款上高度傾向民主黨,這進一步加劇了特朗普支持者的懷疑,即國務院所推動的多元化議程是一種在全球範圍內針對特朗普理念的「陰謀」。
其二,國務院被視為是美國「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主要代表。所謂「深層政府」,指的是美國國內不受民選官員直接控制、通過政策制定和外部遊說影響政府的官僚機構和智庫網絡。特朗普長期將「深層政府」視為其執政的主要障礙,也有意炒作這一議題,煽動底層民眾和上層精英的對立。國務院被認為是這一隱形權力的核心代表。特朗普認為,國務院的許多政策受到華盛頓智庫、跨國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過度影響,USAID也與諸多美國智庫以及外國遊說團體關係密切。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指出,國務院和USAID的一些項目間接支持了哈馬斯、伊斯蘭極端勢力等「美國敵人」。這些項目被特朗普政府放大為國務院受到「深層政府」操控的證據。
其三,國務院被視為是經費浪費的「眾矢之的」。特朗普政府將國務院及其附屬機構作為重要審查目標,也發現一些所謂低效和浪費的項目。這些項目包括USAID向伊拉克的「新芝麻街節目」撥款2000萬美元,旨在通過教育娛樂推廣多元化理念,被批評為不切實際;向烏干達和牙買加的LGBTQ倡導項目分別撥款550萬美元和150萬美元,項目效果存疑。此外,USAID部分人道主義援助項目被指行政開支過高,多數資金被用於管理和諮詢,養肥了外包商和諮詢機構,未發揮援助效果。裁減這些項目為特朗普提供了展示「精簡政府」政績的機會。
AP圖片
特朗普針對美國國務院的「斷臂式改革」不僅衝擊國務院職能,更標誌著戰後美國國務院「例外時代」的終結。
作為戰後國際秩序的「設計師」,國務院奠定了美國霸權的基礎。國務院作為外交政策的主要執行機構,通過多邊機制、價值觀推廣和盟友協調,塑造了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國務院深度參與美國構建以聯合國、布雷頓森林體系和北約為基礎的全球框架,是所謂「自由國際秩序」的主要設計者和執行者。
馬歇爾計劃是國務院塑造美國全球戰略的巔峰體現。1948年至1952年,時任國務卿馬歇爾主導的該計劃向西歐提供超過100億美元援助,協助歐洲重建。在國務院資深外交官凱南等人的深度運籌下,該計劃不僅恢復西歐經濟,還將盟友綁定在美國的地緣政治軌道上,塑造了對蘇冷戰的戰略基礎。
1949年,北約成立進一步鞏固了美國的軍事霸權。國務卿艾奇遜是北約的主要設計者,他說服歐洲盟友接受這一聯盟。北約象徵美國對西歐安全的承諾,奠定了戰後軍事秩序的基礎。這些措施使美國從孤立主義轉向全球領導。
冷戰期間,國務院的職能和規模迅速擴張,以應對與蘇聯的全球競爭。國務院推動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成立,負責管理對外援助,美國使領館數量、外交人員規模和預算規模都穩步上升,國務院逐漸成為聯邦政府中最為龐大的部門之一。
冷戰結束後,國務院職能進一步擴展。上世紀90年代,克林頓政府將「民主推廣」作為外交核心,國務院通過資助非政府組織和選舉監督,擴大在東歐和中亞的影響力。新世紀以來,國務院協調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重建援助,總額超600億美元,涉及基礎設施、教育和治理改革。這些行動顯示國務院從傳統外交擴展到基於價值觀的「國家改造」,涵蓋人權、反恐和氣候變化等領域。
因其在維護美國霸權中的不可替代性,國務院成為美國歷史上多次政府改革和預算削減的「例外對象」。相比之下,美國情報機構、美國軍方更容易成為改革靶子。尼克遜政府時期,中情局遭遇大規模裁員和預算削減,超過1500名僱員被解職,大量涉外職能被取消。與之相對,國務院預算和職能未受影響,甚至有所增加。克林頓政府時期,國防部和情報機構成為「政府精簡」的重點目標,國務院則繼續享受擴張紅利。
特朗普打破了這一傳統。在他的政府改革中,國務院的次序從最優先變為了最「劣後」,其預算面臨斷崖式的削減。受此影響,國務院自然難以維持現有的職能和定位,將面臨「推倒重來」程度的調整和變化。
美媒稱此次國務院重組是美國外交系統數十年來最大的變革。目前實施的是國務院重組計劃的第一階段,未來不排除國務院的預算和規模進一步被削減的可能性,美國的海外使領館也有可能如美媒此前爆料的那樣,被大批關閉。
在此背景下,美國國務院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一條道路是就此擺爛,其職能重新退回到二戰前的初始狀態,成為一個服務和聯絡機構。另一條道路是減員增效,運用新技術提升效率,更加聚焦於經濟、安全領域,實現所謂的現代化轉型。從國務院當前趨勢看,走向後一條道路的可能性更高。
近年來,國務院成為運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最為積極的美國政府部門之一。據國務院人員披露,該部門已將人工智能引入信息收集、整理、文件翻譯等領域,部分替代了人力工作。借助這些新技術,國務院有可能在僱員顯著減少的情況下維持住「基本面」,繼續作為美國對外戰略中的主要觸角。
同時,經費和人員削減必然對美國在國際多邊機制、全球治理等領域的能力有所影響。相對於一般外交工作,這些領域更需要專業性技術支持,更需要持續性的投入。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美國國務院難以繼續通過外包和外部智力支持的方式引導多邊機制和全球治理的議程。
此外,美國國務院還可能將一些對他國實施「影響力」、試圖影響他國政局的職能轉交給美國軍事和情報部門。這意味著美國在這些領域的政府內部分工將退回到冷戰初期的狀態,即由軍事安全部門主要負責。這種變化可能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結果。國務院在進行此類「民主推進」中一般會兼顧與對象國的外交關係,但軍事安全部門則顧慮更少,更傾向於採取高風險高回報的策略。這可能將給全球安全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