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一個電視節目時被問到,部分自資院校的非本地生達到5至6成的原因為何,局方有否方法防範,蔡若蓮說,見到部分自資院校在收生方面太進取,會嚴肅發警告信,要求及時糾正,但明白院校需時調整。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資料圖片
她指出,有關情況會紀錄在案,警告信會給予學歷評審局,由於每5年會覆審自資院校,收生情況會是考慮之列,包括是否遵守規則。
蔡若蓮表示,自資院校與公營院校規模不一,與公營大學相差很遠,學生相對少,學生流動性亦大,有機會出現超收。她強調,當局已提醒院校不要太進取,也會實際了解因為何事超收,如發現真是太過進取,就會發警告信。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過去3年,入境處共批出1686個學生簽證或進入許可,讓17歲或以下非本地人士來港就學。
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蔡若蓮在立法會大會回覆議員質詢,有議員關注在適齡學童人數持續下跌,當局會否考慮中小學有條件取錄非本地生,及放寬學生簽證資格。蔡若蓮回應表示,公營學校以粵語教學為主,授課語言、課程安排、公開考試等安排均以本地兒童的學習需要為依歸,同時考慮到善用公帑原則,確保本地生有優質教育,認為目前不適合讓非本地學生以自費方式,入讀公營學校。
蔡若蓮指,政府會密切留意非本地兒童對學位的需求,動態評估學位供求情況,適時創設條件,推出政策措施調整學額供應,包括通過校舍分配工作,支持非本地課程的非牟利私立學校發展,同時積極探討便利非本地生來港以自費方式,入讀非公營學校的可行性。
資料圖片
蔡若蓮表示, 目前全港共有16所公帑資助和私立普通中小學校,提供宿舍服務,合共提供大約3500個宿位。個別學校如果有需要,在校舍空間和配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向教育局申請,以自資模式提供宿舍設施,當局會視乎實際需要審批有關申請,同時密切留意非本地學生的住宿需要,包括不同類型學校所提供的寄宿設施,並與學界及有關政府部門保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