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男子針灸後感染甲類鏈球菌 何栢良:或因不當處理施針器具

社會事

男子針灸後感染甲類鏈球菌 何栢良:或因不當處理施針器具
社會事

社會事

男子針灸後感染甲類鏈球菌 何栢良:或因不當處理施針器具

2025年04月29日 23:56 最後更新:23:56

一名47歲男子分別在兩間中醫診所接受針灸治療後,感染甲類鏈球菌併發壞死性筋膜炎,出現敗血性休克,需要截肢,現時仍然留院後,情況穩定。衞生署在涉事的銅鑼灣中醫診所,檢驗出同一類型的甲類鏈球菌,懷疑相關中醫師未有嚴格按照感染控制程序施針。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若在一個合適環境、跟足所有消毒程序施針,感染風險相當低。他指今次個案有可能與不適當處理施針器具有關,又指根據外國文獻提到,亦可能有人在施針期間打噴嚏或咳嗽、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播化膿性鏈球菌,令到已消毒的皮膚受污染,再經施針等入侵性程序進入皮下深入位置,再加上若相關人士有長期病患,化膿性鏈球菌有機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嚴重感染,但強調仍需詳細調查感染途徑。

何栢良

何栢良

何栢良表示,食肉菌感染可由不同種類的細菌引致,在香港較常見由存活於咽喉和皮膚表面的化膿性鏈球菌引起。他表示,絕大部分由化膿性鏈球菌引致的感染屬輕微,而長者、患有長期病患例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就可能有較高風險在感染化膿性鏈球菌後引致食肉菌感染。

一名患有椎間盤突出症但無其他長期病患的47歲男子,感染甲類鏈球菌併發壞死性筋膜炎,他發病前曾經先後到上環及銅鑼灣接受兩名註冊中醫師的中醫針灸治療。上環的診所今早復業,衞生署人員星期二(5月6日)派員到診所詳細檢視診所針灸及感染控制的程序,並已收集環境樣本進行檢測,暫時沒有發現感染控制有明顯不當情況。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衞生署沒有接獲有關兩間涉事處所有其他病人接受針灸治療後,出現不良反應的報告,署方會繼續跟進事件及採取適當行動。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衞生署上星期在銅鑼灣註冊中醫處所採集並檢測出含有甲類鏈球菌的一個環境樣本,經基因分析後,證實與病人的細菌基因相同,顯示在該診所環境發現的甲類鏈球菌與病人感染的細菌有關連及同源。此外,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正跟進事件,衞生署會全力配合,提供所需資料和協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