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印巴停火特朗普高調邀功印度表現淡漠 真實原因是「印度被打疼了」?

博客文章

印巴停火特朗普高調邀功印度表現淡漠 真實原因是「印度被打疼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印巴停火特朗普高調邀功印度表現淡漠 真實原因是「印度被打疼了」?

2025年05月11日 12:57 最後更新:13:03

克什米爾邊境的硝煙在5月10日達到沸點,又突然發生戲劇性的停火,背後必然有很多細節,有關乎斡旋的苦口婆心,更有戰場的瞬息萬變。但是,對於美國急著邀功的行為,印度表現很淡漠。

美國總統特朗普社交平台發文。

美國總統特朗普社交平台發文。

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時間發推宣佈停火歸功於美國,美國務卿魯比奧也透露,在過去48小時裡,他和副總統萬斯跟印巴高層接連打電話,隨後印巴達成停火協議。

魯比奧還對印度總理莫迪、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的「明智、審慎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表示讚賞」。

看似是誇印巴領導人,其實是誇美國自己。然而,對於美國的邀功,印度表現很淡漠。

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透露,10日下午,巴基斯坦軍事行動的總負責人直接與印度方面負責人通了電話,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在當地時間17:00(北京時間19:30)停止地面、空中和海上的一切射擊行為,雙方將於5月12日再次進行會談。

巴基斯坦人民慶祝停火。AP圖片

巴基斯坦人民慶祝停火。AP圖片

也就是說,美國說是自己的功勞,印度更認為這是印巴「直接」溝通的結果。

巴基斯坦方面,總理夏巴茲倒是公開感謝了美國和特朗普,但他同時還感謝了沙特、阿聯酋、土耳其、卡塔爾、英國等很多國家,還有聯合國秘書長。

其中,他還特別感謝了中國,稱無論巴基斯坦處於何種困難時期,中國都給予支持。

也就是說,在過去48小時內,有很多國同時參與了斡旋。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當天也和印巴官員進行了電話溝通,呼籲保持克制,努力勸和促談。

外長王毅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資料圖片

外長王毅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資料圖片

但特朗普搶在印巴之前第一時間昭告天下,這確實很符合他本人的作風。所以,CNN評價:「美國將印巴停火歸功於美國,但實際上是在推動一扇敞開的大門。」

不管是哪一方的努力,最終讓兩國從戰爭邊緣退後,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內地資深媒體人「牛彈琴」分析,印巴突然停火,背後至少有五大原因。

一,國際社會斡旋。

美國的斡旋,中國的努力,還有30多個國家以及聯合國秘書長的奔走。印巴必須要給一些面子,重要人物的電話還是要接的。

印度媒體也說,誰宣佈這一消息並不重要,即便特朗普想邀功,只要能拯救生命,那就是一件好事。

巴基斯坦應該也樂於給美國一個面子。用一些朋友的話說,誰都知道,巴基斯坦最鐵桿的朋友是中國,但巴基斯坦也不敢輕視美國,也樂於展現其在大國(中美)間的某種平衡。

二,戰爭後果嚴重。

衝突10日陡然升級,巴基斯坦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可能向一場全面戰爭滑落。

但顯然,雙方都不想陷入一場全面戰爭,所以,進行了多天激烈交火後,停火勢在必然。

三,印度被打「疼」了。

兩國交戰,最大的停火難點是強勢一方的態度。在歷次印巴衝突中,斡旋巴基斯坦相對容易,因為巴方是弱勢的一方,不希望大打;印度對斡旋比較抵觸,認為這妨礙它擴大戰果。

但這次印度很快同意停火,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印度遭遇了重大挫折。

按照巴基斯坦通報的戰果,巴軍奮起反抗,繼之前擊落5架印度戰機外,10日又擊落一架印度戰機,還俘虜了印度飛行員;此外,巴JF-17梟龍飛機摧毀了印度S400防空系統,該系統造價15億美元。

巴總理夏巴茲就說,「我們贏了……這就是勝利」,巴軍將印度軍事基地、武器庫和空軍基地「變成了廢墟」,印度陣風戰鬥機也失效了。印度對此斷然否認。

戰場虛虛實實,真假難辨。但這一次交手,全世界都看到,印度沒有自己預料得那麼強,巴基斯坦也沒有印度預料得那麼弱。印度被打疼了。

所以,一貫強勢的印度,在嚴峻現實面前不得不考慮收手。

AP圖片

AP圖片

這也是戰火爆發得很猛烈、結束得又很突然的最主要原因。

四,雙方都達到了部分目的。

考慮到當前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印度不對巴基斯坦做點什麼,領導層可能覺得無法交代。

所以,印度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呼籲,宣佈對巴基斯坦展開「朱砂」軍事行動,給巴方造成了重大傷亡。

從前幾天的戰果看,印度認為自己取得了重大勝利。至於印度方面的損失,印度人未必知道,即使真知道了,也未必都信。

巴基斯坦方面遭受了重大損失,但也展開了堅決的反擊,認為自己取得了更大的實質性勝利。擊落這麼多印度最先進戰機,這是巴幾十年來最輝煌的勝利。

這樣的戰果,都可以向國內交代了。所以,印巴理智地後退一步,接觸談判,達成停火。

五,核陰影下的清醒。

印巴之戰是世界上兩個擁有核武器國家之間的第一次直接較量,歷史上從沒有發生過。當年美蘇之間,更多也只是代理人戰爭。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估計,印度現在擁有172枚核彈頭,巴基斯坦擁有170枚核彈頭。

印巴的核武器數量跟美俄沒法比,但這些核彈頭,已足以毀滅對方很多次。

大規模戰爭,對印巴是一個悲劇;如果滑向核戰爭,那更是全人類的災難。

所以,聯合國就警告,印巴之戰,世界承受不起。

「牛彈琴」分析,印巴邁出了理性一步,但事情還沒有完,接下來可以預料:

一,摩擦還會繼續。

停火達成之後,戰場不會立刻恢復平靜,印巴雙方肯定還會互相指責。但只要摩擦保持在低烈度,隨著時間推移,總會慢慢平息。怕就怕又突然一個重大事件,讓怒火陡然上升,和平努力付諸東流。

AP圖片

AP圖片

二,印巴肯定會深刻反思。

雙方會反思為什麼會爆發恐怖事件,也不排除深入分析戰略戰術,甚至國際軍火市場格局也會因此發生異動。

雙方會反思怎麼防範下一場衝突,這就需要雙方真正冷靜地坐下來好好談,而且建立互信,有誠意地執行。

三,國家發展任重道遠。

印度還很不富裕,巴基斯坦面對的挑戰也很多,將大量的民脂民膏,都花到軍費上,甚至不止視對方為仇敵,還要將東方大國作為對手,真是何必又何必?

印巴邊境附近一個村莊在遭到炮擊後,居民在重新安置的避難所領取食物。AP圖片

印巴邊境附近一個村莊在遭到炮擊後,居民在重新安置的避難所領取食物。AP圖片

少一些槍炮,少一些口水,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因「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正式「離婚」,特朗普聲稱要驅逐在南非出生的馬斯克,而馬斯克則在法案獲通過後隨即「另起爐灶」成立「美國黨」,宣稱要「改變美國政治版圖」,成為對抗民主黨與共和黨的第三勢力。

香港《南華早報》標題「馬斯克真的能把他的科技帝國搬到中國嗎?」(Could Elon Musk really move his tech empire to China?)的報道指,兩人關係對立加劇,引發關於馬斯克是否會將其商業王國遷往中國的猜測。

特朗普和馬斯克的緊張關係加劇,引發馬斯克是否會將其商業王國遷往中國的猜測。AP資料圖片

特朗普和馬斯克的緊張關係加劇,引發馬斯克是否會將其商業王國遷往中國的猜測。AP資料圖片

據報道,美國知名新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的非常駐研究員西蒙(Denis Simon)表示,如果馬斯克和特朗普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尤其在監管、補貼、審查或稅收等問題上,馬斯克可能會將更多研發或製造轉移到國外。」

西蒙認為,中國擁有先進的供應鏈和基礎設施,雖然面對出口管制和國安壁壘,馬斯克無法將其商業帝國完全轉移到中國,但選擇性的知識轉移、象徵性結盟和製造業遷移是非常可能的。

有評論指,馬斯克將特斯拉(Tesla)轉移到中國是最可行,但將知識產權全部轉移到中國將在美國會引發政治反彈。AP資料圖片

有評論指,馬斯克將特斯拉(Tesla)轉移到中國是最可行,但將知識產權全部轉移到中國將在美國會引發政治反彈。AP資料圖片

從目前來看,馬斯克將其電動車業務特斯拉(Tesla)轉移到中國是可行的。西蒙指,中國擁有有利於特斯拉的電動車供應鏈、政策激勵措施和消費者基礎,但將知識產權全部轉移到中國將在美國會引發政治反彈,尤其是在涉及專利技術的情況下,但特斯拉在中國的業務有助於加速當地電動車公司的發展。

2020年,特斯拉佔中國電動車總銷量的16%以上,但面對比亞迪和小鵬等中國競爭對手愈趨激烈的競爭,去年比例已降至6%。

美國瓦薩學院研究全球化和中國高科技產業地理教授周宇表示,中國在電動車技術方面實際上已經領先美國。

周宇說,將研發轉移到中國會很困難,所以馬斯克可能會擴大在中國的業務,但中國的電動車商業生態環境已經成熟,令馬斯克可以做出的改變很小。他指,馬斯克的言行對人們就中國的看法產生一些影響,但他不會改變中國的創新重點或環境。

除電動車業務外,馬斯克要轉移其他業務,尤其SpaceX就存在困難。因為SpaceX在美國國防、衛星通訊和太空發射服務方面的作用,使其基本上不可轉讓,他說:「如果馬斯克試圖將關鍵的太空技術轉移給地緣政治對手,他就有可能被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BCI) 公司Neuralink。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BCI) 公司Neuralink。

西蒙亦提到,馬斯克的其他業務在中國落地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腦機接口(BCI) 公司Neuralink以及正開發擬議中的超級高鐵(Hyperloop) 運輸網絡的Boring Company。

前者,Neuralink 最近 發布 2025 年夏季進度報告,公開其腦機介面(BCI)「Telepathy」臨床試驗的最新成果,馬斯克強調其核心目標是建立一套「大腦的通用溝通出技術」,讓人類能以更高頻寬將資訊輸入或輸出大腦,最終達到「用意念溝通」的境界

至於超級高鐵(Hyperloop) 運輸網絡,西蒙表示,馬斯克的理念作為靈感來源比作為現實項目更成功。儘管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高鐵領域的領導者,但如果馬斯克真的嘗試在中國建造超級高鐵原型,仍然可以成為未來交通系統的技術示範。無論馬斯克的未來如何,中國都可以利用他的案例以及對美國政治體制的抱怨,來證明美國已不再是一個有利於顛覆性創新的理想環境。

西蒙認為,中國想要從中獲益,或許並不需要馬斯克效忠或直接投資,只需他在美國被邊緣化的處境,就足以強化中國自身的科技敘事,即中國是一個穩定、與國家發展目標一致的創新中心,較少受意識形態的阻礙。這一信號可能針對的是外國投資者、目前在美國的年輕中國科學家或尋找非西方發展模式的國家。

報道指,在特朗普和其他共和黨人威脅驅逐馬斯克之後,有中國網民就在社交平台上對馬斯克表示歡迎。有網民說:「如果他沒有國家,中國歡迎馬斯克,特斯拉汽車將變得更便宜。」、也有人稱:「那就來中國吧。中國肯定會歡迎這些富有、有創造力、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矛盾因「大而美」減稅及支出法案再度激化。當地時間7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矛頭直指馬斯克旗下企業獲得政府補貼,並提議讓「政府效率部」(DOGE)展開調查。特朗普還揚言,如果沒有補貼,馬斯克的業務可能就得關門,回到南非老家了。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到目前為止,馬斯克的商業帝國已從政府合約、貸款、補貼和稅收抵免中獲得了380億美元。

馬斯克在南非出生和擁加拿大籍的背景,使他理論上可被驅逐出境,但這將會掀起一場法律和政治噩夢,評論認為在特朗普執政期間也不太可能發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