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印巴停火特朗普高調邀功印度表現淡漠 真實原因是「印度被打疼了」?

博客文章

印巴停火特朗普高調邀功印度表現淡漠 真實原因是「印度被打疼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印巴停火特朗普高調邀功印度表現淡漠 真實原因是「印度被打疼了」?

2025年05月11日 12:57 最後更新:13:03

克什米爾邊境的硝煙在5月10日達到沸點,又突然發生戲劇性的停火,背後必然有很多細節,有關乎斡旋的苦口婆心,更有戰場的瞬息萬變。但是,對於美國急著邀功的行為,印度表現很淡漠。

美國總統特朗普社交平台發文。

美國總統特朗普社交平台發文。

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時間發推宣佈停火歸功於美國,美國務卿魯比奧也透露,在過去48小時裡,他和副總統萬斯跟印巴高層接連打電話,隨後印巴達成停火協議。

魯比奧還對印度總理莫迪、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的「明智、審慎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表示讚賞」。

看似是誇印巴領導人,其實是誇美國自己。然而,對於美國的邀功,印度表現很淡漠。

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透露,10日下午,巴基斯坦軍事行動的總負責人直接與印度方面負責人通了電話,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在當地時間17:00(北京時間19:30)停止地面、空中和海上的一切射擊行為,雙方將於5月12日再次進行會談。

巴基斯坦人民慶祝停火。AP圖片

巴基斯坦人民慶祝停火。AP圖片

也就是說,美國說是自己的功勞,印度更認為這是印巴「直接」溝通的結果。

巴基斯坦方面,總理夏巴茲倒是公開感謝了美國和特朗普,但他同時還感謝了沙特、阿聯酋、土耳其、卡塔爾、英國等很多國家,還有聯合國秘書長。

其中,他還特別感謝了中國,稱無論巴基斯坦處於何種困難時期,中國都給予支持。

也就是說,在過去48小時內,有很多國同時參與了斡旋。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當天也和印巴官員進行了電話溝通,呼籲保持克制,努力勸和促談。

外長王毅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資料圖片

外長王毅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資料圖片

但特朗普搶在印巴之前第一時間昭告天下,這確實很符合他本人的作風。所以,CNN評價:「美國將印巴停火歸功於美國,但實際上是在推動一扇敞開的大門。」

不管是哪一方的努力,最終讓兩國從戰爭邊緣退後,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內地資深媒體人「牛彈琴」分析,印巴突然停火,背後至少有五大原因。

一,國際社會斡旋。

美國的斡旋,中國的努力,還有30多個國家以及聯合國秘書長的奔走。印巴必須要給一些面子,重要人物的電話還是要接的。

印度媒體也說,誰宣佈這一消息並不重要,即便特朗普想邀功,只要能拯救生命,那就是一件好事。

巴基斯坦應該也樂於給美國一個面子。用一些朋友的話說,誰都知道,巴基斯坦最鐵桿的朋友是中國,但巴基斯坦也不敢輕視美國,也樂於展現其在大國(中美)間的某種平衡。

二,戰爭後果嚴重。

衝突10日陡然升級,巴基斯坦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可能向一場全面戰爭滑落。

但顯然,雙方都不想陷入一場全面戰爭,所以,進行了多天激烈交火後,停火勢在必然。

三,印度被打「疼」了。

兩國交戰,最大的停火難點是強勢一方的態度。在歷次印巴衝突中,斡旋巴基斯坦相對容易,因為巴方是弱勢的一方,不希望大打;印度對斡旋比較抵觸,認為這妨礙它擴大戰果。

但這次印度很快同意停火,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印度遭遇了重大挫折。

按照巴基斯坦通報的戰果,巴軍奮起反抗,繼之前擊落5架印度戰機外,10日又擊落一架印度戰機,還俘虜了印度飛行員;此外,巴JF-17梟龍飛機摧毀了印度S400防空系統,該系統造價15億美元。

巴總理夏巴茲就說,「我們贏了……這就是勝利」,巴軍將印度軍事基地、武器庫和空軍基地「變成了廢墟」,印度陣風戰鬥機也失效了。印度對此斷然否認。

戰場虛虛實實,真假難辨。但這一次交手,全世界都看到,印度沒有自己預料得那麼強,巴基斯坦也沒有印度預料得那麼弱。印度被打疼了。

所以,一貫強勢的印度,在嚴峻現實面前不得不考慮收手。

AP圖片

AP圖片

這也是戰火爆發得很猛烈、結束得又很突然的最主要原因。

四,雙方都達到了部分目的。

考慮到當前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印度不對巴基斯坦做點什麼,領導層可能覺得無法交代。

所以,印度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呼籲,宣佈對巴基斯坦展開「朱砂」軍事行動,給巴方造成了重大傷亡。

從前幾天的戰果看,印度認為自己取得了重大勝利。至於印度方面的損失,印度人未必知道,即使真知道了,也未必都信。

巴基斯坦方面遭受了重大損失,但也展開了堅決的反擊,認為自己取得了更大的實質性勝利。擊落這麼多印度最先進戰機,這是巴幾十年來最輝煌的勝利。

這樣的戰果,都可以向國內交代了。所以,印巴理智地後退一步,接觸談判,達成停火。

五,核陰影下的清醒。

印巴之戰是世界上兩個擁有核武器國家之間的第一次直接較量,歷史上從沒有發生過。當年美蘇之間,更多也只是代理人戰爭。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估計,印度現在擁有172枚核彈頭,巴基斯坦擁有170枚核彈頭。

印巴的核武器數量跟美俄沒法比,但這些核彈頭,已足以毀滅對方很多次。

大規模戰爭,對印巴是一個悲劇;如果滑向核戰爭,那更是全人類的災難。

所以,聯合國就警告,印巴之戰,世界承受不起。

「牛彈琴」分析,印巴邁出了理性一步,但事情還沒有完,接下來可以預料:

一,摩擦還會繼續。

停火達成之後,戰場不會立刻恢復平靜,印巴雙方肯定還會互相指責。但只要摩擦保持在低烈度,隨著時間推移,總會慢慢平息。怕就怕又突然一個重大事件,讓怒火陡然上升,和平努力付諸東流。

AP圖片

AP圖片

二,印巴肯定會深刻反思。

雙方會反思為什麼會爆發恐怖事件,也不排除深入分析戰略戰術,甚至國際軍火市場格局也會因此發生異動。

雙方會反思怎麼防範下一場衝突,這就需要雙方真正冷靜地坐下來好好談,而且建立互信,有誠意地執行。

三,國家發展任重道遠。

印度還很不富裕,巴基斯坦面對的挑戰也很多,將大量的民脂民膏,都花到軍費上,甚至不止視對方為仇敵,還要將東方大國作為對手,真是何必又何必?

印巴邊境附近一個村莊在遭到炮擊後,居民在重新安置的避難所領取食物。AP圖片

印巴邊境附近一個村莊在遭到炮擊後,居民在重新安置的避難所領取食物。AP圖片

少一些槍炮,少一些口水,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隨着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持續攻擊,及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動盪,歐洲多國出現將黃金儲備從紐約撤出,運回本國的聲音。

德國左翼民粹主義政黨「瓦盟」BSW法比奧·德·馬西(Fabio De Masi)指,在動盪時期,有充分理由將更多黃金轉移到歐洲或德國。意大利經濟評論員恩里科·格拉齊尼(Enrico Grazzini)也在當地報章發文,指將意大利43%的黃金儲備留在不可靠的特朗普政府手中,對國家利益來說非常危險。

《金融時報》報道,隨着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持續攻擊,及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動盪,德國和意大利出現將黃金儲備從美國撤出的聲音。

《金融時報》報道,隨着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持續攻擊,及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動盪,德國和意大利出現將黃金儲備從美國撤出的聲音。

紐約與倫敦並列為世界最重要的黃金交易中心之一的地位。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德國和意大利的黃金儲備量分別位居世界第2和第3,僅次於美國,分別為3,352噸和2,452噸。兩國都嚴重依賴位於曼哈頓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作為託管機構,各自在美國儲存了超過三分之一的黃金。據《金融時報》計算,兩國在美國儲存的黃金市值超過2,450億美元,是國家財富和金融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被視為避險資產,用作對沖通脹和貨幣波動的工具。

惟現在,特朗普反覆無常的政策,包括多次公開威脅美聯儲,指其如果不降息,他可能不得不「強迫某些事情發生」,再加上關稅、貿易政策,歐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客和分析人士越來越認為黃金儲備應該留在本國。

在德國,「黃金回流」的想法得到了政界兩端的支持。前德國基社盟保守派議員彼得·蓋韋勒(Peter Gauweiler)指,德國央行在保護國家黃金儲備方面「絕不能走任何捷徑」。

他表示 ,過去10年,將黃金儲存在國外是否變得更加安全和穩定,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地緣政治風險讓世界變得更不安全。

歐洲納稅人協會已致函德國和義大利財政部和中央銀行,敦促政策制定者重新考慮依賴聯儲局會作為黃金託管人。

該協會主席邁克爾·雅格(Michael Jäger)坦言「我們非常擔心特朗普干預美聯儲局的獨立性。」
他指,其建議是將(德國和意大利的)黃金帶回國內,以確保歐洲央行在任何時候都對其擁有控制權。

《金融時報》上周對全球70多家央行的調查顯示,更多中央銀行正考慮在國內儲存黃金,因為它們擔心在危機情況下無法獲得其黃金儲備。

據美國《新聞周刊》指,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儲備國,也替意大利、黎巴嫩等國保管了一些他們的黃金儲備,但像中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絕大多數的黃金儲備都在國內。

一項對70多家全球央行的調查顯示,由於擔心危機發生時無法取得黃金,更多央行正考慮將黃金儲存在國內。

歐洲央行依賴美聯儲作為黃金保管者的做法,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爭議點。二戰後經濟繁榮的兩個10年間,西歐國家在與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中積累大量黃金儲備。在1971年前,在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下,即實施「固定匯率」使美元與黃金掛鉤,使成員國可由美國央行兌換成黃金。

20世紀60年代中期,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對布雷頓森林體系失去信心後,將法國的大部分黃金儲備轉移回巴黎。

在德國,一場始於2010年的「將黃金運回國內」的草根運動改變了德國央行的策略。2013年,德國央行決定將一半儲備存放在國內,通過一次耗資700萬歐元的高安保行動,將674噸的金條從巴黎和紐約轉移至其法蘭克福總部。目前,德國央行仍有37%的黃金儲備存放在紐約。

最初發起該運動的貴金屬專家、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前議員彼得·伯林格(Peter Boehringer)表示,最開始時被指責散布陰謀論,黃金是央行最後的手段,故需要在不受第三方風險影響下儲存。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AP資料圖片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AP資料圖片

2019年,在意大利,梅洛尼領導的極右翼「意大利兄弟黨」當時還是反對黨,曾游說過要將黃金儲備遷回國內。梅洛尼還承諾如果其政黨掌權,將把意大利黃金帶回家。但自2022年擔任總理以來,梅洛尼對此一直保持沉默。
《金融時報》認為,梅洛尼希望維持與特朗普的友好關系,同時避免貿易戰加劇的威脅。

德國投資人士、該國最大的獨立資產管理公司Flossbach von Storch的聯合創始人伯特·弗洛斯巴赫(Bert Flossbach)指,若現在大張旗鼓將黃金運回國,將向外界釋出一個信號,就是與美國的關系正在惡化。

德國央行在一份聲明中指,該央行根據2013年的指導方針,定期評估其黃金儲備的存儲地點,不僅關注安全性,還關注其流動性,以確保在需要時可出售黃金或將黃金兌換成外幣。
聲明還強調,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仍然是德國黃金的「重要存儲地點」,「我們毫不懷疑,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是我們黃金儲備保管的值得信賴和可靠的合作夥伴。」意大利銀行、總理辦公室以及柏林財政部均拒就報道發表評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