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受助街坊變關愛隊義工:讚賞係動力 慢慢學識送暖

博客文章

受助街坊變關愛隊義工:讚賞係動力 慢慢學識送暖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受助街坊變關愛隊義工:讚賞係動力 慢慢學識送暖

2025年05月11日 17:04 最後更新:17:18

社區無小事,關愛隊秉持以人為本的精神,服務社區,贏得市民肯定之餘,更吸引受助者加入,為社區奉獻一份力量,助人助己。

民青局副局梁宏正同民政事務總署署長杜潔麗早前帶埋黃大仙民政專員胡鉅華同埋區議員雷啟蓮,聯手新蒲崗關愛隊舉辦「以塑換植」大行動。過70位街坊齊齊落泥種盆栽,有公公婆婆、一家大細,連少數族裔家庭都玩埋一份。

今次活動,最抵讚係關愛隊今次搵嚟生力軍Jackie幫手。原來後生仔Jackie早排先至係受助人,佢住嗰幢大廈電錶箱燒咗,成棟樓黑掹掹。關愛隊即刻殺到,喺地下擺檔報料,仲孭住樽裝水同餅乾逐家拍門,行動不便嘅長者飯盒都親自送埋上樓,仲安排街坊去體育館沖涼,非常周到。

因為得到關愛隊嘅協助,受到隊員無私奉獻嘅精神影響,Jackie繼而加入關愛隊嘅行列服務社區。

化身「街坊充電寶」嘅Jackie話,宜家成為一名關愛隊義工,為呢個社會出返小小力,可以得到人哋嘅讚賞同埋認可。「我會慢慢學習幫助別人,為他們帶來溫暖。」

化身「街坊充電寶」嘅Jackie話,宜家成為一名關愛隊義工,為呢個社會出返小小力,可以得到人哋嘅讚賞同埋認可。「我會慢慢學習幫助別人,為他們帶來溫暖。」

講開又講,新蒲崗關愛隊嘅服務真係相當貼地。區內多舊樓,佢哋定期幫街坊整水喉、補牆身;見到少數族裔搞唔掂證件同健康檢查,關愛隊即刻搵埋翻譯,安排義工幫手填表申請通行證。

參與現場活動嘅Numan話,上年關愛隊幫咗佢哋好多次,關愛隊嘅存在令到大家開心、安心。

參與現場活動嘅Numan話,上年關愛隊幫咗佢哋好多次,關愛隊嘅存在令到大家開心、安心。

新蒲崗居民王婆婆大讚:「關愛隊經常來探訪,就像子女一樣關心老人家。」

新蒲崗居民王婆婆大讚:「關愛隊經常來探訪,就像子女一樣關心老人家。」

關愛隊凝聚每一區嘅力量,呢股互相守望相助嘅暖風,正吹勻十八區。

民青局副局Clarence樂見有街坊由受助者變為義工,加入關愛隊為地區服務。

民青局副局Clarence樂見有街坊由受助者變為義工,加入關愛隊為地區服務。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今年是香港水警退休人員會(下稱「水退會」)創會25周年,為慶祝這個銀禧紀念,水退會特意安排渡輪航經新舊水警總部,在正午一時駛至香港子午線,懷緬水警近150年前的每日報時任務。

最新一期《警聲》就訪問了參與紀念活動的兩名水警人員。其中,水退會主席、退休總警司徐偉雄說,一般警員在接受學院培育後,已完成陸上警務工作的基礎訓練,但水警新成員猶如「白紙一張」,除要進修書本上的專業海事知識,更要靠隊中長官和前輩將實務技藝代代相傳,「傳承精神」貫穿了水警各階級。

徐偉雄 (左) 及吳穎倫 (右) 均認同水警的「同舟之情」,正正反映了警隊的團隊精神。

徐偉雄 (左) 及吳穎倫 (右) 均認同水警的「同舟之情」,正正反映了警隊的團隊精神。

他說:「即使是新加入的督察,作為未來的『一船之長』,要由淺入深了解水警輪運作,小至打繩結等航海基本功、船上保養清潔,大至操控水警輪,全都靠船上前輩指點,邊做邊學,所以每名水警不論階級,都是『紅褲子出身』。」

俗語有云「行船跑馬三分險」。警輪飄泊海上,會遇上颱風,講求船上每一名成員的分工合作,用俗稱「繫泡」的程序去穩定船身。

在執行反海上走私或堵截偷渡者任務時,如何在水警輪行駛期間派員落快艇追捕,更絕對不能「紙上談兵」,必須在實戰中傳授,寓戰於操,故每名水警均可謂「見慣風浪」。

水警總區指揮官吳卓衡(前排左)及水退會主席徐偉雄(前排右)於活動當日到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參拜。

水警總區指揮官吳卓衡(前排左)及水退會主席徐偉雄(前排右)於活動當日到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參拜。

任職水警20年的警長吳穎倫,在紀念活動中表演「鈎竹操」。他說,昔日是用這項特別儀式來歡迎到訪的高級警官或貴賓,但時至今日,懂得的水警已越來越少,「感激有前輩傳授,令我可以成為少數能夠掌握有關技巧的警務人員。」

吳穎倫指出,水警對傳承的重視,始終沒變,「有些技能是靠口耳相傳,例如拋纜,纜怎樣紮、用多少力,全是經驗;大風大浪容易暈船浪不適,我們會勸告新同事少喝易引起胃部不適的奶類,這些智慧都是一班前輩從無數嘗試中摸索出來。」

但隨着時代轉變,工作技巧以至文化傳承,均要與時並進。吳穎倫舉例,水警人員以往要熟悉「摩斯密碼」,在航行視野受阻時,配合燈號與其他船隻溝通,但隨着定位系統和無線電技術的不斷改進,對「摩斯密碼」的使用需求已大幅下降,「我們現在有更多更先進的裝備和船隻,可提升行動效率,但要真正發揮這些新裝備的最大效能,還是要靠操控裝備的同事,結合前人留下來的智慧和經驗,隨機應變。」

但兩代水警均認同,水警的「同舟之情」正是警隊團隊精神的寫照,「大家每天同坐一條船,無論新舊隊員,在風暴中要堅守定位,在迷霧中要認清方向,在順流中要把控速度,在逆流中更要不斷向前。唯有大家懷著共同目標,同心協力,一艘船才可以順利到達目的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