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NASA將3個望遠鏡觀測資料聲音化 譜寫黑洞動人太空樂章

Plastic

NASA將3個望遠鏡觀測資料聲音化 譜寫黑洞動人太空樂章
Plastic

Plastic

NASA將3個望遠鏡觀測資料聲音化 譜寫黑洞動人太空樂章

2025年05月14日 12:30 最後更新:15:58

美國太空總署將與黑洞相關的望遠鏡觀測資料進行聲音處理,轉換成悅耳的宇宙音樂,猶如譜寫黑洞3樂章。

3個天體與黑洞相關

NASA公布恆星WR124、雙星系統SS433和星系半人馬座A (Centaurus A) 3個與黑洞相關的天體的合成圖,以及這些天體對應的音樂影像。這些天體藉由該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和X射線偏振成像探測器(Imaging X-ray Polarimetry Explorer) 等望遠鏡進行觀測。

黑洞既非靜態也不是單一

科學家將這些觀測資料轉換成音樂,代表了黑洞的不同面向。黑洞既不是靜態的也不是單一的,它們會隨時間不斷演化,有不同的尺寸和環境。在每個影像中,都有直線或圓線掃過畫面。當線條遇到視覺元素時,它會依據多位視覺化科學家所建立的參數轉換成聲音。

觀看影片

WR124聲音化後像笛子聲

第一樂章是黑洞可能誕生的前奏。WR124距離地球約2.8萬光年,它是一顆極其明亮但短命的大質量恆星。這種恆星將其外層拋向太空,形成了韋伯太空望遠鏡紅外線影像中可見的壯觀景象。WR124在聲音化後聽起來像笛子聲,而背景恆星聽起來像鐘聲。它的中心是恆星的熾熱核心,可能以超新星形式爆炸,並在坍縮後留下黑洞。

觀看影片

SS 433變成撥弦樂器聲音

在第2樂章中,人們可以聽到二重奏。SS 433是一個距離地球約1.8萬光年的雙星系統,會發出X射線,兩個成員包括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它圍繞著一顆比太陽重得多的伴星運行。該伴星可能是中子星或黑洞。明亮的背景恆星發出水滴聲,雙星系統的位置則變成了撥弦樂器的聲音,其脈動與在軌道上運行引起的波動相符。

圖片來源:NASA

圖片來源:NASA

轉換成單音風鈴聲

第3樂章也是最後一個樂章達到高潮。半人馬座A是距離地球約1200萬光年的遙遠星系,其中心是個巨大的黑洞,正向整個星系發射出隆隆作響的噴流。當直線在畫面中順時針掃過時,它會遇到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偵測到的X射線資料,並將其轉換成單音風鈴的聲音。X射線偏振成像探測器的X射線資料則產生類似風的聲音。

國際科學家團隊發表研究報告,證實在日本發現了一個全新的翼龍物種,將牠命名為「御船日本翼龍」(Nipponopterus mifunensis)。

《SciTechDaily》,由日本、中國、巴西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透過高解析度CT掃描等技術分析後,確認一塊1990年代於熊本縣御船町地層出土的頸椎骨化石,屬於一個全新的屬與種。報告指出,「御船日本翼龍」隸屬「神龍翼龍科」(Azhdarchidae)家族,翼展推估約3至3.5米,生活在約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

是北美「風神翼龍」近親

系統發生學分析顯示,「御船日本翼龍」是北美洲巨型「風神翼龍」(Quetzalcoatlus)的親密近親,這項結論為東亞與北美史前物種的演化關聯,提供了新的證據。

是日本古生物學一大步

御船恐龍博物館的池上直樹博士表示:「這是日本古生物學的一大步。」他指出,這次的發現為理解東亞地區翼龍的多樣性與演化,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新見解。目前,這塊關鍵化石已在熊本縣的御船恐龍博物館公開展出。

圖片來源:Cretaceous Research

圖片來源:Cretaceous Research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