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衞健委」)合作、由公益慈善研究院捐助的「香港賽馬會國家衞生健康高端人才獎學金」項目(「獎學金項目」),支持了 29 位內地衞生健康核心人才到香港三所大學展開碩士、博士及博士後長期課程及研究。另外,25名國家衞生健康系統的高級別管理人員亦於4月中在香港科技大學修畢為期兩星期的「香港賽馬會國家衞生健康系統高級行政管理幹部短期研修班」。
「香港賽馬會國家衞生健康高端人才獎學金」項目首屆共頒發了29個長期課程獎學金,支持內地衞生健康人才於2024/25學年在香港三所大學進行碩士、博士及博士後長期課程及研究。
自去年3月國家衞健委與香港賽馬會(「馬會」)簽訂《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與香港賽馬會關於衞生健康高端人才獎學金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後,公益慈善研究院與國家衞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項目辦公室」)展開獎學金的籌備及遴選工作,為國家培養一批在醫學及衞生專業領域具有深厚專業能力、戰略思維和國際視野的中流砥柱。經由兩地衞生健康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嚴謹選拔,29 名來自不同省市及單位的衞生健康人才獲頒獎學金到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修讀醫學研究、公共衞生、生物醫學、衞生管理等領域的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獎學金得主已於2024/25學年陸續入學或入職。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右二)、時任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雷海潮(左二)、馬會主席利子厚(右一)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左一)於今年3月在北京的簽署儀式上合照。
剛於4月在香港科技大學完成的「香港賽馬會國家衞生健康系統高級行政管理幹部短期研修班」乃獎學金項目下首個短期課程,旨在提升內地醫療健康領域高級管理人才的專業素養與能力,以及支持《「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的落實推進。25 位獎學金得主包括來自中央部委(包括國家衞健委)、19 個不同省市衞生健康部門及醫療機構等高級管理人員。研修班不僅為學員提供了開闊視野、深化專業知識的機會,更為兩地醫衞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項目辦公室現正積極計劃於6 月在香港大學舉辦第二個短期課程。
獎學金項目亦於4月頒發短期課程獎學金予25位來自中央部委(包括國家衞健委)、不同省市衞生健康部門及醫療機構等高級管理人員到香港科技大學參與「香港賽馬會國家衞生健康系統高級行政管理幹部短期研修班」。
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馬會董事黃嘉純表示:「人才及業界發展是我們重點範疇之一。這個獎學金項目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交流平台的角色,聯合本地大學為國家的專業衞生健康人才提供培訓,同時貫徹馬會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我們感謝各間大學給予獎學金項目的支持,並會繼續支持本地其他大學積極參與國家衞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
「香港賽馬會國家衞生健康高端人才獎學金」項目由馬會及其慈善信託基金共同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院捐助約3億港元,注重培養臨床服務及衞生管理人才,能力提升和專業素養提升並重,展現公益慈善研究院對《「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和《「十四五」衞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的支持。
香港賽馬會連續三年成為世界女排聯賽的官方社區合作夥伴,與中國香港排球總會合作,透過「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基層市民及傷健人士親身體驗排球的魅力。為表揚馬會對排球及社區體育的持續支持,馬會主席利子厚獲中國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致送國家隊球員親筆簽名的排球,以感謝馬會對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支持。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博士(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左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署理局長劉震(右四)、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林枬(左三)、香港賽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左一)、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右三),及中國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右二)等嘉賓岀席開幕禮。馬會提供圖片
出席開幕典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博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署理局長劉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林枬、香港賽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中國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等嘉賓。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左二)、香港賽馬會董事馮婉眉(右三)、中國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左一)及其他嘉賓頒發紀念品給香港站最受歡迎球隊–國家隊教練趙勇(中)及球員–國家隊隊長龔翔宇(左三)。馬會提供圖片
今年的「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透過一系列富有意義的活動,吸引了超過11000人參與世界女排聯賽,其中超過6000名學生、基層市民和視障人士在6月15日的「中國女排全接觸」活動上,觀賞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練習,部分學生更受邀與國家隊球員進行技術交流,親身學習排球技巧。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受惠學生李詠沁指出,計劃讓學生們近距離接觸國家級排球員,感到很難得。巴士的報記者攝
受惠學生:最想與國家級排球員切磋發球防守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受惠學生李詠沁指出,計劃讓學生們近距離接觸到平時在電視才接觸到的國家級排球員,感到很難得,直言「她們真的很高大,而且她們表現很穩定。」她續指發球及防守都很重要,如果沒有發球或者防守的話,球賽會很難打,所以她最想跟國家隊球員切磋一下。
逾5000學生、市民及傷健人士獲派門票
除了「中國女排全接觸」,「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在整個賽事期間向超過5000名學生、基層市民及傷健人士派發免費門票,更讓視障人士體驗專業口述影像評述員在場評述和網上直播現場排球比賽。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受惠者方偉倫(右)表示,賽馬會「開聲體」體育口述影像服務讓視障人士知道球場上發生甚麼。旁為「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義工黎思鉅。巴士的報記者攝
視障人士:口述影像服務助了解球場正發生甚麼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受惠者方偉倫坦言,視障人士透過賽馬會「開聲體」體育口述影像服務,容易知道球場上正在做甚麼。「以前如果只得收音機及電視機的話,我們完全不知道現場正在做甚麼,但現在自從開聲體有體育口述影像服務,我們完全可以知道球場上正發生甚麼,何時入球、哪個球員入球,就容易知道。」
計劃義工:陪視障人士落場拍球 體驗更實在
「透過口述影像員的介紹或義工的陪同下,視障人士可親歷其境,在球場上體驗場區、球網是怎樣,甚至裁判席或者落場拍球,視障人士體驗都實在一點。」「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義工黎思鉅表示,即使視障人士對排球不太熟悉,但經過今次親身體驗可增加他們之後想追看比賽的興趣。
在計劃義工的陪同下,視障人士可親身落場觸摸排球。巴士的報記者攝
另外,比賽期間,超過120名義工透過「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協助賽事運作。馬會義工隊CARE@hkjc成員亦在場內設置攤位,並為入場人士畫彩繪,增添現場氣氛。
馬會義工隊CARE@hkjc 成員為入場人士畫彩繪,並與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左四)合照。馬會提供圖片
活動設有坐式排球體驗攤位,讓公眾嘗試挑戰之餘,亦更了解殘疾人士需要。馬會提供圖片
邀中學及社福機構等設立攤位活動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更邀請中學、大專及社福機構於啟德賽場外設立攤位活動,其中包括坐式排球體驗攤位,讓公眾體驗坐式排球的挑戰性之餘,亦加強了解殘疾人士的需要。
一如其他由馬會捐助的慈善項目,馬會對「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把賽馬及有節制體育博彩收入,轉化成稅款、慈善捐款及就業機會,貢獻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