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在南韓濟州舉行的第七屆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教育部長會議,與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系的教育部長交流,介紹香港的教育優勢。
教育局局長在第七屆亞太經合組織教育部長會議介紹香港教育優勢(附圖) 政府新聞處圖片
蔡若蓮在專題環節上表示,香港致力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和人才搖籃。香港五所公帑資助大學名列世界百強,泰晤士高等教育2025年度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排名首四名,亦是香港公帑資助大學。
點擊看圖輯
教育局局長在第七屆亞太經合組織教育部長會議介紹香港教育優勢(附圖) 政府新聞處圖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右三)5月14日在韓國濟州舉行的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國際教育改革會議上發表演講,就資訊科技教育和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分享香港的實踐經驗。 政府新聞處圖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前排右二)5月13日在韓國濟州與與韓國代總統、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李周浩(前排右五)及其他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的教育部長參觀亞太經合組織教育展覽。 政府新聞處圖片
蔡若蓮(左)與國家教育部副部長杜江峰(右)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蔡若蓮(前排右一)與其他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系的教育部長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右三)5月14日在韓國濟州舉行的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國際教育改革會議上發表演講,就資訊科技教育和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分享香港的實踐經驗。 政府新聞處圖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前排右二)5月13日在韓國濟州與與韓國代總統、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李周浩(前排右五)及其他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的教育部長參觀亞太經合組織教育展覽。 政府新聞處圖片
特區政府已將公帑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學生限額,由百分之20提升一倍至百分之40,並設立獎學基金,資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學生來港就讀,以及資助本地學生參與國際研習活動。
蔡若蓮(左)與國家教育部副部長杜江峰(右)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蔡若蓮(右一)在專題環節上發言。 政府新聞處圖片
蔡若蓮亦與南韓代總統、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李周浩及其他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系的教育部長會面,就各地教育政策進行交流。她亦在亞太經合組織國際教育改革會議發表演講,就資訊科技教育和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分享香港的實踐經驗。同日,她與南韓教育部副部長吳碩煥會面,就加強韓港教育合作交換意見。
蔡若蓮在專題環節上發言。 政府新聞處圖片
蔡若蓮15日繼續南韓行程。
蔡若蓮(前排右一)與其他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系的教育部長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一年一度中學文憑試(DSE)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作為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同樣無數次面對考試,在放榜日的這一天,蔡若蓮為考生送上一杯熱咖啡,喻意「放鬆」、「提神」,又勉勵學生「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她在馬會刊物《駿步人生》專訪中,細說自己的「摘星」之道。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邀請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分享她為人師表的成長路及教育藍圖。馬會圖片
蔡若蓮回憶兒時收看奧運會賽事,很仰慕賽道上的運動員,一度夢想長大後做運動員,後來了解自己能力不適合。畢業後曾投考警察,「維持社會秩序,應用自己所學去拆解不同危險情境,好有挑戰性。不過,這得需要過體能一關。」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邀請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分享她為人師表的成長路及教育藍圖。馬會圖片
然後最終她選擇了教育界。「另一個兒時夢想是當老師,投入老師行列後,發覺自己很喜歡做老師,自始便沒有離開過教育界。」
讀書時的蔡若蓮屬於「乖學生」、「不算是最聰明,但很勤力」,而且「老師吩咐的事我一定認真地完成,因為我覺得老師很用心教導,如果自己不認真便對不起老師。」
蔡若蓮指,時代前進,教師眼見變化之一,就是愈來愈難有機會看到學生的手寫字跡。「以前沒太多電子產品,老師和學生都是用黑板和粉筆,可以看到大家的字跡,人與人的接觸較直接和緊密。」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邀請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分享她為人師表的成長路及教育藍圖。馬會圖片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邀請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分享她為人師表的成長路及教育藍圖。馬會圖片
為啟發學生數碼創意,從小培養主動運用科技造福人群,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2023年教育局正式採納並改編計劃的教材,並將其納入全港小學的常規教學,為瞬間萬變的數碼未來做好準備。
蔡若蓮感謝馬會的帶領,「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讓學生學習應用人工智能,更重要是從小培養出運算思維,輔助他們一步步拆解、分析問題,並找出解難方法。她又提醒學生,不需要與同學比較。「一山還有一山高,即使是世界第一,也會遇上更強對手。」她向同學贈言,要與昨日的自己比較,「(要問)今日有沒有比昨日進步」、「要希望有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蔡若蓮喜歡閱讀,書本形同人生的指引星。「在人生不同階段,你會有很多疑問,需要認識不同範疇的知識,當你不是經常有朋友在身邊幫助你解答問題,我會從書本中找尋(答案)。」
世界名著《天地一沙鷗》(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海鷗不滿足於低飛,也不是吃飽後便睡、躺平。即使天氣很惡劣、父母反對,牠仍堅持飛高一點、看遠一點,最後飛到很美好的境界。」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邀請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分享她為人師表的成長路及教育藍圖。馬會圖片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邀請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分享她為人師表的成長路及教育藍圖。馬會圖片
蔡若蓮認為,個人潛能,通過學習,有可能做到自己也想像不到的事。「《天地一沙鷗》正好提醒我們通過學習,釋放能量,愈來愈好,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她笑言一直很怕數學,但鼓起勇氣閱讀了《數學大歷史》,認為是挑戰自己不熟悉及害怕的範疇。
談到好教師的條件,蔡若蓮認為,「第一要鍾意學生、愛學生!」了解之後,可以因材施教,引導學生釋放潛能。「我做校長時,每日都很早回校,站在學校大門,同學進校便跟他們打招呼,放學則Say Goodbye。」
師生關係由此建立,學生有心事便會找蔡若蓮傾談。「當時每日都會相約不同的同學一起食飯盒,他們可以自由報名與我午膳;大家什麼也說,由喜歡甚麼科目,到最近與哪些同學玩、玩甚麼;也會談論校政、喜歡小食部售賣那款食物等。」
蔡若蓮指自己最欣賞的為人師表,是筆名「小思」的教育家盧瑋鑾。當時有一課文學與電影的對讀,小思請來歌手張國榮,早料會引起哄動,「但小思教學很認真,一開始便說明,大家不准影相、不准包圍偶像。」最終學生很專注上了這一課,聽張國榮分享拍《胭脂扣》及與作品的對讀。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邀請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分享她為人師表的成長路及教育藍圖。馬會圖片
蔡若蓮與大家分享自己遠足的經歷。「行山時發現有些人行山後不會腳痛,就嘗試去找不痛的方法,原來是沒有的。」後來了解,自己核心肌肉不足,需要靠自身鍛鍊去克服,於是堅持做運動,提升肌肉力。她稱,沒有人能代替你自己承擔困境,這必須自己去感受、面對和克服,並藉此提升抗逆能力。
談到運動,蔡若蓮最近當上義工,在跑步堂與一班八至十歲的小學生一起練跑步,「他們比我跑得還快,我稱他們為『師兄、師姐』!」
蔡若蓮奉行簡約。「煮得簡單,全部都是烚,以瓜代替菜,就不用花太多時間清洗。」每日睡5小時,把握時間工作,因此煮食也要求效率與營養兼具。儘管如此,過時過節,仍會親自下廚煮點家鄉菜,包括煎蠔餅,及福建特色菜如麵線和潤餅。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全文:《蔡若蓮 摘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