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朗普訪沙特解構:以經貿化解衝突 外交戰略背後私利引發爭議

博客文章

特朗普訪沙特解構:以經貿化解衝突 外交戰略背後私利引發爭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朗普訪沙特解構:以經貿化解衝突 外交戰略背後私利引發爭議

2025年05月15日 14:25 最後更新:14:37

美國總統特朗普選擇沙特阿拉伯作其2.0任期的首次外訪國,並在當地受高規格接待,不單有F-15戰機護航,還為他鋪設象徵尊貴的薰衣草色地毯,沙特王儲小薩勒曼親自接機,特朗普一行人除獲傳統阿拉伯咖啡款待,當地更投其所好出動「期間限定」麥當勞快餐車。難怪特朗普在利雅得高調宣稱,美沙關係「空前緊密」,並稱沙特為美國「最強有力的伙伴」,指自己「太喜歡他(王儲)了」,王儲要他做什麼都願意。

不過,有媒體指出,今次特朗普選擇沙特作首次外訪地,不僅出於戰略考量,還與其家族在沙特、卡塔爾和阿聯酋等的房地產利益相關,意味特朗普對沙持的熱情姿態,背後或與其商業利益密切相關。

特朗朗訪沙特獲高規格接待,有象徵尊貴的薰衣草色地毯,沙特王儲小薩勒曼更親自接機。AP圖片

特朗朗訪沙特獲高規格接待,有象徵尊貴的薰衣草色地毯,沙特王儲小薩勒曼更親自接機。AP圖片

其中,卡塔爾王室準備贈送一架價值4億美元的波音747-8飛機予特朗普改裝成新的「空軍一號」,更被指可能違憲及涉及利益衝突。《紐約郵報》的專欄作家邁克爾古德溫(Michael Goodwin)指出,接受來自卡塔爾的奢侈禮物,可能會引發嚴重的道德和法律問題,甚至成為民主黨攻擊的武器,威脅到共和黨在國會的微弱多數地位。

衛報》指,隨著特朗普家族在中東擁有日益擴展的商業版圖,美國國內對於國家外交政策與私人經濟利益之間界線的擔憂日益上升,認為特朗普此行可能使國家行為滑向私人化、利益交換的方向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指出,特朗普女婿庫什納所主導的私募基金曾獲得沙特高達20億美元投資,其子亦在阿聯酋與卡塔爾主導房地產開發案。

共和黨資深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更公開警告,若相關安排涉及家族獲益,可能違反美國憲法所規定的《薪酬條款》(Emoluments Clause),並觸及潛在的違憲紅線。《華盛頓郵報》則在專欄文章中指出,特朗普外交模式的「商業化轉向」,正使美國外交政策逐漸向其家族經濟網絡延伸。

對於獲贈飛機,特朗普回應說,飛機是送給國防部,認為卡塔爾是想感激美國多年來提供大量軍事援助,如果不接受一架免費的飛機就是笨蛋。

特朗普中東之行,達成與沙特的經貿合作,雙方宣布涵蓋軍售、能源、基礎設施和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超大規模協議,包括美國將向沙特地口總額達142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沙特承諾未來四年內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包括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能源領域。沙特推出了「Humain」人工智能合作計劃,希望藉助美方技術推動本國在AI發展。王儲穆罕默德更表示,相關投資總額可能達1萬億美元。

但《紐約時報》指,沙特承諾的6,000億美元投資幾乎接近其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規模,而該國目前正面臨的財政赤字持續擴大、青年人口失業率居高不下,相關承諾的可行性受懷疑。多名經濟學家擔憂,協議或停留在框架層面,落實進度難以評估。

同時,特朗普在利雅得的投資論壇上對沙特王儲的高度讚揚亦引發爭議。據《路透社報道,發言中迴避了記者賈邁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遭殺害的人權議題,引發民主黨議員及人權組織批評,認為其外交策略再次重演其1.0任期模式,即以國家利益交易為中心,系統性忽略民主、人權與法治等普世議題。

地緣戰略也引起關注。《路透社》先前曾指,特朗普政府已放棄將沙特以關係正常化作為推進美沙民用核合作的前提條件,被視為美方對沙特的重大政策讓步。

《半島電視台》分析指,當前加沙局勢持續動盪,以巴衝突並未實質緩和,轉而加速與沙特的雙邊合作進程,旨在透過經濟牽引穩定地區局勢。

《Politico》亦指,特朗普正重建一種「交易型和平」理念,透過大規模經貿投資與個別領導人之間的私密關係,實現區域穩定與美國戰略目標的結合,這種以「私人交情」取代「制度性規則」的外交邏輯,在短期內可能提升雙邊互動,但也削弱美國傳統外交中制度約束與多邊價值的作用。

特朗普此次中東之行,美沙關係雖表現出強烈短期協同意願,但能否經受長期戰略考驗,避免淪為「權力互惠」與「利益交換」的短暫「蜜月」仍需接受考驗。

馬斯克出席國宴時,僅穿著黑色外套內搭深灰色T恤,還被發現「打尖」,邊走邊聳聳肩。AP圖片

馬斯克出席國宴時,僅穿著黑色外套內搭深灰色T恤,還被發現「打尖」,邊走邊聳聳肩。AP圖片

馬斯克出席國宴穿T恤兼插隊惹爭議

此外,特朗普訪卡塔爾期間還有一段值得一提的小插曲。當地時間5月14日晚,隨行的SpaceX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在首都多哈的盧塞爾宮(Lusail Palace)出席盛大國宴時,僅穿著黑色外套內搭深灰色T恤,領呔也沒有。不僅如此,馬斯克還被發現「打尖」,在晚宴開始前30分鐘,馬斯克趕到了盧塞爾宮,抵達後,他沒守規矩地站在等候人群的隊尾,而是徑直走到隊伍的最前排,馬斯克似乎也自知插了隊而感到尷尬,邊走邊聳聳肩,似乎在以此表達歉意。不過,馬斯克的「隨意」風格,在社交平台引來議論紛紛,有網民稱這就是其風格,但也有不少人認為他缺乏尊重,是傲慢的表現。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美在倫敦為期2天的經貿會談於6月10日深夜結束,雙方表示達成「框架協議」,同意延長「休戰」,並互相取消一些出口限制。中方形容溝通「坦誠、深入」,而美總統特朗普周三則率先在其社交平台發文指,協議已經談妥,「只等我和習主席最終批准」,指美方會向中國貨徵收55%的關稅,中國則向美徵收10%。惟不止一家外媒澄清,美方向中方徵收所謂「55%關稅」,實際是包括10%基準的「對等關稅」、20%的芬太尼走私關稅以及25%現有、即特朗普此屆任期前就已存在關稅。

特朗普單方面在其社交平台發文指,協議已經談妥,指美方會向中國貨徵收55%的關稅,中國則向美徵收10%。

特朗普單方面在其社交平台發文指,協議已經談妥,指美方會向中國貨徵收55%的關稅,中國則向美徵收10%。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Social發帖稱,中方會向美方供應磁鐵和所需稀土,美方也會履行協議內容,包括讓中國學生繼續到美國的大學就讀,還指美方會向中國貨徵收55%的關稅,中國則向美徵收10%,「雙方關係非常好」。

由於中美官員在瑞士日內瓦會談後,美方稱中美都會臨時降低關稅90天,其中美方對華商品的關稅將由145%降至30%,中方對美關稅則由125%降至10%。如今特朗普聲稱「美方會得到55%關稅,中國則是10%」,即引來外界質疑,美方是否再對華提高稅率?是新的關稅升級?

中美代表結束兩日的貿易談判。

中美代表結束兩日的貿易談判。

路透社之後引述一位不具名的白宮官員指,協議允許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55%關稅,其中包括「對等關稅」的10%基準關稅、因芬太尼問題徵收的20%關稅,還有25%關稅是反映預先存在的關稅(reflecting pre-existing tariffs)。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周三在美媒CNBC 的Money Movers 節目中表示,儘管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貿易協議尚未最終達成,但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不會改變目前的水平。當被問及美國目前對中國的關稅是否會再次調整時,盧特尼克回答說:「你絕對可以這麼說。」

不過,CNBC記者Megan Cassella稱,據白宮官員澄清,這個數字並不新鮮,當中的25%關稅是在特朗普此屆任期前就已經存在。

而此說法,與美國Yahoo Finance所指,該25%是行業特定關稅,僅適用於某些商品,是截然不同。

目前中方未有證實與美方達成的協議內容。

特朗普周三晚間在華盛頓肯尼迪中心再聲稱,「我們與中國達成了一項很棒的協議,對此非常滿意」。AP圖片

特朗普周三晚間在華盛頓肯尼迪中心再聲稱,「我們與中國達成了一項很棒的協議,對此非常滿意」。AP圖片

但特朗普周三晚間在華盛頓肯尼迪中心再次告訴記者,「我們與中國達成了一項很棒的協議,我們對此非常滿意」,「我們擁有所需的一切,我們會做得很好。希望他們也一樣。」

在第二日會談深夜結束後,盧特尼克表示,該框架協議為中美上月在日內瓦達成的協議增添了實質內容,旨在降低雙邊報復性關稅,指雙方將返回各自國家,將該框架提交給各自領導人批准後就會實施。

盧特尼克還強調,如果沒有兩國領導人的直接對話作為部長級磋商基礎,兩國之間達成協議會非常困難。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則表示,過去兩天中美雙方團隊深入交流,溝通是「非常專業、理性、深入、坦誠的,希望這次倫敦會談取得的進展有利於中美之間進一步增進信任,進一步推動中美經貿關係穩定健康發展,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積極的正能量」。

但市場反應卻顯得平淡,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0.1%。有分析認為,雖然中美可能達成貿易協議的消息令股市鬆一口氣,但市場對此消息持謹慎態度,儘管特朗普透露一些利好消息,稱中方稀土進口量將從回升,出口也可能恢復,但中方將獲得何種回報,目前鮮有消息,令人懷疑是否是一份單向協議,市場正等待決議內容更多細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