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警隊公布未來3年「策略方針」 維護國安 善用數碼科技 與社群共同推動警政

博客文章

警隊公布未來3年「策略方針」 維護國安  善用數碼科技  與社群共同推動警政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警隊公布未來3年「策略方針」 維護國安 善用數碼科技 與社群共同推動警政

2025年05月27日 12:48 最後更新:13:22

警務處處長周一鳴上任後,曾明言警隊有三大工作重點,包括著力維護國安、推動智慧警政、鞏固團隊文化。最新一期《警聲》就透露,警隊最近公布了《策略方針2025-2027》,「一哥」更於5月9日的簡介會上,向出席的高級警司及以上職級人員指出,《策略方針》為警隊提供清晰發展藍圖,期望警隊全體人員以務實態度落實。

《策略方針2025-2027》下包括4大方針,依次為維護國家安全、善用科技以應付數碼時代的警政需求、與社群共同推動警政、及裝備警隊以迎接新的挑戰。

周一鳴於5月9日的簡介會上,向在場的高級警司及以上職級人員指出,《策略方針》為警隊提供清晰發展藍圖,期待務必落實。

周一鳴於5月9日的簡介會上,向在場的高級警司及以上職級人員指出,《策略方針》為警隊提供清晰發展藍圖,期待務必落實。

「一哥」在簡介會致辭時提到,過往十多年,警隊一直透過《抱負、目標、價值觀》及《策略方針》提供清晰發展藍圖,他期望透過這次策略週期簡化工作流程、減省文書工作,以務實態度落實《策略方針》,同時《策略方針》的具體方向及目標必須傳遞至警隊全體人員,包括正規、輔警及文職人員。

就第一個方針,國家安全處處長江學禮在簡介會上強調,國家安全是警隊上下的共同職責,加上《香港國安法》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兼容互補,完善執法機制並賦予警隊更大權責,故必須有一致的領會、共同協作,持續強化維護國家安全的敏感度與能力,實踐「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至於策略方針二,時任監管處處長呂錦豪指出,為打破獨立系統的限制,警隊將制定資訊科技藍圖和數據策略,以加強系統兼容為目標,提升行動效能與資源運用,鼓勵各單位指揮官主動檢視如何重整工序和精簡流程,落實執行數碼方案,實現「智慧警政」的目標。

警隊各部門管理層講解四大「策略方針」。

警隊各部門管理層講解四大「策略方針」。

時任行動處處長陳東闡明亦講解了方針三,指要善用有限資源,透過與關鍵社群有效協作產生協同效應。警隊將全方位整合警隊的公關工作,提醒單位之間需要協調各公關項目,互相合作共贏,確保信息傳遞達到最佳效果,同時深化既有持份者關係並拓展接觸新社群。

最後是策略方針四,人事及訓練處處長蔡展鵬強調,誠信與專業能力一如既往是警隊核心價值,全體人員均須恪守。警隊將強化團隊精神,積極建構尊重與關懷的文化;另方面,警隊將檢討及優化單位架構,所有同事尤其督導人員須以積極求變的態度應對挑戰。即使在財政緊縮環境下,警隊仍將維持培訓交流與國際互訪,與內地以及海外執法機構保持聯繫,維持香港警隊的國際地位。

「一哥」總結時指,警隊必須突破現有框架,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

「一哥」總結時指,警隊必須突破現有框架,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

助理處長(服務質素)徐湘兒亦闡述了《策略方針》的檢討機制,她指,推動《策略方針》的進度與成果將透過首長級高級人員會議定期進行評估;至於上個策略週期舉行的中期檢討會議,有效地簡化《策略方針》彙報進度,並提供有效平台讓綱領監督審視各單位執行時的成果或過程中所面對的挑戰,故將沿用此會議模式進行下一次中期檢討。

「一哥」最後還總結:「警隊必須突破現有框架,為警隊和社會帶來更大的利益,從而應對瞬息萬變環境中所帶來的挑戰」。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由警察心理服務課創辦的「心聆團隊」今年踏入20周年,一直以義工服務形式為警察同袍提供情緒支援。2012年成為團隊成員的女警長劉雅芝坦言,自己也是「過來人」,曾經歷過情緒困擾,幸得到適時關懷和協助才能走出低谷,自此她便積極地透過分享自身經歷關懷身邊人,為同事及家人尋找情緒出口,她更希望「心聆團隊」能招募更多新血茁壯成長,繼續成為同袍們最堅實的後盾。

女警長劉雅芝自二零一二年加入「心聆團隊」,為受情緒困擾的同袍提供支援。

女警長劉雅芝自二零一二年加入「心聆團隊」,為受情緒困擾的同袍提供支援。

在最新一期《警聲》,劉雅芝便分享了自己作為「過來人」的經歷。她曾經以為自己身為警察,必須長期保持堅強,「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撐著,不能示弱」。直到一次經歷嚴重情緒困擾,她才發現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我曾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以至每當聽到來電鈴聲,便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令我寢食難安。在長期高壓下,我除了嚴重脫髮,更出現抑鬱徵狀。」她說。

其後,她往求醫,一名中醫師看穿了劉雅芝的病根,關切地跟她說:「不如我們先談談心事吧!」就是這句簡單直接的窩心話,瞬間讓她淚流滿面,釋放積壓已久的情緒,也令她悟出「心病還需心藥醫」的道理。之後,在親朋開導下,她成功走出情緒陰霾。

如今事過境遷,劉雅芝坦言:「如果當時我早一點尋求協助,可能會少走一點彎路。其實只要有人願意聆聽,一念之間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以至挽救一條生命、甚至一個家庭。」她認為,作為守護者的警察,其實也有需要被守護的時候。

於是,她決心加入「心聆團隊」,通過嚴格遴選後,她完成了至少36小時的專業訓練,涵蓋深度聆聽、哀傷輔導、自殺危機及事故壓力處理等,並通過考核,成為這支專業支援隊伍的一員。

團隊服務多元,從舉辦壓力管理工作坊、為新進學警與見習督察安排經驗分享,到全天候接聽「心聆熱線」,第一時間為情緒受困的同袍提供支援。

「心聆團隊」為學警舉行講座,分享壓力管理經驗。

「心聆團隊」為學警舉行講座,分享壓力管理經驗。

劉雅芝分享接聽熱線的心得:「輔導的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在提供不同視角與真誠的陪伴,讓對方暫時卸下重擔,看見出路。我們相信,一句問候、一次傾聽,看似微小,卻是『積小善成大愛』的實踐。」

在曾經接觸的個案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與2018年釀成19人死亡的大埔公路巴士意外善後工作。

當時「心聆團隊」奉召與其他部門及單位的專業人員一起支援死者家屬,「當時大家都義不容辭,調查人員負責還死者公道,我們就幫助正感到非常徬徨的家屬處理後事,讓生者釋懷。」

歷經廿年耕耘,「心聆團隊」已茁壯成為一支擁有111名成員的專業支援力量。展望未來,劉雅芝期許招募更多新血。

「警隊的強大,不僅在專業,更在於3萬同袍的團結。每一次真誠的聆聽與問候,都在累積守護彼此心靈的大愛,讓我們成為彼此最堅實的後盾。」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