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古今中外,以繪畫、雕塑、戲劇、音樂及寫作的手法,來描述人類愛與性相關的場面,歷史上幾乎所有文明都產生過。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也不難發現一些描述情愛甚至令人「想入非非」的情節。當中被認為是最著名的詩《野有蔓草》基本上是一首戀歌,曰: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這首詩歌載於《詩經·國風·鄭風》,描寫一個露珠未乾的早上,一對青年男女在田間路上不期而遇,相互傾心,欣喜之情難以抑制。由寫景開始,之後寫人,最終抒情。也像徵著華夏先民當時自由婚戀性愛的場景:一見鍾情後便攜手一起闖入芳林深處,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相當自由而歡樂。

古代春宮圖 (網上圖片)

古代春宮圖 (網上圖片)

至於後事如何則留白,不論你認為他們入到叢林深處一起吟詩作對,抑或現代所說的「打野戰」,幾乎可以說得通。宋代文學、思想家朱熹,著有《詩集傳》加以闡釋《野有蔓草》:「與子偕臧,言各得其所欲也。」各取所需。也能解釋到當時的社會風氣相當自由,沒有孔子「發乎情,止乎禮」的拘束。

單憑一首詩判斷當時社會風氣可能較武斷,但有不少例子能夠證明,好像《桑中》、《野有死麕》以及《草蟲》等,當中《草蟲》是以一名女詩人又或者以女子的口吻,談及兩人同心而離居的思念之苦,於是一到相遇的機會,便行男歡女愛之事,痛苦方得稍稍解脫平服,節錄曰: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我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易經》曰:「男女覯精,萬物化生。」所以這裡所說的「既覯」是已婚的意思,可見「覯」當指男女情事而言。詩歌中流露著絲毫不作掩飾的歡愉之情。

《燕寢怡情》圖冊 (節錄) (網上圖片)

《燕寢怡情》圖冊 (節錄) (網上圖片)

即使到今時今日,這位女詩人或詩中所形容的女子為「豪放」,認為這類詩是「淫」是「鹹濕」,但相信當時這些事應該是家常便飯。愛悅求歡達至身心滿足,毫無惺惺作態,坦白自然的態度,現今看來似乎相當令人震驚。但在當時,人們並不認為「情慾」是可恥,愛人就意味著身體的愛悅,男女之情就是身體情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