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跌0.1%,連跌4個月,但好過預期。扣除食品及能源後,5月核心CPI按年升幅擴大0.1個百分點至0.6%。首5個月平均CPI跌0.1%。
AP圖片
資深經濟學家林樵基認為,內地刺激經濟措施需時數月甚至半年才會見到效果,而下半年有較多節日或假期,內地居民旅遊及服務業價格或上升,有望帶動通脹。至於能源價格已漸趨穩定,相信未必會再導致通縮。
他認為,今年通脹率未必達到2%左右的目標,估計較大機會介乎0.5%至1%。
至於內地上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跌3.3%,跌幅擴大0.6個百分點,創22個月最大跌幅。林樵基指出,全球經濟下滑,拖累大宗商品價格。他預期,PPI下行壓力將收窄,但競爭激烈導致廠商難以大幅加價。
內地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跌至5%,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亦跌至5%,兩者均較4月跌0.1個百分點,同創半年新低。
AP圖片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輝表示,上月就業主體人群的失業率保持穩定,青年人失業率連續3個月下降,就業形勢延續穩的態勢。但他指,內地保持就業穩定仍面臨一定壓力,主要是外部環境複雜變化,部分行業招工難與部分群體就業壓力較大並存,人力資源供需不匹配的問題仍然存在。下階段針對就業面臨的壓力,會進一步穩就業穩經濟,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力供求匹配性,促進充分就業,提高就業質量。
另外,他說,從整個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全年經濟還是有比較好的支撐。至於5月通脹主要受國際輸入性因素和食品價格下行的影響。下階段要進一步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宏觀政策組合效應,規範市場價格秩序,促進供求關係改善,推動價格合理回升。
付凌輝指,5月消費市場活力逐步增強,以舊新政策帶動明顯等,不過亦要見到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仍有待提升,消費內生的動能仍需增強,下階段要進一步落實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著力提升居民消費能加和消費意願。
他又指,多個因素令今年以來內地貨物進口下降,國際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同時部分國家加碼貿易限制性措施,對內地進口產生一些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