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公布,截至5月,港股通累計淨資金流入突破4.35萬億港元,南向交易額佔香港市場成交額22.5%。
證監會在年報中表示,未來策略重點之一是深化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包括探索擴大使用內地在岸債券作為合資格履約抵押品,為更多產品進行清算,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及降低結算參與者資金成本;推動擴大互換通產品組合、在香港推出中國國債期貨合約等,並重申將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的技術準備工作預計在年底前完成。
年報提到,證監會正就多項中長期措施與港交所合作,例如為促進高價股和碎股交易,與港交所持續交流,以及今年內檢討每手股數安排;對於為符合保證金規定而向港交所提供現金及非現金抵押品的參與者,亦正探索如何降低相關成本。
當局指,會繼續深化與區內和歐洲監管機構合作,促進市場共同發展,特別是基金跨境分銷,擴大香港市場投資者和資本來源。另外,當局正如期推進於明年初實施無紙證券市場制度的準備工作,港交所亦正建立兩個新平台,提升衍生工具交易、結算和風險管理能力,改善交易後服務。
政府與港鐵就北環綫項目簽訂協議,將主綫及支綫整合為單一項目規劃,目標同步2034年開通。民建聯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在新安排下,支綫將較原本提早兩年通車,同時項目會採用國家標準,整體成本下降兩至三成。
對於由路政署設立專責小組處理審批,劉國勳認為,等同將部份由屋宇署負責監管的部分,授權予路政署負責,將整段北環線工程項目統一由路政署統籌,路政署熟悉鐵路及車站建造等相關的法例,這單一窗口做法,創新有效 ,相信可以省卻部門之間的行政程序、提升項目的溝通及協調效率,期望其他鐵路工程都可以仿傚今次做法。
劉國勳提到,隨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明年起逐步營運,新田科技園的首批土地亦將於2026年供應,如果北環綫主綫2034年才竣工,進度與河套區的發展步伐脫節,也落後於首批居民入伙的時間;北環綫施工期估計長達9年,較工程複雜的東鐵線古洞站更長,因此認為有空間縮短,研究分階段投入服務。
劉國勳建議,可考慮將新田站、古洞站及支綫等策略車站分階段優先啟用,目標於2030或2031年投入服務,將新田科技城一帶與古洞站串連並接入東鐵綫,以配合北都整體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