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而美」法案令美國雪上加霜? 電氣化難追亞洲 美債危機加劇楚歌四起

博客文章

「大而美」法案令美國雪上加霜? 電氣化難追亞洲 美債危機加劇楚歌四起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大而美」法案令美國雪上加霜? 電氣化難追亞洲 美債危機加劇楚歌四起

2025年07月02日 10:47 最後更新:10:56

美國總統特朗普視為施政重點的《大而美法案》在持續逾24小時的「馬拉松式」修正案辯論後,終於在美東時間星期二(7月1日)中午,於3名共和黨議員倒戈下,身兼參院議長的副總統萬斯投下決定性一票,令法案以51對50票驚險在參議院通過。

這項法案計劃延長特朗普1.0內通過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為彌補稅收損失,法案建議取消對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的補貼。《彭博》7月1日分析指,自2000年以來,美國電氣化發展一直停滯不前,能源結構轉型已大幅落後亞洲,若取消新能源計畫補貼,美國電氣化將面臨更大困難,甚至難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大而美法案》在「馬拉松式」修正案辯論後,終在當地時間星期二(7月1日)於身兼參院議長的副總統萬斯投下決定性一票後,在參議院獲通過。AP圖片

《大而美法案》在「馬拉松式」修正案辯論後,終在當地時間星期二(7月1日)於身兼參院議長的副總統萬斯投下決定性一票後,在參議院獲通過。AP圖片

《彭博》分析稱,大多數亞洲國家都是化石燃料的進口國,因此推動電氣化和再生能源發展已成為這些國家在經濟上的首要任務。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美國則沒有採取同樣的誘因。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電力需求節節攀升,美國的電力供應正面臨巨大壓力,設備和人員短缺、監管障礙等因素使得美國難以建立能源供應。

《彭博》指出,「大而美」法案取消對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的補貼,一些參議員提出修正案還試圖打擊使用中國組件的新能源項目,這可能會進一步阻礙美國的電氣化進程

英國《金融時報》早前便曾報道,美國洛基山研究所(RMI)據國際能源總署數據研究發現,中國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已接近30%,而美國和歐盟近幾年一直穩定在22%左右,意味著中國的電氣化水準已明顯領先美國和歐盟,「中國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個主要的電氣化國家」。

美媒指,「大而美」法案取消對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補貼,或進一步阻礙美國電氣化進程。

美媒指,「大而美」法案取消對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補貼,或進一步阻礙美國電氣化進程。

英國新能源智庫Ember上星期的一項報告指,電力需求的增長正推動亞洲經濟體大力發展基礎電力設備製造業,越南、孟加拉、印尼等亞洲國家,電力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快速提升,電氣化水平的增速已超過美國。相較之下,美歐的電氣化水準在過去20多年幾乎沒太多成長。

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6月29日在X發文警告,「現正犯下一個巨大的戰略錯誤,破壞太陽能和電池將使美國在未來變得極其脆弱。」馬斯克稱,如果「大而美」法案得以實施,將「摧毀美國數百萬個工作崗位」。

馬斯克連發數十條帖文批評「大而美」法案,更聲稱若獲通過將成立新政黨,遭特朗普反駁‧AP資料圖片

馬斯克連發數十條帖文批評「大而美」法案,更聲稱若獲通過將成立新政黨,遭特朗普反駁‧AP資料圖片

6月30日,馬斯克再連發數十條帖文,稱那些支持該法案的議員應感到羞愧,並聲稱如果法案通過,翌日就會成立「美國黨」。

當地時間7月1日上午,特朗普被問到是否會「驅逐」馬斯克時,特朗普表示「得考慮一下」,還稱「政府效率部」會盯著馬斯克,「我們能省下一大筆錢」,並指馬斯克不應該和他玩這個遊戲。特朗普6月29日接受霍士新聞採訪時暗示,馬斯克的不滿源於該法案提議取消電動車消費者的稅收豁免,這影響了特斯拉的利益。

法案加劇美債危機 特朗普轉移視線歸咎聯儲局不減息

美國預算機構和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法案難以有效抵消減稅等政策帶來的財政收入減少,以及國防支出等開支的增加,預計該法案將大幅推高聯邦債務。

《紐約時報》日前指,「大而美」法案將加劇美國國債問題,以2024年為例,美國聯邦債務的年度利息支出已超過年度軍事支出,大致相當於聯邦醫療保險的年度開支,比美國政府除社保之外的任何支出都要多,而「大而美」法案將加劇這種無度的揮霍。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曾稱,美國未來10年內平均每年將增加550億美元的債務利息支出,而實際支出可能更高。而這項法案將使最貧困美國家庭的收入減少近4%,而最富裕美國家庭的收入將增加2%以上。

特朗普把美債加劇歸咎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不減息。

特朗普把美債加劇歸咎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不減息。

惟特朗普把茅頭再指向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指聯儲局應儘早將利率降至1%,指「如果聯儲局好好工作,美國就能節省數萬億美元的利息成本。」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當地時間30日在記者會上,當眾宣讀了一封特朗普寫給鮑威爾的手寫信,信中特朗普特別標記聯儲局應將利率維持在1%左右。

央視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刁大明認為,特朗普對鮑威爾施壓,明顯是希望聯儲局能配合其經濟貿易政策,目前聯邦債務利息每年超過6000億美元,如果降息的話,可暫緩相關的債務壓力;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目前對主要貿易夥伴展開關稅戰,無疑增加美國普通消費者負擔,導致消費疲軟,通脹加劇,若減息可有助於緩解相關的負面效應。

分析認為,特朗普一再強調聯儲局應對不減息而負責,實際上也是將美國經濟不理想的責任歸咎於他人,從自己身上轉嫁給聯儲局,是一種自身推卸責任的政治算計。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因「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正式「離婚」,特朗普聲稱要驅逐在南非出生的馬斯克,而馬斯克則在法案獲通過後隨即「另起爐灶」成立「美國黨」,宣稱要「改變美國政治版圖」,成為對抗民主黨與共和黨的第三勢力。

香港《南華早報》標題「馬斯克真的能把他的科技帝國搬到中國嗎?」(Could Elon Musk really move his tech empire to China?)的報道指,兩人關係對立加劇,引發關於馬斯克是否會將其商業王國遷往中國的猜測。

特朗普和馬斯克的緊張關係加劇,引發馬斯克是否會將其商業王國遷往中國的猜測。AP資料圖片

特朗普和馬斯克的緊張關係加劇,引發馬斯克是否會將其商業王國遷往中國的猜測。AP資料圖片

據報道,美國知名新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的非常駐研究員西蒙(Denis Simon)表示,如果馬斯克和特朗普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尤其在監管、補貼、審查或稅收等問題上,馬斯克可能會將更多研發或製造轉移到國外。」

西蒙認為,中國擁有先進的供應鏈和基礎設施,雖然面對出口管制和國安壁壘,馬斯克無法將其商業帝國完全轉移到中國,但選擇性的知識轉移、象徵性結盟和製造業遷移是非常可能的。

有評論指,馬斯克將特斯拉(Tesla)轉移到中國是最可行,但將知識產權全部轉移到中國將在美國會引發政治反彈。AP資料圖片

有評論指,馬斯克將特斯拉(Tesla)轉移到中國是最可行,但將知識產權全部轉移到中國將在美國會引發政治反彈。AP資料圖片

從目前來看,馬斯克將其電動車業務特斯拉(Tesla)轉移到中國是可行的。西蒙指,中國擁有有利於特斯拉的電動車供應鏈、政策激勵措施和消費者基礎,但將知識產權全部轉移到中國將在美國會引發政治反彈,尤其是在涉及專利技術的情況下,但特斯拉在中國的業務有助於加速當地電動車公司的發展。

2020年,特斯拉佔中國電動車總銷量的16%以上,但面對比亞迪和小鵬等中國競爭對手愈趨激烈的競爭,去年比例已降至6%。

美國瓦薩學院研究全球化和中國高科技產業地理教授周宇表示,中國在電動車技術方面實際上已經領先美國。

周宇說,將研發轉移到中國會很困難,所以馬斯克可能會擴大在中國的業務,但中國的電動車商業生態環境已經成熟,令馬斯克可以做出的改變很小。他指,馬斯克的言行對人們就中國的看法產生一些影響,但他不會改變中國的創新重點或環境。

除電動車業務外,馬斯克要轉移其他業務,尤其SpaceX就存在困難。因為SpaceX在美國國防、衛星通訊和太空發射服務方面的作用,使其基本上不可轉讓,他說:「如果馬斯克試圖將關鍵的太空技術轉移給地緣政治對手,他就有可能被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BCI) 公司Neuralink。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BCI) 公司Neuralink。

西蒙亦提到,馬斯克的其他業務在中國落地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腦機接口(BCI) 公司Neuralink以及正開發擬議中的超級高鐵(Hyperloop) 運輸網絡的Boring Company。

前者,Neuralink 最近 發布 2025 年夏季進度報告,公開其腦機介面(BCI)「Telepathy」臨床試驗的最新成果,馬斯克強調其核心目標是建立一套「大腦的通用溝通出技術」,讓人類能以更高頻寬將資訊輸入或輸出大腦,最終達到「用意念溝通」的境界

至於超級高鐵(Hyperloop) 運輸網絡,西蒙表示,馬斯克的理念作為靈感來源比作為現實項目更成功。儘管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高鐵領域的領導者,但如果馬斯克真的嘗試在中國建造超級高鐵原型,仍然可以成為未來交通系統的技術示範。無論馬斯克的未來如何,中國都可以利用他的案例以及對美國政治體制的抱怨,來證明美國已不再是一個有利於顛覆性創新的理想環境。

西蒙認為,中國想要從中獲益,或許並不需要馬斯克效忠或直接投資,只需他在美國被邊緣化的處境,就足以強化中國自身的科技敘事,即中國是一個穩定、與國家發展目標一致的創新中心,較少受意識形態的阻礙。這一信號可能針對的是外國投資者、目前在美國的年輕中國科學家或尋找非西方發展模式的國家。

報道指,在特朗普和其他共和黨人威脅驅逐馬斯克之後,有中國網民就在社交平台上對馬斯克表示歡迎。有網民說:「如果他沒有國家,中國歡迎馬斯克,特斯拉汽車將變得更便宜。」、也有人稱:「那就來中國吧。中國肯定會歡迎這些富有、有創造力、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矛盾因「大而美」減稅及支出法案再度激化。當地時間7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矛頭直指馬斯克旗下企業獲得政府補貼,並提議讓「政府效率部」(DOGE)展開調查。特朗普還揚言,如果沒有補貼,馬斯克的業務可能就得關門,回到南非老家了。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到目前為止,馬斯克的商業帝國已從政府合約、貸款、補貼和稅收抵免中獲得了380億美元。

馬斯克在南非出生和擁加拿大籍的背景,使他理論上可被驅逐出境,但這將會掀起一場法律和政治噩夢,評論認為在特朗普執政期間也不太可能發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