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最先強盛是魏國,魏惠王決定攻打趙國,魏軍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很快逼近趙都邯鄲,趙向齊求救。齊威王的軍師孫臏出場了。
王毅外長昨日在柏林回答記者提問,言明中國對俄烏局勢的立場︰「中方的立場坦坦蕩蕩、一以貫之,那就是堅持勸和促談。」又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儘管當前當事方立場仍有較大分歧,但談起來總比打下去好。」
不可否認,當今「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穩定力量、最可預期的確定因素。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中國是世界上紀錄最好的大國,我們從不策劃戰爭,也不參與衝突,更不搞什麼地緣爭奪。」不過,總有人或明或暗,試圖唱衰中國,破壞中歐關係。
法國記者安德烈最新撰文引述不具名的消息,「據幾位熟知內情的人士透露,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三對歐盟最高外交官卡拉斯說,中國政府無法承受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失利,因為中國擔心美國隨後會將全部注意力轉移到北京身上。」王毅與卡拉斯展開長達四小時的會談,正式新聞稿沒有這個敏感話題,然而,法國記者不單直接當新聞報導,還加上個人觀點去猜測︰「王毅對卡拉斯發表的這番言論,證實了布魯塞爾許多人認定的北京立場,這與中國的公開表態相矛盾。中國外交部經常表示,中國『不是』俄烏戰爭的『一方』。一些參與其中的歐盟官員對王毅的坦率言論感到吃驚。」
意猶未盡,記者補上分析︰「對王毅在布魯塞爾的講話的一種解釋是,雖然中國並沒有要求戰爭,但只要美國繼續介入烏克蘭問題,戰爭的延長就可能符合中國政府的戰略需要。」
這裡我不是要辯論或辨別什麼,反正一篇「未經證實」的消息,網上線下多的是,我想表達更重要相關熱話——軟對抗。中國強大了,少了敢於直面衝撞的硬對抗,不過,對內對外的軟對抗真的愈來愈多。借口抹黑是慣見亦尋常的手法,當然,我不是針對任何人和事,只想說一個中國故事說明中國智慧,不是一般抹黑者的水平可以比擬。
孫臏向齊威王說明形勢︰「要想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勸解兩個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參加進去打。」明白嗎?這是中國「勸交的方法,解困的藝術」源遠流長幾千年。最重要的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中國智慧更有增長,今天我們不會重蹈戰國的唯武至尚。
孫臏是教齊威王「派兵解圍,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採取避實擊虛的策略,造成敵人的後顧之憂」,這是「圍魏救趙」兵法,但,中國不會圍「歐」救「俄」,中國做事很有原則,正如王毅在柏林所講︰「在國際和地區爭端上,中國堅持通過對話協商政治解決,反對使用武力,反對單邊制裁,堅守不干涉內政原則,維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小國家的正當權益。」
簡言之,身為大國要有能力做到「止戰、反霸、主持公道、維護和平」從而創造互利共贏的理想目標。中國誠然是當今世上最可靠的力量。
軟對抗是小人之道小動作,難登大雅之堂。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