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鹿兒島縣今天凌晨起發生多次地震,沒有造成傷亡,氣象廳呼籲民眾繼續保持警惕。
日本十島村。AP圖片
日本氣象廳表示,附近島嶼近海的地震活動依然活躍,要求民眾注意。氣象廳否認社交平台謠言5日會發生大災難與近期的地震有關。地震海嘯監視課長海老田綾貴說,純屬偶然,沒有因果關係。
他指出,日本地震多發地區,預言偶爾也會說中。他說,以現在的科學技術很難預知地震,即使偶然發生,也沒有科學根據,要求大家基於可信賴的信息展開行動。他還強調,日本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地震。希望社會從平時起就做好準備。
當局派船疏散日本十島村居民。AP圖片
據統計,自6月21日至7月5日當地上午7點,在附近觀測到震度1以上的地震,超過1300次。
日本氣象廳圖片
日本東北大學和東京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在從北海道延伸至關東的太平洋板塊隱沒帶(深度約35至75公里)下方,存在一條垂直延伸的「地震集中帶」,他們將這一發現命名為「前弧地震帶」。
日研究揭太平洋板塊下藏「前弧地震帶」
據《每日新聞》報導,該研究團隊使用了2016年至2020年間設置在太平洋一側的地震和海嘯觀測網所收集的數據,將約59萬筆地震震央位置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了這條沿著板塊隱沒帶垂直延伸的「地震集中帶」。
高溫高壓環境導致岩層釋放水分 可能引發地震
研究指出,太平洋板塊下方的高溫高壓環境導致岩層釋放水分,這些水分隨著地殼上升,可能引發該地區的地震。
對於預測未來地震狀態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團隊推測,這些水分在較深層可能引發「緩慢滑移」,有助於減緩板塊交界處的強烈滑動,降低大型地震的風險。然而,在較淺層,水分可能使斷層更容易滑動,可能引發強烈的淺層地震,甚至可能導致首都周邊地區的大地震。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的內田直希教授表示:「這樣的地震集中帶可能存在於全球多個板塊交界處,對於預測未來地震狀態具有重要意義。」
日研究揭太平洋板塊下藏「前弧地震帶」。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