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棄置的玻璃樽循環再造成為環保磚頭,是香港小數成功將廢料產品化的例子。環保磚應用於政府大樓、人造山坡、公園、遊樂場等公共空間,發展條件相對成熟。然而,玻璃回收及再造業,至今仍然沒有好好發展起來,最大的阻礙,仍然是環保磚相對昂貴、需求少、沒有市場的問題。

根據報道,過去四年,「玻璃回收建明天」計劃回收的廢玻璃總量超過2,000公噸。該計劃為推動玻璃回收而成立,玻璃樽回收後會被循環再造成環保磚。政府「土木工程發展署」轄下的「土力工程處」在把玻璃廢料再造成為環保磚的研究和測試,一直積極參與。環保磚有獨特優點,例如可以吸熱令建築空間更涼快,或清除空氣中污染物的氧化氮以改善空氣質素。不過其應用仍然相當狹窄,採購的只有政府,環保磚在香港實際上沒有多大出路。

外界對環保再造材料的性能缺乏認識,無疑阻礙了環保再造建築材料的應用。不過環保磚未能普及的主因,仍然因為其價格久競爭力。環保磚的售價比普通磚貴約一成,對於重視成本效益的發展商而言,環保磚欠吸引力。這亦說明,香港第一間環保玻璃磚工廠在2005年出現至今超過十年,廢玻璃的消耗量仍然偏低的原因。

要推動玻璃再生,清晰的政策必不可缺。我認為政府需要先確立環保建築及環保建築物料應用的目標和政策,增加政策的預視性和透明度。例如,政府需要交待環保建築的政策,對未來香港的建築物採取環保物料的要求和比例;然後制定明確指標,如何分階段提升環保物料的供應量及產品的質素,最終完成政策目標。只有政策夠清晰、明確及具體,廠商便可以作出適當投資,在科研、技術、產能等各個方面,作好準備,滿足建築界的需求。

環保磚是現成的環保物料,產品的性能和特性都獲得認證,政府應該盡快協助創造需求、建立市場。我認為政府除了增加在政府的項目使用環保磚外,亦要推動私人項目採用,包括提供經濟誘因,令發展商盡可能採用環保磚,消化由廢玻璃制作的環保產品。同時,香港亦可以在發展大型的地標性項目時,採用更多環保磚,增加市場對產品的信心,達到宣傳效果。只要有穩定的需求,環保磚以致環保物料產業將能完善其產業鏈,最終希望以市場的力量,推動玻璃再生技術。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為了讓香港在創科路上急起直追,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政府會循包括研發資源、匯聚人才、提供資金、科研基建、檢視法例、開放數據、政府採購和科普教育的八大方面加強創科發展,並投入所需資源。其中「政府採購」一項對香港環保工業能否站穩陣腳、發揚光大,尤其重要。除了政府部門之外,日後涉及政府的外判工程亦可在合約中訂明要求承建商優先採用本地環保磚,作為切實支持有關行業的第一步。

長遠而言,政府需要協助業界探索,將這些技術成熟的「香港製造」優質產品遠銷海外,例如借助中央政府一帶一路的政策,或配合大灣區的發展,將環保磚向海外銷售,擴大整體收入,推動創新環保經濟發展。

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2015年,香港每日平均棄置275公噸玻璃樽,回收的比率僅3.6%,遠低於其他國家的六成或以上回收比率。即使回收量極少,但其再造產品仍然不能完全被市場吸收。香港計劃於2018年落實飲品玻璃樽徵費,棄置和回收的情況可能有所改善,但是為環保磚等再生產的需求,才是解決廢玻璃問題的真正出路。我期望,政府從速依循施政報告的䇿略,提出更前瞻性的政策和指標,起碼在採購政䇿範疇之內,推動玻璃再生產業的建設,促進香港環保工業。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




徐炳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