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殲10B推力矢量設計精巧 領先俄蘇35兩代技術

博客文章

中國殲10B推力矢量設計精巧 領先俄蘇35兩代技術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殲10B推力矢量設計精巧 領先俄蘇35兩代技術

2018年11月02日 12:55 最後更新:13:04

今年的珠海航展,中國國產殲20隱形戰機成為全場最矚目的元素,殲20編隊數次在珠海機場上空來回翻飛表演,飛機迷睇完大呼過癮。除了殲20,同樣謀殺攝影師菲林的還有裝配在殲10B戰鬥機上的推力矢量噴管。網絡上大量高清圖流傳,讓飛機迷一睹國產推力矢量噴管的真容。

殲10B的推力矢量噴管下垂圖(網上圖片)

殲10B的推力矢量噴管下垂圖(網上圖片)

不過對這項技術鮮有了解的軍事迷卻感到不解,為何殲10B的推力矢量噴管和原始太行發動機噴管似乎沒有什麼區別,兩者尺寸一樣,地面停機時下垂的角度也不明顯,並不像俄羅斯蘇35戰鬥機粗長的噴管那麼醒目。

更多相片
殲10B的推力矢量噴管下垂圖(網上圖片)

今年的珠海航展,中國國產殲20隱形戰機成為全場最矚目的元素,殲20編隊數次在珠海機場上空來回翻飛表演,飛機迷睇完大呼過癮。除了殲20,同樣謀殺攝影師菲林的還有裝配在殲10B戰鬥機上的推力矢量噴管。網絡上大量高清圖流傳,讓飛機迷一睹國產推力矢量噴管的真容。

蘇35戰機的推力矢量噴管,噴管很長,直徑大約一米。(網上圖片)

不過對這項技術鮮有了解的軍事迷卻感到不解,為何殲10B的推力矢量噴管和原始太行發動機噴管似乎沒有什麼區別,兩者尺寸一樣,地面停機時下垂的角度也不明顯,並不像俄羅斯蘇35戰鬥機粗長的噴管那麼醒目。

小紅圈中的是中國殲10B推力矢量設計,大紅圈中的是俄羅斯蘇35設計師思路,差距很大。(網上圖片)

小紅圈中的是中國殲10B推力矢量設計,大紅圈中的是俄羅斯蘇35設計師思路,差距很大。(網上圖片)

三代戰機機動性雖然比二代戰機大大提高,但是迎角大多不超過30度。(網上圖片)

推力矢量這個技術其實不是新花樣,50年代開始很多導彈都開始使用,但是一直到了80年代,才開始裝配在戰機上。戰機設計師研究發現,普通三代機由於氣動舵面(水平、垂直、傾側三個方向的操縱面)天生的特性,舵面角度從20度開始就多數會出現氣流分離現象,到了30度更是幾乎不可用,所以整機最大可控迎角一般不超過30度,這嚴重限制了飛機機動性發揮。為了提高戰機的機動性能,科學家和設計師們不得不放棄在普通氣動舵面控制上的技術改進,而將研究方向投射到發動機上。

F22隱形戰機采用先進二元推力矢量設計,不過誰都不敢跟進,因為增重實在太多,推力損失太大。(網上圖片)

從發動機著手的好處是,其安裝位置靠後,而且推力巨大,稍微噴管偏轉一點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控制力矩,這就成了新科技的一個制高點,美國俄羅斯都耗費巨資開發推力矢量技術,扁的圓的,單方向的全方向的都有,最終F22第一個使用扁平推力矢量噴管服役,極大的提高了飛機機動性,以及隱身效能,但是帶來了巨大的發動機推力損失和巨大的重量增加,即使采用了航天陶瓷技術瘋狂減重,一台F119發動機推力矢量噴口加控制系統增重就超過200公斤。

蘇35推力矢量噴口運動方向是傾斜的。(網上圖片)

在推力矢量正式應用於戰機的時候,正值美俄爭霸,跟風是俄羅斯人本性,但俄羅斯人在蘇27上采用的扁平推力矢量技術遭到大敗,高溫燃起從燃燒室流動到噴口,圓形轉方口推力損失高達14%-17%,而且發動機增重超過半噸,一架蘇27使用兩台推力矢量發動機的話,整機尾部就要增重1噸,為了配平機頭也差不多增加1噸,全機增加2噸重量,這飛機完全廢了,所以俄羅斯只能轉向圓形推力矢量,學名叫軸對稱推力矢量。

蘇35發動機的推力矢量運動模式,同步動作和差動。(網上圖片)

最終俄羅斯人采取了比較保守穩妥的設計,在AL-31F發動機上進行改進設計,型號改為AL-31FP發動機,設計特點是安裝在喉道前的萬向球形結構實現了俯仰偏轉,這種設計的優點是,運動結構簡單,容易實現,缺點是冷卻和密封難度大,最終AL31FP發動機噴管轉向部分使得發動機增重110公斤,長度增加0.4米!

殲10B推力矢量噴口可以360度隨便動作,比蘇35設計更佳。(網上圖片)

從技術來說,俄羅斯人的推力矢量技術非常非常原始,設計師不敢在發動機噴口喉道以後做動作,所以在加力燃燒室段做的鉸接,距離成飛殲10B這種平衡梁式的差2代技術,殲10B推力矢量噴管技術是在每一個做動器上的喉道和擴散一起動作,先進很多。

發動機推力矢量偏轉角度,和偏轉快慢都很有講究。(網上圖片)

若按照一些研究表明的推力矢量設計准則,俄羅斯的設計方案完全不合格。推力矢量設計大體有以下要求:矢量偏轉角度應該達到20度,偏轉後發動機性能損失小,穩態和過渡態矢量對發動機節流無限制,外形尺寸小,矢量對飛機尾翼無干擾,俯仰矢量推力最大應該達到20%的發動機加力推力,偏航矢量推力最大應該達到10%加力推力,俯仰變化率最大60度每秒,偏航則為30度每秒,控制系統特性應該滿足推力矢量噴管動靜特性要求。

比較兩者外表,雖然殲10B和蘇35裝備的都是圓柱形的噴管,其實蘇35這種推力矢量噴管的設計水平並不佳,甚至可以算是世界倒數位置,只不過在俄羅斯同類發動機技術中已經算是最先進的。

蘇35戰機的推力矢量噴管,噴管很長,直徑大約一米。(網上圖片)

蘇35戰機的推力矢量噴管,噴管很長,直徑大約一米。(網上圖片)

小紅圈中的是中國殲10B推力矢量設計,大紅圈中的是俄羅斯蘇35設計師思路,差距很大。(網上圖片)

小紅圈中的是中國殲10B推力矢量設計,大紅圈中的是俄羅斯蘇35設計師思路,差距很大。(網上圖片)

推力矢量這個技術其實不是新花樣,50年代開始很多導彈都開始使用,但是一直到了80年代,才開始裝配在戰機上。戰機設計師研究發現,普通三代機由於氣動舵面(水平、垂直、傾側三個方向的操縱面)天生的特性,舵面角度從20度開始就多數會出現氣流分離現象,到了30度更是幾乎不可用,所以整機最大可控迎角一般不超過30度,這嚴重限制了飛機機動性發揮。為了提高戰機的機動性能,科學家和設計師們不得不放棄在普通氣動舵面控制上的技術改進,而將研究方向投射到發動機上。

三代戰機機動性雖然比二代戰機大大提高,但是迎角大多不超過30度。(網上圖片)

三代戰機機動性雖然比二代戰機大大提高,但是迎角大多不超過30度。(網上圖片)

從發動機著手的好處是,其安裝位置靠後,而且推力巨大,稍微噴管偏轉一點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控制力矩,這就成了新科技的一個制高點,美國俄羅斯都耗費巨資開發推力矢量技術,扁的圓的,單方向的全方向的都有,最終F22第一個使用扁平推力矢量噴管服役,極大的提高了飛機機動性,以及隱身效能,但是帶來了巨大的發動機推力損失和巨大的重量增加,即使采用了航天陶瓷技術瘋狂減重,一台F119發動機推力矢量噴口加控制系統增重就超過200公斤。

F22隱形戰機采用先進二元推力矢量設計,不過誰都不敢跟進,因為增重實在太多,推力損失太大。(網上圖片)

F22隱形戰機采用先進二元推力矢量設計,不過誰都不敢跟進,因為增重實在太多,推力損失太大。(網上圖片)

在推力矢量正式應用於戰機的時候,正值美俄爭霸,跟風是俄羅斯人本性,但俄羅斯人在蘇27上采用的扁平推力矢量技術遭到大敗,高溫燃起從燃燒室流動到噴口,圓形轉方口推力損失高達14%-17%,而且發動機增重超過半噸,一架蘇27使用兩台推力矢量發動機的話,整機尾部就要增重1噸,為了配平機頭也差不多增加1噸,全機增加2噸重量,這飛機完全廢了,所以俄羅斯只能轉向圓形推力矢量,學名叫軸對稱推力矢量。

蘇35推力矢量噴口運動方向是傾斜的。(網上圖片)

蘇35推力矢量噴口運動方向是傾斜的。(網上圖片)

最終俄羅斯人采取了比較保守穩妥的設計,在AL-31F發動機上進行改進設計,型號改為AL-31FP發動機,設計特點是安裝在喉道前的萬向球形結構實現了俯仰偏轉,這種設計的優點是,運動結構簡單,容易實現,缺點是冷卻和密封難度大,最終AL31FP發動機噴管轉向部分使得發動機增重110公斤,長度增加0.4米!

蘇35戰鬥機的推力矢量采用萬向接頭式,由面積可調的收斂擴散噴管和可偏轉的球形結構框架組成,球形結構框架安裝在喉道前,通過繞萬向球形接頭轉動收斂擴散噴管整體產生偏轉得到矢量推力。

AL31FP發動機推力矢量噴管偏轉軸線和垂直方向成32度夾角,偏轉角度僅為15度,轉向速度每秒30度,通過同步動作和差動,可以讓飛機得到垂直方向和側面方向矢量推力,這種設計也延續到了蘇57戰鬥機上,噴管控制系統媒介為封閉在發動機控制系統中的航空油料,省事省錢。

蘇35發動機的推力矢量運動模式,同步動作和差動。(網上圖片)

蘇35發動機的推力矢量運動模式,同步動作和差動。(網上圖片)

從技術來說,俄羅斯人的推力矢量技術非常非常原始,設計師不敢在發動機噴口喉道以後做動作,所以在加力燃燒室段做的鉸接,距離成飛殲10B這種平衡梁式的差2代技術,殲10B推力矢量噴管技術是在每一個做動器上的喉道和擴散一起動作,先進很多。

而殲10B的推力矢量技術是作動環式的,它由矢量調節作動筒,喉道面積調節作動筒,調節環和調節環支撐機構組成,殲10B的推力矢量設計方案,和美國F110發動機上的差不多,軸對稱矢量噴管有3個相互成120度的三個矢量調節作動筒,多個喉道面積調節作動筒,可以360度全方位偏轉,最大偏轉角速度60度每秒。

殲10B推力矢量噴口可以360度隨便動作,比蘇35設計更佳。(網上圖片)

殲10B推力矢量噴口可以360度隨便動作,比蘇35設計更佳。(網上圖片)

若按照一些研究表明的推力矢量設計准則,俄羅斯的設計方案完全不合格。推力矢量設計大體有以下要求:矢量偏轉角度應該達到20度,偏轉後發動機性能損失小,穩態和過渡態矢量對發動機節流無限制,外形尺寸小,矢量對飛機尾翼無干擾,俯仰矢量推力最大應該達到20%的發動機加力推力,偏航矢量推力最大應該達到10%加力推力,俯仰變化率最大60度每秒,偏航則為30度每秒,控制系統特性應該滿足推力矢量噴管動靜特性要求。

按照這個標准來說,蘇35的推力矢量嚴重不達標,主要體現在偏轉角度小,只有15度,而且外形尺寸大,高速飛行偏轉帶來阻力過大,俯仰變化率也不夠快。

發動機推力矢量偏轉角度,和偏轉快慢都很有講究。(網上圖片)

發動機推力矢量偏轉角度,和偏轉快慢都很有講究。(網上圖片)

實際上來說,殲10B推力矢量技術完爆蘇35推力矢量技術,增重預計40-50公斤,對發動機和整機影響極小,而且噴管壽命很長。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普京5月7日宣誓就職 開啟新一屆俄羅斯總統任期

2024年04月23日 21:21 最後更新:23:22

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於下月7日,宣誓就職開啟新一屆總統任期。

普京在早前選舉中成功連任俄羅斯總統。AP圖片

普京在早前選舉中成功連任俄羅斯總統。AP圖片

中央選委會上月中公布總統選舉結果,現任總統普京以87.28%得票率連任。

普京。AP圖片

普京。AP圖片

普京同日透過克里姆林宮網頁發表視像講話,指選舉結果體現民眾對國家政治與經濟發展方針的支持,已取得的成就令俄羅斯更強大及獨立。他承諾竭盡所能,不辜負俄羅斯人民信任,努力確保在2月份發表的國情咨文中詳細闡述的大型國家項目與計劃,得到落實。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