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組織推算約有5.6萬名本港兒童患有過度活躍症。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AD/HD)近年在本港愈趨普遍,有組織推算本港約5.6萬名的兒童有相關疾病,但接受治療的兒童僅有1.4萬名,且公立醫院輪候時間漫長,平均需輪候長達2年4個月,擔心不少病童錯過黃金治療期而無法獲得適當治療。有家長指,由於公院輪候時間漫長,每月需要花近萬元到私家醫生求醫,更坦言考慮移民至外國,相信當地可為子女提供更適切的治療。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發布對相關服務輪候時間的建議及報告。左起為狄志遠、協會主席伍敏姿及個案伍女士。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發布對相關服務輪候時間的建議及報告。左起為狄志遠、協會主席伍敏姿及個案伍女士。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按本港兒童人口推算,本港大約有超過5.6萬名5至19歲的兒童患有相關疾病,但醫管局確診及接受治療的18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只有約1.4萬名,相信現時有超過4萬個隱藏個案未得到合適治療。協會主席伍敏姿引述研究顯示,有關疫病的治療黃金期為6至9歲,若孩童在9歲後才治療,效果則欠理想。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惟現時公立醫院的新症輪候時間漫長,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指,各區的輪候時間中位數由2015至16年度的最長約為95個星期,上升至上年度的119星期,即約2年4個月,更推算約情況持續,2023年的輪候時間將約8年4個月。狄志遠更指,早前調查發現公立醫院門診告示及熱線查詢的新症輪候時間不一,以瑪麗醫院為例,熱線查詢的時間為2020年底,但門診告示則顯示2020年1月便可求診,兩者相差約11個月。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伍女士的現年10歲半女兒,於小三時開始發現有AD/HD徵狀,經醫生轉介至瑪麗醫院,但輪候時間排至2020年。伍女士指,女兒情況嚴重至「扯自己頭髮、撞牆、在洗手盆跳落地下。」但醫管局卻將女兒病情排在穩定新症,最終須每月花約萬元到私家醫生求醫。


協會建議,政府應透過公私營合作的模式,於各區提供具彈性、起動快,而且沒有資產門檻的相關服務,令病童獲得即時評估、確診及治療。協會又指,現時公營醫療系統中相當於全職人員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僅37人,建議應加強相關專業及輔助人員的培訓,以長遠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醫管局回覆《星島日報》表示,醫管局的目標是把第一和第二優先類別個案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維持在2星期和8星期內,而這項服務承諾已經達到。發言人續指,如病人於輪候期間的精神狀況有變,可返回所屬的精神科專科門診再次接受評估,以判斷是否需要提前診期,或可考慮到急症室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