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KOLs 如何評港鐵列車相撞

博客文章

KOLs 如何評港鐵列車相撞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KOLs 如何評港鐵列車相撞

2019年03月24日 07:30 最後更新:11:14

想看 KOLs (Key Opinion Leaders, 即關鍵意見領袖)怎樣談論周一的港鐵列車相撞事故,先要定義什麼是 KOLs。這名詞在香港用得比較濫,在社交媒體粉絲(followers) 多的人已會被稱為 KOLs。本文也從俗,就當 KOLs 泛指對群眾有影響力(尤其是在社交媒體上)的人。

利用社媒監察系統看香港近千個粉絲人數高的社媒專頁,3月18日星期一那天有超過六百個帖文談及港鐡列車相撞。不計媒體機構,只看個人掛頭牌的社媒專頁,發現最高互動量的帖文來自杜汶澤的IG帳戶。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港鐵喺今日凌晨進行信號系統測試,一列由金鐘站前往中環站嘅列車,與另一列由中環站駛往金鐘站嘅列車相撞,一名車長受傷送院。受事故影響,荃灣線來往金鐘站至中環站服務全日暫停。 信號系統又出事!個新信號系統叫WhatsApp 定IG呀?乜你嗰嘢成日都咁易壞㗎?好彩無乘客搭啫!人命嚟㗎! #杜汶澤喱騷 #為何深夜總是餓 #GeniusBar #壹鳩大事回顧 #我要做蝴蝶 #chapmantolateshow ========================= 【一週節目重溫】 🔴星期一《為何深夜總是餓》: 11/3-干煸四季豆 (http://bit.ly/2NYBvlp) ⚪星期三《GENIUS BAR》: 13/3-夢想 (http://bit.ly/2TzB5rK) 🔵星期五《壹鳩大事回顧》: 15/3-第二十九回 (http://bit.ly/2W1K3L9) ⚫不定期放送《我要做蝴蝶》 5/3 -第一回(http://bit.ly/2TB2Uio) ========================= 🎥杜汶澤喱騷Chapman To’s Late Show YouTube Channel: https://bit.ly/2K5ZyPL 🎉豬友會專頁: http://bit.ly/2ILA3Ee

A post shared by 🎥杜汶澤喱騷 Chapman To’s Late Show (@chapmantoslateshow) on

杜汶澤這個IG post 發布時間是當天早上八時五十分,以非新聞媒體來講這港鐵事故 post 算很早。圖片本身固然很震撼,適合IG這種主打影像的社媒。內文先有簡短的「報道式」描述事件,再加杜氏拿手的短評。這個 post 有很多能引起互動和共鳴的元素,在當天眾多相關帖文中排在十大之內,比得上其他新聞媒體的互動量。當天有另外兩位 KOLs 談港鐵相撞也引起高互動量,分別是帖文排第四十多位的健吾和排名五十多位的潘小濤。健吾和潘小濤這兩個高互動量帖文發布的圖片來自 Whatsapp,相片中所見相撞列車車廂損毀程度比之前在新聞報道中看到的似乎更震撼。

值得留意這三位 KOLs 的影響力並非完全「原生」自網上世界。杜汶澤固然是來自主流演藝界,健吾和潘小濤也有做傳統電台的時事節目。從市務營銷的角度來看,一般定義 KOLs 為在某範疇內的達人,其意見獲得一定程度的群眾信任和支持。杜汶澤、健吾和潘小濤時常月旦時事,懂得引起互動的竅門,也各有粉絲支持。撇開是否同意這三位的意見和政治取向,純從營銷角度看,我覺得他們稱得上是時事評論界的 KOLs。

*以上文章使用 iThink Trending 社媒監察系統搜尋按互動量排列的相關帖文。iThink系統是 Social Media Marketers 降低成本和增加效果的工具。 查詢:info@iThinkTrending.com




iThink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用「技術走勢」看逃犯條例輿論聲浪

2019年06月23日 07:30 最後更新:07:38

過去幾周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爭議是香港人關心的話題。我們用社交媒體監察系統搜尋香港主要媒體、討論區和 KOLs 的帖文互動量(例如讚好和嬲等反應、分享和評論等等),看看那些有提到「逃犯」、「送中」和「引渡」等等關鍵字的帖文引起多少互動聲浪。以下圖表顯示由六月一日至六月二十一日有關逃犯條例的總互動量走勢。

6月9日(A點)大遊行當天是第一個高位,之後兩天略為回落至6月11日(B點)的低位,在6月12日(C點)包圍立會示威是第二個高位。留意之後回調到6月14日的低位(D點)比6月11日的B點為高。如果套用炒股的技術走勢分析,會發覺A點、C點和 E點這三個高位一浪高於一浪(higher highs),而低位D點也是高於之前的低位B點 (higher lows)。這種一浪高於一浪的走勢是完美的上升軌道,難怪引爆出6月16日民陣稱為200萬+1的大遊行。可能有人質疑究竟第二次遊行的人數是否比第一次遊行高一倍,從圖表中所見6月16日(E點)的互動量比6月9日(A點)的互動量高約六成。參考互動量去估計遊行人數,第二周遊行比第一周遊行的人數高很多不足為奇,至於人數是否真的高一倍就難以判斷了。

6月16日的最高峯後互動量拾級而下,到6月20日的互動量已由最高位下降了超過七成半。原本這下降幅度讓人覺得逃犯條例爭議可能逐漸平息,但6月21日(F點)又輕微反彈了。接下來逃犯條例爭議的互動量走勢會繼續回升、橫行整固還是漸趨平息要看有沒有催化劑。甚麼為之催化劑呢?以6月21日的反彈為例,當天引起最高互動量的三甲帖文第一位是蘋果日報報導警察總部的示威情況,這條帖文的總互動量超過二萬一千。第二位帖文是蘋果指李家超說速龍小隊制服沒有位置放警員編號是講大話,這帖文互動量也逾萬九,比第一位差不太遠。第三位帖文是蘋果指警務處副處長疑似叫警察見到着記者衫的人要小心,「唔好俾人影到」。這第三位帖文的互動量逾一萬七千。 遊行、示威、包圍政府機構等等固然是谷起互動量的催化劑,但從6月21日的第二和第三位互動量最高帖文所見,政府官員或建制派的言行(包括內容和態度)都是激起互動輿論聲浪的催化劑。另一催化劑例子是蔣麗芸議員爆出的「可考慮重推」説法,民建聯在自己的FB專頁回應蔣議員的言論在6月21日也引起逾萬六互動量,是當天排第四位的高互動量帖文。

至於整個6月份(6月1日至6月21日)那條帖文引起最高互動量呢?答案是蘋果日報報導特首6月18日向市民致歉的記招一文,該FB帖文的互動量超過十萬。

6月份排第二位的帖文是蘋果報導6月15日特首宣布暫緩修例記者會,這FB帖文互動量也逾十萬。

特首這兩個記者會的目的分別是致歉和宣布暫緩修例,原本應是想為輿論聲浪降溫,減低市民的負面情緒,但似乎民眾並不受落。Facebook讓用戶選擇「讚好」、「哈哈笑」和「嬲嬲」等不同的反應。細看這兩篇報導林鄭記招帖文的反應,超過八成半都是「嬲嬲」,可見受眾非常不滿特首這兩個記招。你可能會問蘋果日報一向反建制,會不會其讀者立場也是反建制的呢?我們看看立場被認為較中立的香港電台報導林鄭暫緩修例記招的帖文,無獨有偶,「嬲嬲」也是佔反應的八成半左右,可見這種不滿特首記招的情緒似乎不限於反建制媒體的受眾。

七一遊行前香港的輿論聲浪仍然值得留意。就算有關逃犯條例修訂的互動聲浪降低了也不代表政府可以安枕,有可能是訴求分散到要求官員下台或重推政改等等不同的議題呢!

*以上文章使用 iThink Trending 社媒監察系統搜尋按互動量排列的相關帖文。iThink系統是 Social Media Marketers 降低成本和增加效果的工具。 查詢:info@iThinkTrending.com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