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機要比超級電腦更快萬倍以上。(新華社圖片)

量子計算機要比超級電腦更快萬倍以上。(新華社圖片)

中國科技又取得新突破,這是被稱為明日科技的量子計算領域,由量子專家潘建偉帶領的團隊,開發出2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刷新了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記錄。這個成果發表於8月9日的《科學》雜誌。

量子計算機技術是中美競爭的另一焦點,激烈程度不下於5G、超級電腦。二百年前,英國的發明天才巴貝奇(Charles Babbage)利用數理和工程知識,於1832年發明一台用銅和鋼製造的計算機器,這就是著名的差分機一號(Difference Engine No.1),用上二萬五千個零件,重達四噸,這座純機械計算機再進一步升級的話,就是從人操作轉為蒸汽推動。不過,科技不是依從迭代發展,而是跳躍式突破的,沒有多久,科學家提出用電子方式驅動計算機,到了二次大戰期間,美國製造一座由電子管運作的大型計算機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人手計算快一萬倍,用來計算炮火的彈道和研發原子彈。這台計算機重三十噸,佔地一千五百平方呎。

再過十幾廿年,科技又有突破,矽谷研發出晶片技術,今天我們稱為電腦的計算機遵從「摩爾定律」發展下,性能每十八個月升級一次,當大家預期電晶體不可再微縮,功能不可能再倍升時,完全來自另一個領域的解決方案出現了,這就是量子電腦。美國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首先提出量子計算的可行性。一直以來,美國視量子電腦為囊中之物,IBM和Google致力在方面為美國科技保持優勢,不過,情況自2017年出現改變,主要說是潘建偉這個量子團隊冒起,趕上了IBM、Google,並一次又一次搶先刷新量子計算領域的紀錄。

從晶片電腦飛躍到量子計算,人類計算能力、處理數據的能力,就將出現上億萬倍的提升。令美國感到不安的是5G通訊時代的實現,就是驅動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以上應用正需要強大的計算力,中國的5G與量子計算雙翼齊飛,有望脫離過往一直落後予人的形勢。

美國全力推動科技升級,英國、日本這兩大科技強國也在默不作聲的努力。其實,中國在一些科技領域領先又如何?科技發展愈來愈快,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壟斷所有的科技優勢。5G也好,量子計算也好,一切應如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所言︰「這個世界最終是要合作共贏的。」競爭是好的,因為帶來榮譽,激勵團隊的鬥志,但是想「領先了就等如獨贏」的話,恐怕在新時代難以得逞。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