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和兩年前成立專責部門推動創意研發。
以地產起家的信和集團,近年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於兩年前成立專責部門,並交由前任科技園首席商務總監楊孟璋掌舵,去年更創立「信和創意研發室」(Sino Inno Lab),作為展示及測試創科產品的舞台。由政府法定機構轉投商界,楊孟璋的工作依然離不開創科,他期望帶領行業推動開放式創新,逐步使本地公司「startup scale up」(創業規模化),研發更多新產品。

信和創意研究室佔地約三千呎,展出數十項科研產品,供團體預約參觀。 受訪者提供圖片
兩年前,楊孟璋加入信和集團出任創新聯席董事,統領新部門—創新部,負責策劃及推動集團的創新科技發展,在全球物色合適的創科方案及投資機會。他坦言,亞洲地產行業在過去十載生意向好,即使不加入創新元素,亦可以賺到錢,但集團相信地產科技將是未來挑戰,故期望盡早推動相關發展。
這位創科猛人是工程師出身,在九十年代從澳洲回流後,先後任職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高級顧問、理大企業合作處總監,並於一一年加入香港科技園,出任首席商務總監一職,見證着本港二十多年的創科發展。
於創科界工作數十載,楊孟璋深明要在傳統行業注入創科元素,並非朝夕之事。他認為,一家公司能夠成功屹立多年,代表其運作模式良好,如要在公司上下作出新改變,有一定挑戰及風險,而且未必賺錢,「幸好老闆認為創新帶來機會多於危機,所以很支持我們發展。」
楊孟璋上任後便着手在內部推廣創新文化,讓員工明白應用創新科技,是可以提升產品價值的,遂萌生「創意研發室」的構思,「想成立一個平台啟發各部門同事,讓他們接觸多些新產品。」及後他將相關概念逐步擴大,除了對內提供平台,亦希望扶持外面的初創公司,對發展成開放式創新模式,可謂相得益彰。

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楊孟璋期望,信和創意研究室可帶領行業推動開放式創新。
他不諱言,在本港創科所面對的最大問題,不是欠缺金錢及技術,而是缺乏機會進一步發展,「很多創科人才不懂做生意,故需一個平台協助他們去展示產品。」去年十月,「信和創意研發室」正式成立,在觀塘約三千呎的單位,展示四十多項科研產品,涵蓋酒店、家居、商場及物管等範疇,最近還更替及添置約三十件新產品。
有別於一般展廳,創意研發室設有模擬酒店房間、家居睡房及浴室等,容許初創公司於不同場景,為各式各樣的產品,進行測試及改良。楊孟璋形容,創意研發室就如一個沙池,所有意念均可隨時「推倒重來」,「更重要的是公司會與初創一同分擔研發責任。」他舉例指,一項由本地創科公司Film Players設計的智能薄膜,本身具備清晰、朦朧等簡單功能,「經過我們的建議,現時該產品已加入漸進功能,啟動遮太陽模式時,會變成深灰色。」

信和創意研發室成立將近一年。
信和創意研發室成立將近一年,已成功吸引逾三千五百人到訪,「內部員工只佔了約兩成,其餘均是同行、中學、大學及初創公司。」同時,集團旗下的新物業亦陸續應用信和創意研發室引入的產品,楊孟璋舉例說,今年春季開始,部分新樓盤已採用從以色列引進的「空氣淨化油漆」,「這油漆不含揮發性有機物,亦可通過光催化作用,淨化空氣。」
談到短期目標,楊孟璋希望仿效瑞士的做法,協助更多本地公司「startup scale up(創業規模化)」,除了提供金錢支援以外,更加要為初創公司營造一個合適創科生態系統,以孕育出更多創科產品讓集團及業界應用。

楊孟璋希望仿效瑞士的做法,協助更多本地公司「startup scale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