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952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委)發出《評定各級幹部等級指示》(以下簡稱《等級指示》),明令人民解放軍全軍評定統一的軍隊級別,建立幹部等級制度,以在物質待遇方面實行薪金制度,取代供給制度,亦為其後實行軍銜制度奠定基礎。在《等級指示》確定的共分為23級的軍隊級別中,最高級別為第1級軍委主席副主席級,第2級為大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級,第3級為軍委委員級,第4級為正兵團級,……在《部隊及領導幹部評級幅度》(以下簡稱《幅度》)中,有正兵團級以下各級別評定標準、幅度,但沒有正兵團級以上的軍委委員級、大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級、軍委主席副主席級的評定標準;僅有一條標準涉及軍委委員級,即「個別資深的(大軍區)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得評為軍委委員級」。

與軍委發出《等級指示》同時,政務院亦於1952年3月頒發依軍隊級別而定的軍隊幹部津貼標準,其中2等1級為大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2 等2級為軍委委員,在此,軍委委員級實際相當於大軍區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級,軍委委員級對應的職務是大軍區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

更多相片

二、1952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委)發出《評定各級幹部等級指示》(以下簡稱《等級指示》),明令人民解放軍全軍評定統一的軍隊級別,建立幹部等級制度,以在物質待遇方面實行薪金制度,取代供給制度,亦為其後實行軍銜制度奠定基礎。在《等級指示》確定的共分為23級的軍隊級別中,最高級別為第1級軍委主席副主席級,第2級為大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級,第3級為軍委委員級,第4級為正兵團級,……在《部隊及領導幹部評級幅度》(以下簡稱《幅度》)中,有正兵團級以下各級別評定標準、幅度,但沒有正兵團級以上的軍委委員級、大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級、軍委主席副主席級的評定標準;僅有一條標準涉及軍委委員級,即「個別資深的(大軍區)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得評為軍委委員級」。

---大軍區司令政委級

粟裕也沒進軍委。而這屆軍委的排名恰恰是一年後被評為帥的十人的排名(毛鄧拿掉),一年後評銜時,中央決定軍委主席毛澤東授大元帥軍銜,軍委委員一律授元帥軍銜。毛為大元帥,其餘十一人為元帥,由此推看,有傳所謂的「預謀」是否在1954年就開始發起,有網友說毛找楚青說話暗示等等,是否在54年就發生了。起碼有一條是肯定的:中央沒有規定只評十個帥。而是軍委委員一律評帥,在這裏也許有人要問鄧小平入選了54年的軍委名單,為什麼沒有被授元帥銜?事實上1955年9月3日,總幹部部部長羅榮桓等奉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之命,給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劉少奇正式報告稱:"關於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問題,中央已決定現任軍委委員之朱德、彭德懷、林彪、賀龍、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十一同志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4.解放戰爭時期軍委委員/軍委高級領導人/五大野戰軍司令員;政委。 對於必需符合的條件粟只與第4條最後一項接近:解放戰爭五大野戰軍司令員,政委(粟曾短期的任華野代司令和代政委,可不是解放戰爭時期軍委委員)。在這裏粟派也許要說林彪,羅榮桓不是南昌起義的領導,不符合第一條,所以也沒有資格入選。其實林羅入選有三大理由:第一個理由是除了第一點存在爭議外,林羅完全符合其他三個條件。第二林彪,羅榮桓雖然不是南昌起義領導人,不過卻做為主要負責人開創了山東抗日根據地及大半個東北。

左一為粟裕,左三為劉伯承

附軍級的1,2,3級名單

根據52年評定的等級:

一等:軍委正副主席 1級

二等:大軍區司令政委 1級

三等:軍委委員 1級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

---軍委主席副主席級

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是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林彪、高崗、程潛,54年加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聶榮臻、 葉劍英。

---大軍區司令政委級

六大軍區司令政委是 高崗、陳毅、饒漱石、林彪、葉劍英、羅榮桓、彭德懷、習仲勛、賀龍、鄧小平、聶榮臻、薄一波。

---軍委委員級

前面人員除薄一波外都是軍委委員,還有粟裕(總參第二副參謀長)、張雲逸、李先念、鄧子恢、羅瑞卿、徐海東和張治中、傅作義等起義將領。

在這份名單中可看出,粟裕此時的軍級只是三等一級,甚至不及高崗,饒漱石,習仲勛,薄一波。地位與49年公佈的軍委名單來說,下降了一大步,可以說粟被評為元帥的可能性小了很多!

三、1954年9月20日,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並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從而不再設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

毛澤東為國防委員會主席,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程潛、張治中、傅作義、龍云為副主席(注意後來的10大元帥及可能被授元帥銜的鄧小平全部為副主席,劉少奇周恩來由於已經徹底脫離軍隊轉在中央工作故不再在軍隊掛職),于學忠,粟裕等81人為委員。

由於國防委員會是諮詢性質的機構,不是全國武裝力量的領導機關,為加強黨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領導,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成立黨的軍事委員會的決議》,決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軍委(55年授元帥人員名單均是新軍委委員),由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這12人組成,毛澤東任主席。請注意,這次組會周恩來(時任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劉少奇(時任人大委員長)已不在軍委,國民黨過來的也已不在列。

粟裕也沒進軍委。而這屆軍委的排名恰恰是一年後被評為帥的十人的排名(毛鄧拿掉),一年後評銜時,中央決定軍委主席毛澤東授大元帥軍銜,軍委委員一律授元帥軍銜。毛為大元帥,其餘十一人為元帥,由此推看,有傳所謂的「預謀」是否在1954年就開始發起,有網友說毛找楚青說話暗示等等,是否在54年就發生了。起碼有一條是肯定的:中央沒有規定只評十個帥。而是軍委委員一律評帥,在這裏也許有人要問鄧小平入選了54年的軍委名單,為什麼沒有被授元帥銜?事實上1955年9月3日,總幹部部部長羅榮桓等奉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之命,給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劉少奇正式報告稱:"關於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問題,中央已決定現任軍委委員之朱德、彭德懷、林彪、賀龍、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十一同志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特呈請國務院轉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理授予軍銜的法律手續。

由於毛澤東本人的態度,大元帥軍銜後來未授;同時,毛主席建議,至地方或中央工作的同志就不要受軍銜了。鄧小平時以由西南局第一書記升為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秘書長,並在不久後被委以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總書記等重任,故鄧的元帥銜沒有授(其實鄧的元帥服已經做好),這是題外話了。至此在被比喻為可授元帥軍銜前奏的人員名單中兩次落選,粟裕被授元帥銜的希望徹底斷送。

四、粟裕始終沒有被作為可能的元帥人選,那麼粟裕是否夠的上評元帥的資格呢?評定軍銜中規定元帥必需滿足:

1.軍隊的創始人締造者(也就是說必須是南昌起義團以上職務)/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

2.紅軍時期軍委委員/軍委高級領導人/方面軍總指揮,政委。

3.抗日戰爭時期中央軍委委員/軍委高級領導人/八路軍總司令,副總司令,參謀長/新四軍軍長,副軍長/八路軍各師師長,政委。

4.解放戰爭時期軍委委員/軍委高級領導人/五大野戰軍司令員;政委。 對於必需符合的條件粟只與第4條最後一項接近:解放戰爭五大野戰軍司令員,政委(粟曾短期的任華野代司令和代政委,可不是解放戰爭時期軍委委員)。在這裏粟派也許要說林彪,羅榮桓不是南昌起義的領導,不符合第一條,所以也沒有資格入選。其實林羅入選有三大理由:第一個理由是除了第一點存在爭議外,林羅完全符合其他三個條件。第二林彪,羅榮桓雖然不是南昌起義領導人,不過卻做為主要負責人開創了山東抗日根據地及大半個東北。

第三是林羅的歷史地位,林彪從18歲開始到身亡之前在軍隊系統中除了副統帥從未擔任過副職,49年之前也是以職業軍人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加上的確戰功赫赫,所以他在元帥中排名第幾,也就代表了職業軍人在毛的心目中排名第幾;以此類推,作為軍隊政工系的代表,羅也註定要在元帥中佔一席之地。

五、粟裕軍事生涯的幾點軟肋也成為阻挨其有可能被評為元帥的「硬傷」,如從未上過軍校,擔任過毛的警衛連連長,沒有參加長征,14年未與毛澤東黨中央見過面,又是唯一一個未能完成戰略任務(解放台灣)的野戰軍司令員。

所以,綜上所述,我覺得:大將,這才是最合適粟裕的軍銜!

左一為粟裕,左三為劉伯承

張雄文

1949年9月,第三野戰軍首席代表粟裕出席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期間,第二野戰軍首席代表劉伯承由衷地向中外記者稱讚粟裕,他說:「這位是粟裕將軍。粟裕將軍百戰百勝,是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想必諸位早有耳聞吧!」《人民日報》於9月27日發表《中國人民政協代表訪問記――常勝將軍粟裕》一文,盛讚粟裕是“常勝將軍”,並轉引了劉伯承對粟裕的贊語。

不久以後,劉伯承主持南京軍事學院,他又多次闡述這一觀點。南京軍事學院某次開會時,有人說請常勝將軍劉司令員講話。劉伯承真誠地說,我不是常勝將軍,常勝將軍是粟裕。

劉伯承對粟裕的讚譽是建立在長期的戰爭,特別是解放戰爭以來,粟裕卓越的軍事謀略與指揮藝術基礎之上的。在解放戰爭進程中,在戰略決策的各個關鍵時刻,粟裕都提出了關係全局的重要建議,並以出色的戰役指揮保證中央軍委戰略意圖的勝利實現,對於縮短戰爭進程,奪取全國勝利,對於豐富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劉伯承的這段變成公開文字後的話頗耐人尋味。稍稍用心的人很容易發覺其中有「畫蛇添足」的痕迹。以劉伯承講話中“粟裕將軍百戰百勝”的前提,以及他十分清楚的粟裕對解放戰爭進程傑出的貢獻而言,加上“之一”似乎尚談不上稱讚。如果有人說“美國是當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這顯然是一種否定,言外之意美國只不過是眾多強大國家中的一個,而事實為美國是最強大的。

同理,如果有外國人說「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這也是一種否定。因為唐朝本來就是當時最強大的,加上“之一”二字,顯然有不以為然之意。作為二野首席代表的劉伯承稱讚三野首席代表時加上“之一”,似乎有居高臨下或者借人自誇之意,這是完全不符合劉伯承謙和性格的。另一方面,按照漢語語法,“最”與“之一”不能並存,“最優秀的將領之一”屬病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當然,這個語法錯誤應該不是劉伯承本人犯的。2005年發表的《粟裕兵法》一文明確指出:劉伯承稱讚粟裕為“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胡兆才:《粟裕兵法》,《今古傳奇紀實版》2005年第6期。)顯然,這是一個符合歷史真實的本來說法,與劉伯承所說“我不是常勝將軍,常勝將軍是粟裕”是一脈相承的。《人民日報》轉引劉伯承的贊語時,基於某種考慮,經過了文字的修正處理。

然而,這只是一種合理的推測,究竟劉伯承的原話內容如何,在粟裕、劉伯承兩位當事人辭世後,也只有當時的採訪者金鳳知道了。機緣湊巧,在我們採訪電影《佩劍將軍》、文獻片《粟裕大將》、書籍《淮海戰役史》的作者石征先老時,見到了他與兒子石揚為拍攝《粟裕大將》10集文獻片,採訪人民日報原著名記者金鳳時的記錄,才終於消除了最後一絲疑慮。採訪記錄如下(如圖):

金鳳是英雄飛行員趙葆同(寶桐)的妻子。

金鳳是著名的《人民日報》記者。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金鳳奉命採訪出席第一屆青年代表、全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期間)採訪了南京市委書記、市長、第三野戰軍首席代表粟裕。

《訪常勝將軍粟裕》1949年9月27日在人民日報發表,其中有劉伯承談評粟裕是「智深勇沉、百戰百勝,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有古名將風,有古大將風,是中國的戰略家。」(發表審稿時,被修改)

採訪記錄為石老親筆字跡。

由此,長期以來令大家疑惑的問題終於水落石出。劉伯承當時確實稱粟裕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而非“最優秀的將領之一”。雖然只有二字之差,卻真實地體現了劉伯承對粟裕解放戰爭戰略與戰役兩個方面由衷地肯定,也表現了劉帥謙恭自抑的優良品格。

恢復這段真實歷史,並非為粟裕爭奪軍事第一的虛名(事實上也無必要),只是對閹割的歷史一種嚴正的更正。我們不禁感慨:究竟還有多少欽定的所謂歷史,淹沒了事實本身的原來真相!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