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鼓勵遺體捐贈者作貢獻 華永會設紀念骨灰位計劃

社會事

鼓勵遺體捐贈者作貢獻 華永會設紀念骨灰位計劃
社會事

社會事

鼓勵遺體捐贈者作貢獻 華永會設紀念骨灰位計劃

2019年11月27日 09:00 最後更新:10:42

不知大家是否願意在離世後,仍為社會盡一分力?

為了鼓勵市民離世後回饋社會以及推動綠色殯葬,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與多間機構合作,讓捐出遺體作醫學研究或器官捐贈者在安息之後,其骨灰可撒放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紀念園內。

更多相片
將軍澳填場的紀念花園

不知大家是否願意在離世後,仍為社會盡一分力?

將軍澳填場的紀念花園

早於2013年推出的「無言老師」及「大體老師」撒放骨灰計劃,是鼓勵市民於辭世後,捐出遺體給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醫學院,作改良醫療技術和病理研究研究用途。華永會於將軍澳填場的紀念花園,為遺體捐賭者設立專屬紀念牆,親屬可選擇將捐贈者骨灰,撒放在花園內。

將軍澳墳場第16段

至於2017年推出的「大愛恩人」計劃,是和香港腎臟基金會合作,市民在辭世後,若能捐出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其家屬同樣可在將軍澳填場的紀念花園內撒放骨灰。

華永會行政總監麥鉅然

華永會行政總監麥鉅然表示,傳統中國人對於遺體捐贈和器官捐贈有保留,因此華永會希望透過這些創新理念,鼓勵市民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他又補充,由於這類型的骨灰位已近飽和,現正申請於將軍澳墳場第16段進行擴建工程,增加紀念花園的骨灰位數目。

麥鉅然表示,未來會墳場增加一些藝術裝置。

為支持醫管局眼庫中心的理念,市民捐贈眼部組織,亦可將骨灰撒落在新建成的紀念花園內。至於今年初在荃灣華人永遠填場設立的「寧馨園」,為未滿24周離世胎兒提供埋置或撒放骨灰的服務,日後亦會擴展至將軍澳。

將軍澳填場的紀念花園

將軍澳填場的紀念花園

早於2013年推出的「無言老師」及「大體老師」撒放骨灰計劃,是鼓勵市民於辭世後,捐出遺體給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醫學院,作改良醫療技術和病理研究研究用途。華永會於將軍澳填場的紀念花園,為遺體捐賭者設立專屬紀念牆,親屬可選擇將捐贈者骨灰,撒放在花園內。

將軍澳填場的紀念花園

將軍澳填場的紀念花園

至於2017年推出的「大愛恩人」計劃,是和香港腎臟基金會合作,市民在辭世後,若能捐出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其家屬同樣可在將軍澳填場的紀念花園內撒放骨灰。

將軍澳墳場第16段

將軍澳墳場第16段

華永會行政總監麥鉅然表示,傳統中國人對於遺體捐贈和器官捐贈有保留,因此華永會希望透過這些創新理念,鼓勵市民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他又補充,由於這類型的骨灰位已近飽和,現正申請於將軍澳墳場第16段進行擴建工程,增加紀念花園的骨灰位數目。

華永會行政總監麥鉅然

華永會行政總監麥鉅然

為支持醫管局眼庫中心的理念,市民捐贈眼部組織,亦可將骨灰撒落在新建成的紀念花園內。至於今年初在荃灣華人永遠填場設立的「寧馨園」,為未滿24周離世胎兒提供埋置或撒放骨灰的服務,日後亦會擴展至將軍澳。

麥鉅然表示,未來會墳場增加一些藝術裝置。

麥鉅然表示,未來會墳場增加一些藝術裝置。

麥鉅然又表示,未來亦會在轄下四個墳場,包括將軍澳、香港仔、柴灣和荃灣,增加一些藝術裝置,令墳場更加人性化,紓緩離世者親屬的傷痛,「傳統以來墳場是一個很冰冷、灰暗的地方,但生命其實不應該用這麼冰冷的角度去看,我亦希望通過這些藝術裝置,能夠將正向生命意義宣揚給市民。」

往下看更多文章

屯門曾咀紀念花園推紙製撒灰筒 海旁設「渡船」供家屬追思

2024年04月03日 16:48 最後更新:18:05

明天就是清明節。為推廣綠色殯葬,屯門曾咀紀念花園本月底推新服務,包括提供不會重用的紙製撒灰筒;而花園海旁增設名為「渡船」的小木船,寓意家屬將思念和心意送往「彼岸」先人。

「渡船」的船身掛上數個富香港特色的思念信箱,讓曾使用綠色殯葬服務的家屬投遞心意信箋,向先人表達思念與祝福。 (政府新聞處圖片)

「渡船」的船身掛上數個富香港特色的思念信箱,讓曾使用綠色殯葬服務的家屬投遞心意信箋,向先人表達思念與祝福。 (政府新聞處圖片)

2021年啟用的曾咀紀念花園是全港13個紀念花園之一,供市民為先人撒骨灰。紀念公園本月底將免費提供紙製撒灰筒,家屬可於紙筒上寫紀念字句或貼上先人喜愛的照片,是現有金屬撒灰器之外多一個選擇;紀念花園又首設獨立房間,讓市民在撒灰前進行簡單悼念儀式。

2021年啟用的曾咀紀念花園 (食環署網站圖片)

2021年啟用的曾咀紀念花園 (食環署網站圖片)

在紀念花園海旁,則增設名為「渡船」的小木船,寓意將家屬的思念和心意送給「彼岸」的先人,船身掛上5個信箱收集心意卡,由職員定時拿去火化。

(食環署網站圖片)

(食環署網站圖片)

食環署表示,使用海上和花園撒灰的數字由2011年共2300多宗,增至去年共9300多宗,升約3倍,截至去年已有1.1萬多人在綠色殯葬登記名冊登記。當局表示,如市民有意願離世後回歸自然,可及早向家人表達。

海旁增設名為「渡船」的小木船 (政府新聞處圖片)

海旁增設名為「渡船」的小木船 (政府新聞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