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不久的二十四歲少女吳犖晴,初中時確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去年進行非親屬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引起罕見的併發症,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近一個多星期,由於其肺功能已完全失效,正急需有心人捐出屍肺,好讓犖晴可換肺續命。
  瑪麗醫院、葛量洪醫院、港大醫學院醫生和吳犖晴的父母昨日召開記者會,透露犖晴現時情況嚴峻,沒有其他藥物可醫,接受雙肺移植是唯一辦法。犖晴的肺部功能已完成喪失功能,目前只可靠人工肺維持生命,長此下去或會出現中風或細菌感染,甚至會死亡,情況非常危急。
  犖晴的主診醫生、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謝偉財稱,犖晴於去年十二月底出現氣促、心包和胸腔積水。院方為她進行檢測後,發現其肺小靜脈阻塞而引起肺高壓,是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時極其罕見的併發症。
  犖晴的父母說,犖晴在初中發病,初時身體情況穩定,更曾是學校田徑隊和舞蹈組的成員,喜歡烹飪,會與朋友相約野餐。她其後在讀嶺南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父母指,犖晴的求生意欲很高,常常在網上搜尋如何治病,即使無胃口亦堅持進食,形容女兒樂觀且堅強。
  葛量洪醫院結核暨胸肺內科副顧問醫生甄詩韻指,本港登記可移植屍肺的人數少,去年只有七宗肺移植個案,需要接受移植的患者平均要等候十六個月,但同時每年有大約兩成患者等不及移植死亡。捐肺者需是腦幹死亡、O型血、身高約一米七六、體重約四十至五十公斤,吳犖晴的主診醫生呼籲市民若有符合有關條件的已故親人,可考慮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