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騙案追縱:今年電話騙案大增157% 兩大手法呃人 阿婆被騙2100萬!

博客文章

騙案追縱:今年電話騙案大增157% 兩大手法呃人 阿婆被騙2100萬!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騙案追縱:今年電話騙案大增157% 兩大手法呃人 阿婆被騙2100萬!

2020年07月09日 09:58 最後更新:16:03

全港電話騙案中心署理總督察崔庭鋭針對電話騙案的口頭禪: 「乜都假,所有來電都係假!」。

面對今年急増的電話騙案,崔sir話,任何來電詢問你的個人資料及密碼的,全是詐騙。2020年1-5月,共有電話騙案532宗,520宗有金錢損失,共1.85億元;去年同期有207宗,199宗有金錢損失,共4559萬元。即今年首5個月電話騙案宗數,比去年圖其上升157%,被騙款項更上升305%!

全港電話騙案中心署理總督察崔庭鋭(左)。

全港電話騙案中心署理總督察崔庭鋭(左)。

騙徒主要手法有兩種,包括「猜猜我是誰」及「扮政府官員」。

今年頭5個月電騙案急升。

今年頭5個月電騙案急升。

2020年1-5月,以「猜猜我是誰」犯案的,有282宗,277宗有金錢損失,共1463萬元。以「扮政府官員」犯案的有249宗,其中242宗有金錢損失,涉款共1.7億元,佔比高達92%。其中損失最大的單一案件,損失達2100萬元,是一個84歲的婆婆,通過網上銀行將錢存入大陸,作資產審查,以圖證明是清白。

其中150宗騙案,個人資料及網上密碼被騙取,損失共1.5億元,平均每宗100萬元。其中255宗受騙人超過60歲,涉款共1億元,平均每宗38萬元,相等於一個老人家22年半的生果金。

「猜猜我是誰」手法,騙徒通過社交媒體或其他方法獲得受騙人電話號碼及名字,倒如,第一個電話會說:「喂小明,是我啊!」,隔一兩天後又再致電,找機會開始作理由(例如:周轉或需錢保釋)以圖騙款。

「扮政府官員」騙案的典型手法。

「扮政府官員」騙案的典型手法。

「扮政府官員」手法,電話主要來自海外,通常有三層線人。

第一缐:來電有+852字頭冒充香港電話,其實是來自內地錄音,例如:會説你已不能出入境,手機服務已被終止,又或者有通知書未領取,叫你按0,核對個人資料,接受內地執法調查。

之後,電話會轉至第二缐:會告訴你已被通輯,資產被凍結,需要接受進一步調查,要提供更多資料,由檢控官跟進。

然後,電話轉至三缐:指已立案調查,恐嚇受騙人需要資產審查,需要將錢轉去內地,查清楚是否乾淨?是否黑錢? 說服受騙人開一個新的及比較安全的戶口,將所有錢存入去,然後作資產審查,要求受害人保守秘密,隨時報告行蹤,並不要告訴任何親友。這種新方法,不像以往只要求匯款,現在是希望套取網上銀行戶口密碼,然後全權控制户口,提走所有錢,令受騙人損失大增,其户口甚至乎被用作洗黑錢之用。

現時,匪徒不單止隨機撥打手機,還撥打固網電話,由於家中固網電話很多時候由老人家接聽,所以近來受騙人有更多老人家。另外,有10個個案,匪徒發出網絡惡意手機程式,受騙人下載後,匪徒便可以截收短訊,獲得一次性編碼。

針對政府派發每人一萬元,至今為止,沒有人受騙,但警方的18222熱線接獲投訴,指來電有+852字頭的電話,是詐騙電話,如你跟隨指示按號碼,就會接駁到冒充銀行的熱線,表示你重複登記領取一萬元,請按號碼查詢,又或者說你登記的資料有誤,請按號碼查詢,通常佢有三種語言給你選擇,包括廣東話、普通話及英文,但無論你按那個選擇,他會告訴你廣東話及英文線路繁忙,然後接駁你到普通話的頻道,假職員會要求你講出姓名、身分證號碼、信用卡資料等等,幸而至今沒有個案被受騙。

警方想提醒大家,如果來電顯示有+852字頭的,他正在冒充本港電話,其實是由外國打來的,他們已電腦隨機打電話,冒充入境處職員或銀行職員。




Holmes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政府

往下看更多文章

騙案追蹤:加密貨幣咁好賺?副總裁中招痛失1660萬

2022年10月07日 19:39 最後更新:19:49

加密貨幣近年相當火爆,令投資者陷入狂熱。不過,騙徒也趁機與時俱進,設下投資陷阱,更與「網上情緣」騙案混合出招,瞄準不同階層人士。以下是近期幾宗騙案:

個案一:女副總裁誤信LINE投資廣告 痛失1660萬積蓄借款

一名56歲上巿公司女副總裁墮「加密貨幣投資」陷阱,於社交媒體LINE誤信廣告,被一名自稱是加密貨幣專家的騙徒,以投資及提供保證金為由,要求她將加密貨幣及積蓄轉到其指定的電子戶口,女事主先後多次轉款,更向銀行借款約550萬,結果全部遭騙走,共損失1660萬元。女事主向朋友詢問意見後驚覺墮入騙局,報警求助。

上巿公司女副總裁墮LINE加密貨幣騙案。

上巿公司女副總裁墮LINE加密貨幣騙案。

受騙56歲女子姓陳,家住東區,為一間本地上巿公司副總裁,負責人力資源部門。今年7月20日,她使用社交媒體LINE期間點擊一個廣告連結,並將她連結到一個虛假網站後,該網站要求女事主提供姓名和聯繫電話以便稍後有專人聯絡提供加密貨幣的投資建議。

女事主於是按照指示提供姓名及聯絡方法,隨後她接到一名自稱是加密貨幣專家的男子以WhatsApp電話來電,其間對方誘使女事主使用一個網上的虛假平台作投資加密貨幣,聲稱可以獲取豐厚回報。

女事主於7月中至8月底期間,將值360萬港元的USDT(泰達幣)及值520萬港元的ETH(以太幣)款項,先後10次存入9個指定電子錢包內,該9個戶口由9名不同男子持有。

其後,「投資專家」聲稱女事主需要繳付稅款才能提取其回報收益。女事主再向銀行借款約550萬,連同積蓄,於9月期間再先後8次存入價值780萬港元的USDT(泰達幣)到「投資專家」電子錢包內。

直到騙徒失去聯絡,女事主向朋友徵詢意見,才驚覺這是一個騙局,遂報案求助,但已總共損失約1665萬2千元。

個案二:「親密愛人」誘投資 26歲女子失財2萬

一名26 歲女子於今年8月透過交友程式認識了一名報稱是加密貨幣投資者的男子,其後兩人發展成為網絡情侶。

受害人對騙徒深信不疑,其後該騙徒利用一個虛假的應用程序誘使受害人投資加密貨幣。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受害人根據一位「應用程序的客服人員」的指示,曾13 次匯出合共港幣2.11萬至9個本地銀行賬戶。

受害人直到發現無法取款並且騙徒再要求她匯款時,才驚悉自己受騙並報案。

網上交友誤墮投資陷阱。

網上交友誤墮投資陷阱。

個案三:支付賬單睇真啲 假電郵呃走葡萄酒公司1470萬

灣仔區內的一家買賣葡萄酒公司日前收到虛假郵件,公司會計師不虞有詐,匯出巨款後,才發現受騙。

69 歲事主是該公司前執行董事,公司通過預付款為事主支付賬單,並負責照顧公司的事主的個人財務。所有買賣交易會通過電子郵件向該公司的會計部門請求付款,並每月與該公司結清款項。

在今年 8 月 24 日至9 月 15 日期間,公司會計師收到了五封據稱是事主發出的、來自公司的虛假郵件,指示向公司結清他的賬單。

按照指示,會計師總共匯出5次款項,合共 12 萬英鎊和 175 萬美元(約1,470 萬港元)到兩個外國銀行賬戶和一個本地銀行賬戶,不久後騙局被發現。

個案四:「投資者」瞄準珠寶商人 分10次呃走逾300萬

一名40歲的珠寶商人,今年8月透過WeChat(微信)認識了自稱是加密貨幣投資者的騙徒。其後,「投資者」通過虛假平台引誘受害人投資加密貨幣。

受害人隨後表現出投資興趣,并在9月期間共10次匯出合共港幣 3.38百萬港元至 6個 FPS 戶口。當受害人再匯出款項及發現未能提取款項時,才揭發騙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